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 / 1

浅析宋词《雨霖铃》(黑牛哥)

发表于 : 周二 9月 16, 2008 10:36 pm
黑牛哥
 





























 

 


浅析宋词《雨霖铃》
     
文章【黑牛哥】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的确算是耀眼的明星。在不胜枚举
的柳词中,《雨霖铃》是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后人曾有“晓风残月柳
三变,滴粉揉酥左与言”的谑语。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少年时到
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
了一种浪子作风。当时有人在皇帝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只批了四个字
说:“且去填词”。柳永在受了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
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
种流浪生活。由于失意无聊,流连坊曲,在乐工和歌妓们的鼓舞之下,
这位精通音律的词人,才创作出大量适合歌唱的新乐府慢词,深受广大
市民的喜爱。
  自古以来,表现男女离别之情的诗词曲赋层出不穷,而独有柳永的
慢词《雨霖铃》经久不衰,传诵至今。探其缘由,固然与作者坎坷的身
世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我认为,《雨霖铃》的成功还在于其独到的
表现手法:层次分明,语意明确,铺叙景物,倾吐心情,绝少掩饰,善
于用“点染”法,反复涂抹,渲染效果。下面就我个人的欣赏水平对
《雨霖铃》作下粗浅分析,不当之处,请朋友们批评指正!
《雨霖铃》这首写离情的词,把离情写得可谓淋漓尽致。全词围绕
“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先写离别之前,重
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划
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写尽离情愁绪,可叹为观止。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词的起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
景物,事件是与自己心爱的人饯别。晚上,阵雨才停,知了发出凄切的
鸣叫,长亭送别,叫人如何能够忍受这离别的痛苦!这蝉鸣助添悲凉,
一开始就道出“凄切”,为词定了调子。这一层展开了一个凄凉的氛
围。“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两句,极写饯别时的心情,
委婉曲折。两情依依,难舍难分之际,客船却不断催促。心理矛盾,欲
饮无绪,欲留不得。由此可窥见留恋之情深。“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
凝噎”两句,再次加深涂抹,在“执手”、“相看”、“无语”中更使
人伤心失魄。这一层极写留恋之情。以上两层极尽回环、顿挫、吞吐,
足以使人为之呜咽。“念去去”以后,则大气包举,一泻千里,似江流
出峡,直驰平川,词亦直抒胸怀。以“念”这一领字带起,表明是设想
别后的道路遥远,“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浩渺的烟波,沉沉
的暮霭,辽阔的天空,全是写景,实际上却全含的是情,衬托出旅人前
途茫茫,情人相见无期,景无边而情无限。换头以情起,叹从古到今离
别的悲哀,“多情自古伤离别”点明这首词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
节”这一句又将悲离之情更加推进一层,更何况我正在冷落清秋的时节
呢,这是多么难以忍受啊!这是把江淹《别赋》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
已矣”和宋玉悲秋的情思两者结合起来,提炼出这两句。把古人这种感
受融化在自己的词句中,更赋予以新的意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
岸、晓风残月”二句,又进一步推想离别后的凄凉,然而景物清丽真
切,有别者酒醒后在船中相见的真实感。此句妙在景中有情。“杨柳
岸”三字明写眼前景而暗写别时情,颇显含蓄而有余味。几如身临其
境,忘其是设想了。“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二句,再推想
别后长久的寂寞,虚度美好年华。“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两句,再从遭遇上深入写下去,叹后会难期,风情无人诉说,艺术地把
离别之情推向高潮。以上第三层真是“余恨无穷,余味不尽”。
这首词写将别、临别以及别后的种种设想,以白描的手法铺叙景
物,倾吐心情,层次分明,语意明确,绝少掩饰假借之处。尤其是把别
后的情景描写得比真的还真,又以景视之,使人不觉得是虚构的,足见
柳永的艺术手法之高妙。难怪谢章铤在《赌棋山庄词话》称其“微妙
则耐思,而景中有情。……‘杨柳岸晓风残月’,所以脍炙人口也。”
而李攀龙在《草堂诗余隽》也认为“‘千里烟波’,惜别之情已骋;
‘千种风情’,相期之愿又赊。真所谓善传神者。”这些古人的评论都
道出了这首词的妙处了。但我觉得刘熙载在《艺概》中的“点染”之
说,更是值得称述的。他认为:词有点染,耆卿《雨霖铃》“念去去、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二句,又就上三句而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
相隔,否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刘熙载的这段评论,实际上是以画法论词,看出在柳词中的加深
描绘,反复涂抹的技巧。既精微入里,而又大胆泼墨。也就是柳词中抒
情与写景在章法和修辞的巧妙运用,可谓词中有画。而其中抒情,尤寄
寓哲理。所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清秋离别,多
情那堪?感情极为沉痛,而染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更是伤心而又凄凉,情景妙合无痕,这一别后之情景,又是加“念去
去”三句之点化而得,前后照应,委婉自如。柳词在点染方面的技巧运
用,确是达到很高的成就的,在这首词里最为突出。



附词:《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
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
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
说?

2008年9月17日 

文 学 风 欢 迎 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