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韶山(何方)
发表于 : 周三 10月 22, 2008 2:36 pm
游韶山
文编/何方
游览韶山我已数次了,每次游韶山让我感受到的是:韶山的景色在变,韶山的风貌在变,但是韶山人民热爱家乡,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没有变。
韶山,是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故乡,也是毛泽东出生,生活,学习,劳动和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韶山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一块美丽而神奇的“风水宝地”,它与毛泽东的名字紧密相连。伟人的家乡吸引着成千上万不同年龄,不同肤色,不同身份热爱,敬仰领袖的旅游者。
2008年十月的一天,我和家人又一次去韶山参观,我看到韶山经过韶山人民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创业,他已由一个偏僻落后的山村,变为工农业迅速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水平普遍提高,纪念景点众多,服务设施完备的国家风景名胜区。
记得我第一次游韶山是中学时期。那时毛主席还健在,人民对领袖热爱的感情深过父母。万众仰领袖,千里赴韶山,追寻革命源流,学习人民领袖光辉实践,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到韶山参观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事,当时我们高兴得像一群快活的小鸟。一曲《火车向着韶山跑》,把我们带到了毛主席的故乡,下了火车,站在韶山火车站的大坪里,只觉得火车站广场特大。韶山火车站正前方约200米处的山冈上有毛泽东青年时代的塑像。塑像远处是巍峨的大青山,近处,八面红旗映着蓝天迎风招展,四周山坡上绿树成林。
毛泽东的故居——上屋场,普普通通的江南农舍,人们叫它“一担柴”式的房子。坐北朝南,背山面水,屋前荷花塘和南岸塘相比邻,绿水莹莹,风过处荡起缕缕涟漪。放眼青山,背倚翠竹,山川相缪,苍松和翠竹掩映。来到农舍抬头可见堂屋大门上方七个镏金大字“毛泽东同志故居”。跨进上屋场这是毛泽东家和邻居共有的堂屋,堂屋南墙上嵌着一个黑漆神龛。经堂屋里边过道,是厨房。1921年的一个春夜,毛泽东从长沙回到韶山,在此教育全家干革命。过厨房经横屋,来到右厢房,这是毛泽东父母的卧室,卧室墙上挂着毛泽东父母的遗像。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就在这间屋子呱呱坠地的,细看毛泽东很像他母亲。父母卧室的隔壁房间是毛泽东的卧室,墙上挂着毛泽东青少年时候用功学习使用过的竹络油灯。毛泽东卧室的床边,还挂着一帧放大的黑白照片。那是1919年春,毛泽东和两个弟弟陪伴母亲在长沙治病时的合影。过毛泽东的卧室是后院,后院有天井,有毛泽民,毛泽覃的 卧室。还有碾屋,谷仓,农具间,猪栏,牛栏等。出故屋后院台地上,有毛泽东家从前的一块晒谷坪和一间收藏毛谷的小茅房。啊,故居上屋场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令人留连忘返,永远不忘。当时我们还参观了毛泽东纪念馆。
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位于故居西南约一华里 面朝田野,背负青山掩映在丛林之中。乡村外貌,城市内容:外貌为小青瓦盖顶的坡状屋面,斜檐翘立,大面白色粉墙,局部贴预制面砖,砌石勒脚。纪念馆展室19间,有毛泽东生平业绩和毛泽东革命家庭陈列,毛泽东遗物展。
“韶山风物千秋在,领袖功业万古长。”这是叶剑英元帅访韶山后诗笔。诗句抒发了叶帅对毛泽东对韶山的崇敬和神往也表达了参观者的心声。八十年代我又去了一次韶山。参观了滴水洞,滴水洞景色很美“天上广寒宫,人间滴水洞,住上二十日,老翁变顽童。”这是1984年在韶山疗养的一批老干部留下的诗篇。九十年代我去韶山最多,看到韶山的变化也最大。
山不在高,有宝则名,水不在深,蕴珠则澄;韶山一峰擎天,一水长流,山环水绕,一派田园风光。在韶山你会醉,被韶峰巍,韶水长流,苍松翠竹,碧波荡漾而醉;在韶山你会感慨,被韶山风物千秋在,领袖功业万古长而感慨。游韶山你会乐不思蜀:毛泽东纪念园浓缩了中国革命光辉历史,展现了人民领袖叱咤风云,波澜壮阔的伟大人生。毛泽东诗词碑林,那100块汉白玉,大理石,花岗石或天然青石分别篆刻着毛泽东诗词100首。漫步于碑林曲径,小桥回廊,既见假山草木,四时花卉增秀,又有“三潭印月”,石壁流泉掩映,更有青松挺拔,垂柳轻拂,使人们在得到艺术美的陶冶之余有得到自然的愉悦。
人说南岳衡山高,我说韶峰不比它来矮。韶峰又名仙女山,顶灵峰,为韶山境内第一高峰,山壁插云霄,萧韶流响白云间。韶峰峰顶有一座古寺,该寺下部建筑为正方形,上部位锥形,顶为锥尖,产生一种“升天”之感。游人登阁远眺,视野广阔,群峦叠嶂,田园农舍尽收眼底。若夜宿古寺,凌晨观日出,只见太阳冉冉东升,田野静寂,万山沐晖,真有一种令人激动万端,豪情喷涌的壮景。下山索道由上而下直至诗词碑林,既免攀爬之费力,费时又可翩然凌空,饱览青山绿水。
韶山风景优美,韶山人杰地灵。这里不仅诞生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中国近代史上还产生了章孝彪,章笛秋,何海青等一批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孕育了一代伟人所培植的革命精神。在漫长的岁月里,韶山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不屈不饶的革命斗争。韶山先后有2000多人民英雄牺牲。韶山烈士陵园的修建不仅给韶山增添了新的旅游景点更重要的是给人们建造了一所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对后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在韶山你可以看到在主席塑像或铜像前鞠躬的人很多,也可以听到毛主席铜像从启运到揭幕及往后颇为新鲜神秘的故事:1993年12月20日,铜像揭幕那天,是一个难得的好晴天,两万韶山群众和外地游客,参加了铜像揭幕的盛典。上午9时许,人们抬头仰望天空,见日月同辉的奇景,同时韶山的杜鹃花在隆冬里开放了。漫山遍野的杜鹃深冬吐艳分外绚丽。于是韶山人民深信这是毛泽东的英灵,令冬春换序与日月齐辉。“神!”,“太神了!”。那是1997年10月16日上午,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韶山铜像广场演出。演台倚铜像,台扎在铜向前面。演出前一直下小雨,但当演出的帷幕一拉开,老天却张开了笑颜,放晴了。“毛主席是神”。故每年主席生日,韶山人民不约而同都要到主席像前祭拜,或到铜像献鲜花。韶山人民逢年过节,开业庆典也要到毛泽东塑像或铜像前敬拜。这是因为韶山人民敬仰毛主席,他们也同样相信毛主席他老人家永远热爱人民,永远保佑人民平安幸福。
日自韶山出,日出东方红。在今年参观韶山的旅游中,我看到了正在建造即将竣工的东方红广场及毛泽东博物馆。它坐落在烈士陵园的山脚下与市政府办公大楼遥遥相对。在烈士陵园山脚下还有一条从湘潭市通往韶山的高速公路。据说这几项工程是湖南人民2008年12月26日献给毛主席的生日礼物。
韶山,我爱你!再见了,韶山!
文学风欢迎朋友们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