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茜茜芳菲)
发表于 : 周日 2月 17, 2008 8:30 pm
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
□文/茜茜芳菲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范育华说:“读一本好书,如饮一杯甘泉,令人心旷神怡!”高尔基说:“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毫无疑问,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一个高尚的人对话,读一本好书,灵魂就会受到一次洗礼。身为教师,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 陈静琳说:“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俞建均说:“不学习,不可能转变观念;不学习,不可能解放思想;不学习,不可能有新的思路;不学习,更不可能搞好工作。”是的,书是良师益友,是知识的源泉,是精神粮食,是给予学生和那些尚未出世的人的礼物。 读书,对于老师尤为重要。博览群书,厚积薄发。庄子曾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如果我们不读书,则如无本之腐木,无源之死水,教学生命不会长久。只有不断地读书,才不至于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才不至于言语干瘪、言之无物,才不至于产生力不从心、捉襟见肘的尴尬。 曾有人说:“一年不学习,自己知道;两年不学习,同事知道;三年不学习,学生知道。”只有不断地读书,我们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不断地读书,我们才能生成新的信息,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传递;只有不断地读书,我们才能引领学生读书;只有不断地读书,我们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章拥军说:“心中有书如同战士有枪。”朱熙诗云,“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我们要不断地“充电”、“蓄能”、“吸氧”、“补钙”,不断接受“源头活水”, 凭自己求知识、做学问、勤读书的功夫,在课堂教学中挥洒写意、举重若轻,让听课的人,如醍醐灌顶,似雨露润心,获益终身。 鲁巴金说:“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冈察洛夫说:“看书和学习是思想的经常营养,是思想的无穷发展。”狄德罗说:“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我们要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外,利用一切余闲去广泛涉猎。我们要于繁重的教学压力之下,挤出时间,见缝插针,捧书静读,沐浴书香,以至于皓首穷经,以至于写烂千支笔,读破万卷书。“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中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倘能如此读书,我们的知识何愁不渊博深广,资源何愁不源源而来,教学何愁不富有新意、出神入化?功到自然成,谈吐之间定会口吐珠玉,妙趣横生;教学之中定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就让我们读尽天下好书,养足人间正气,手捧一卷,心驰八极,神游万仞,让生命因读而精彩,让强国之梦从读书开始!
□编辑/清风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