分页: 1 / 1
RE:拜年(梅花君子)
发表于 : 周六 1月 30, 2016 8:43 pm
由 文风乐乐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其内含的文化元素不可小视。对长辈的祝福,是中华民族孝心文化的演绎;对亲朋好友的感谢,梅花君子的这篇散文《拜年》以轻松愉快的语气,向我们娓娓道来,令人回味无穷. 好文共享,加精推荐!
RE:拜年(梅花君子)
发表于 : 周六 2月 13, 2016 10:35 am
由 梅花君子
Quote引用文风乐乐发表的“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
梅花君子向文学风各位老师们拜年!!
拜年(梅花君子)
发表于 : 周一 7月 23, 2018 4:27 pm
由 梅花君子
拜 年
作者:梅花君子 编辑:文风乐乐
老家的人打过电话,过年正月千万要回家给老邻旧居拜个年。我不以为然,从城里折腾到乡下,就为给邻居们拜年,这是不是小题大做。如今呀,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或者发微信拜年。传统方式的拜年,走村串户,狗咬吵吵,麻麻烦烦,当面作揖磕头拜年,觉得多此一举,有那闲工夫不如静下心看看大片。心里这样想,却不敢遮拦的说出来。我无可奈何的挠挠头上稀疏的头发,非常郑重的说“如果我这边没啥大事,我过了大年初一,就带着孩子回老家拜年。”我不愿意回老家拜年的原因,究其原因还是我的经济出现了“危机”。因为企业经济不好,工资越来越少,人情花费却只增不减,手头的钱紧得很。我回老家拜年,很多小孩子,都管我叫大爷甚至叫爷爷。叫一声过年好,碍于面子,你就得从空瘪瘪的衣兜里掏钱。钱多了,我吃消不起,钱少了我还没面子。我想方设法,回避着回老家拜年。
在童年的印象里,我最向往的就是拜年。在年三十的晚上,爸爸就在反复嘱咐我拜年的各种规矩。无论见者谁,都要双手合十,问一声过年好。在给叔叔大爷爷爷奶奶辈上的人拜年,要在他们面前,郑重其事的跪在地上,实实在在磕头,好问他们过年好。我还记得,后院小哥抢了我花炮,嘟囔着说“我见着谁都问好,就是不给我小哥问好,谁让他抢我花炮。”爸爸笑了,眨巴着眼睛说“傻小子,你给你小哥问声好,过了年你比他有劲,你可以抢他花炮。”我便信以为真,忘记了仇恨,给他拜年盼望着我能超过他,一拳头把他打趴下。
在我童年印象里,大年初一,我的家比其他人家的饭都早。我吃完饭,太阳还没出来,我就穿上新衣服新鞋,叽叽喳喳好像早晨出窝的鸟,急急忙忙推开大门,直接奔向西面的六爷爷家。他家早晨饭晚,一大家子人正围着桌吃饭,我不管地上干净还是脏,跪在地上,实实在在磕了两个头,大声给桌上的人问好。我被大婶抱到炕上,花生、瓜子、糖块都推到我面前。六奶奶从棉袄里掏出蓝手绢,层层叠叠的打开,给我一张嘎嘎新的一元钱,摸着我的头说“|让六奶奶好好稀罕稀罕我大秃孙子。”六爷爷把我抱在怀里,用大手摸摸我裤裆里的宝贝蛋“让六爷爷摸摸鸡鸡长了没有。”我大声说“长了,长了。”小老叔伸着舌头说“鸡鸡长了,该说媳妇了。你打算说几个媳妇。”我伸出一只手“五个”,又伸出一只手“十个”。童言无忌,惹得全桌子人哈哈大笑。
十多岁后,每年大年初一,爸爸都要领着我满营子拜年。无论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见了面都要作揖问好。尤其是,到了叔叔大爷爷爷奶奶辈分的屋里,我总是在爸爸的教导下,跪在地上磕头,做罗圈揖挨个问好。我爸爸老来得子,成为家里的命根子,拜年的时候,我也成为邻居们的宝贝疙瘩。总有爷爷奶奶辈分的人,给我衣兜里装花生、瓜子、糖块。最让我出丑的一次,我去给人家拜年,给我两个桔子,用手马马虎虎擦几下,就带着皮大口大口啃,惹得两个姑姑都笑出了眼泪。每年拜完年,我的压岁钱都有三十多元。这些钱成为我炫耀的资本,只要得闲就在爸妈跟前炫耀,反反复复叮嘱爸妈千万别花我的压岁钱。那时,家里的日子紧吧,我的那些压岁钱,放着放就让妈妈捡豆腐、买灯油、打酱油花了。
我喜欢到人家拜年,在正月里爸爸妈妈就怕亲朋好友来家里拜年。我们那地方,流行刚结婚的新媳妇、新女婿到各处拜年。营子大沾亲带故的多,每年正月都有七八个新媳妇、新女婿来拜年。他们拜年,一般都拿两瓶白酒,两包点心。爸妈笑脸相迎,说着过年话,临走时妈妈总给新女婿、新媳妇钱。给钱多少,都是看着拿的礼品掂量,多多少少让人家赚点回头钱,要不然让人笑话小抠,以后没法见人。我倒是喜欢,新媳妇、新女婿拜年,糖块是少不了,遇到大方的,我还会有三五元的压岁钱。拜年人的走了,爸爸就在屋里骂,骂人家唯利是图,往年都不来拜年,结婚领着媳妇来拜年,见钱眼开死不要脸。妈妈指着爸爸的鼻子,小声训斥“赶紧给我闭嘴,人家来拜年,那时瞧得起你。我到喜欢来拜年的,人越多越好,喜鹊老鸹奔旺枝吗?”爸爸骂几声,火气也就自消自灭了。妈妈看着我说“儿子赶快长大,等你结婚的时候,咱也领着媳妇满营子拜年。”爸爸晃着脑袋,连连摆手“咱娶得起媳妇就娶,就是打死我,也不闹那熊事。借着拜年的幌子,往衣兜里挠钱。”
我结婚后,妈妈就放下话了,正月不能领着媳妇到处拜年。她老人家说,平常素日年年都去拜年,那份情谊就够了,今天领着媳妇拜年,那就是冲着人家钱去的。咱们家不办见钱眼开的事,平平淡淡的过日子更实惠。别人追问我妈妈“这些年,人们可没少到你家拜年,你应该领着媳妇,到处串串,借着机会好往回挠钱。”妈妈总是说“我家媳妇脸小,不愿意去挨门口拜年。”人们都明白,那是妈妈的借口,我媳妇在营子里见着谁都上赶着说话,全营子人都说我媳妇比我好。
妈妈上了岁数,大年初一这天,吃完饭换上干净的新衣服,坐在热乎乎的炕头上,等待来拜年的人。凡是孩子,总会给五元或者十元压岁钱。新媳妇新姑爷拜年,最少都是100元。她总是笑呵呵说“人家心里,面装着你,才来给你拜年。”
我在反思着我自己,为什么好像躲避灾难似的逃避回老家过年。说一句心里话,我还真想回老家好像小时候挨家挨户的拜年。如今,我已经是大爷或者爷爷辈上的人了,钱少了拿不出手,钱多了我还承受不起呀。正在完笔之前,老家有人打电话,催我回老家拜年。很多话,却很难说出口,只好含糊着说吧。
文学风网站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