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吉林)电视台第一部电视剧《三月雪》(四)(比烟
发表于 : 周日 10月 12, 2008 11:42 am
长春(吉林)电视台
第一部电视剧《三月雪》
(四)
文章:比烟花寂寞 编辑:清风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三月雪》播出后,长春电视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陆续播出了《绿林行》、《亲人》、《庄稼人》、《莫里生案件》、《雷锋》、《菜田会诊》《火凤凰》、《真假医生》、《雷锋》、《红岸》、《家庭问题》、《小马克拾钱包》、《赵大化》、《补鞋》等十五部电视剧和《最强音》、《彩霞》等五部电视小品。早期电视剧成为长春电视台的重点节目之一。当年参加编导电视剧的除高兰和我之外,还有赵勤同志等。很多同志都参加了电视剧的探索工作。很多长春的演出团体都尝试参加演出电视剧,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和长春电影学院等单位的演员,参加演播电视剧较多。
长春电视台参加早期电视剧播出的人员有:
编剧:高 兰
导演:何 仁 赵 勤
导演助理:侯秀兰
摄像:田振林 李新华 李广泰
王连富 付忠兴
摄影洗片:王世俊
美工 奚显亭 任庚之
伴音 汤 丽 蒋 巨
灯光:邸 路
电影放映 王增惠
摄像机技术员 宋梅桓 孙万山 李盛春
调像员 王志杰 秦景兰
音频技术员 魏淑清
同步机技术员 高月仙
在这些电视剧的创作过程中,长春电视台的编导们设法试用了多种电视特技,比如叠印动态的衬景、巧妙的透视合成等等。当然,这些特技都是比较原始的。运用这些电视特技,丰富电视剧特有的场景。此外也拍摄外景片段,在电视剧中间插播。
长春电视台早期播出的二十部电视剧都是单本电视剧而且比较短,这主要是因为受到直播限制。一来是初步尝试,不宜搞大型的电视剧;同时直播时播出人员和演员的高度紧张与疲劳,也不允许搞太长的电视剧。至于连续电视剧当年似乎还没有敢想。即或想到连续剧,那也没有可能实现。因为直播一部(集)电视剧需要较长的时间做准备工作和排练,一、两天播一集电视剧是根本不可能的。
虽然早期电视剧比较短小,但是,当年播出的每一部电视剧的格调却是十分高尚的。它鲜明地为工农兵服务,歌颂的英雄模范事迹,给人以启迪,即或是娱乐为主的剧目,也是寓教育于娱乐之中的。
这是因为电视剧是专门为电视台播出的,它自然具备我国电视的属性,它像其它电视节目一样,都具备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同时达到丰富观众的文化生活的目的。
尽管早期电视剧比较短小,由于它格调高雅,所以它不能与旧戏中的“小戏”相提并论。
当然,处于那个年代,也必然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题材不够广泛,服务对象不够广阔等等。
改革开放为电视剧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因而出现了电视剧空前繁荣的大好局面。
展望未来,随着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电视剧的摄制手段也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巨大变化,并正在不断地日新月异地变化着……。
电视剧的摄制手段的巨大变化,使它更成为电视剧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换其话说,现代电视剧更应该是充分运用现代的电视摄制手段摄制的。
早期电视剧的几部摄像机同时摄像和音频直播,发展为现代的多机摄制和同期录音;早期电视剧的插播影片、图片,发展为现代电视剧的插入视频图像;早期电视剧运用的各种特技,如:叠印、透视合成等等,发展为成电子衬景;早期电视剧的配乐,采用利用音乐资料和专门为电视剧作曲,现在已经有了新的发展……当然还会出现很多现在想象不到的更为奇特的电视摄制手段。
现代电视技术、录制技术、数码技术的飞跃发展,为现代电视剧提供了广阔的创作天地。
录制电视剧以来,电视剧多采用类似电影的单机摄制方法,这只是摄制电视剧的一种方式,但是,它不应该成为电视剧摄制的惟一。电视独有的多机录制和同期声录音的制作电视剧的方法,更应当广泛应用。即或有些剧本不能全部采用这种方法录制,也可以部分地或尽可能多的采用这种方法。这样做可以大大地提高摄制效率,节省摄制成本,也可以改变那种一般演员很不习惯的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录像方法,为演员连续做戏提供有利条件。同时,还将提高电视台演播室及其设备的利用率。
随着电子衬景技术的发展,电视剧的布景,则可以千变万化。尽可能地利用这一先进技术,以减少、甚至会有一天代替,那种拉着一大帮演职员,兴师动众地跑到各地拍外景的作法。这不但可以在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节省电视剧的摄制经费,还将大大地提高摄制效率,缩短电视剧的制作周期。
电子衬景将有效地利用影视资料,使大量沉睡的影视资料重见天日。从总体上看,将有效地减少大量的拍摄外景的重复劳动。当然这必然要求科学管理影视资料,并具备计算机检索功能;也要求编导人员熟习影视资料,才能有效地利用它们。
早在十多年前,上海广播电视局成立了音像资料中心,管理各种载体的录音和视频资料。
音像资料中心主任陈湘云同志曾向我介绍,她们每天向上海各电台、电视台,有偿提供各种录音和影视资料,这座中心占据上海广播大厦三层楼房,全部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和检索。在浩瀚的广播电视音像资料中,可以随心所欲迅速的检索到所需要一段音乐或一个镜头,比如各种各样的日出或晚霞的空镜头,任人选用。估计现在会有更加现代化的发展。
总之,现代电视剧摄制离不开一个现代化的音像资料管理系统,并使之联网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它也可能形成一种产业,专门为摄制电视剧的单位提供各种音像资料。
不过,观众对在电视剧里,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必须做到天衣无缝,做到真的弄假成真。否则,观众会敏锐地看出来,那些镜头是电子特技,在看电视剧过程中,自然产生一种受愚弄的不愉快感觉,那将会损坏电视剧的观赏效果。
在这方面,现在广告似乎比电视剧运用的更加纯熟。而观众对两者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假如在广告里出现某些不足,观众会不以为然;而在电视剧里运用电子技术,若做得不很完美,则会使观众很不满意。
现在有些电视剧开始尝试运用插播电子视频的方法,但是,让观众一眼就能识破是在做假。特别是在一部电视剧里还重复地出现这样的镜头,观众会感觉到很不舒服。如何做到让观众难以识别,或者达到根本无法识别的程度,还要作很大有努力,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充分运用电视特有的现代摄制手段,摄制电视剧的革新时代即将到来,随之一个空前繁荣的电视剧创作新时代即将出现。
运用现代电视剧摄制手段,将会出现一批经典作品;电视剧的摄制周期将会大大缩短;电视剧制作的成本将会大幅度降低;电视剧制作的队伍将扩大到群众之中;电视剧的产量将会出现惊人的数字。
现在电视剧不是已以走出了电视剧制作中心的殿堂了吗!它不再是电视台独家的产品,除了一批电视剧摄制公司之外,不是农家妇女也开始编导电视剧了吗?这是电视剧即将大发展的好照头!
随着电视剧摄制手段的现代化,随着计算机管理检索影视、图片资料的联网和广泛应用,电视剧文化将在群众中普及,摄制电视剧的队伍,可能会扩大到现在不可预见的程度。
大量的低成本的电视剧涌现,将为降低数字电视收费标准提供先决条件,这样数字电视才能走进我国普通居民的千家万户。它将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文化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降低电视剧摄制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开头据说的:“电视剧耗资越来越庞大…….”并不应该是电视剧的发展主要方向。
道理很简单:做一个极而言之的比喻:耗次巨大的奥运开幕式精彩绝伦,那也只能是百年一次,顶多几十年一遇;而电视是天天要看的,电视只能是低成本的,特别是数字电视没有广告,只有降低成本才能普及,而电视剧在其成本中占据相当大比重。虽然电视剧不能与奥运开幕式相比,但是,如果每一部电视剧都是耗资庞大的,数字电视的收费标准必然随之提高,普通百姓还能看得起它吗?
综上所述,充分运用现代电视剧摄制技术,充分发挥电视特点,摄制出又好、又多、摄制周期越短、成本越低的电视剧,才是发展电视剧的必由之路。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