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孤独而独特的记忆(柘中枝)
发表于 : 周二 8月 07, 2007 7:44 pm
写意孤独而独特的记忆(柘中枝)发表日期:2007年7月31日 出处:原创 作者:柘种枝 本页面已被访问 130 次 写意孤独而独特的记忆 ——关于幽兰的散文柘中枝 立夏以来,我在对人性的拷问和对灵魂的救赎中品味了著名作家京夫的长篇巨著《鹿鸣》,痛苦的思考纠缠,苦闷的郁结压抑,但我以先睹为快而悦。就在感悟与思考的流程中在一次文学活动或学术报告中,在商洛文艺界所提到的新秀中,就有幽兰,这是一个熟悉的名字,自然就会产生了阅读她作品的兴趣。陆陆续续的,我读了她的新近力作——《阅读孤独》《菩提花开》,一气读完,感受颇深,因此就有了些这篇短文的念头。作者幽兰有较强的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联想能力和形象表述能力终于给了“我”一个独特的诗意。在我的认识里,散文里的“闲”是人生的境界是修养,也可以说是品格。“闲庭信步”一语,个性中的闲和信并存才是饱满的。古人行文讲究“极文明而道中庸”,幽兰当属其中。“喜欢孤独,占有孤独,享用孤独,认可孤独”的她,有如“古城墙头那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古槐树,孤独沉默豪迈坚强的仰望着天空,沧桑的容颜焦黑,粗糙的皮肤皲裂,雷电击劈伤残的躯体被岁月放大了悲壮的伤疤”。使我应该说,她力图将自己全部的生活经历、心路视野以及灵魂的伤痛,用的是一种独特的视觉展现出的是一种纯粹的善美和心灵的沉重感悟,其思想未必深刻,但个性化的思考流溢着女性的细腻与缜密。 我最喜欢的是《菩提花开》,她没有依照一般的惯例进行粗略地描述,也没有陶醉于“佛”界的境观和内涵,她写的是世间的菩提花,佛界的“菩提果”,正是菩提树对接了磨难、禅意、善美、良知和所有的美景。有如,手提包里一张淡蓝色的信笺抖落小蝌蚪样的独白:“清冷的泪,打湿了孤寂的窗棂;忧伤,把月亮掰成弯弯的眼睛;那口童年的井,被扁担钩起串串泉的泪水,压的肩膀生疼”。又如,“ 男人萎缩在床,仔细打量眼前探望的女人。女人的眉眼嘴角,就是38年前男人加害过的女人……”第四段落,又如,“菩提花纷纷落下点化我融入佛家觉悟的境界,我多了一次对磨难的感悟、对人生的反思、对善良的呼唤和对人性的拷问”。我注意到,这些都是在她经历了真切的生活,获得了丰富的生命体验后的表白,无不充满着悲苦和抗争,人世的“沉郁顿挫”化作她文风的“沉郁顿挫”。我以为除了天才外,更因为她拥有比别人更丰富更深刻的体验和心灵颤栗以及对自然对人类对人生真挚的爱恨情愫,还有对人性弱点对灵魂缺陷的深刻鞭笞和忏悔,从而促进人性的改善和心灵的汇合及融通。从文学史的角度来说,写作只是一种精神寄托,一种自娱活动。她把忧患融入平和之境、自然之境,求得一种寂然恬然的人生意趣和僻离尘世的喧嚣繁杂与内心的宁静的体悟。悠然自乐,幽雅淡远,这是一种美好的追求,是虔诚、执著、丰厚、思考,是从个人心灵的痛苦中来探索、挖掘、凝练、提升、倾诉,可以说这两篇散文是一组敢于挖掘苦难、回缩历史、直面现实、昭示人性的作品,我认为真正的反思者应是一个孤独者,孤独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财富,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代价,它会给人带来最富有创造性地精神价值或生命给予。柳青说:“文学是愚人的事业”。诚然,只有作品才是作家的生命和墓碑。幽兰的作品以同样的手法,同样的视觉,描写出别样的感受。应该说,幽兰的散文创作,处处都显露出女性特有的感情波澜,女性特有的视觉冲击,女性特有的思维定力。是的,幽兰才华凸现的 “天才”和阅历,根植于长期的勤奋和思索以及感悟与提升。“历经彻骨寒,梅花自芬芳”,这是她潜心艺术,苦修情怀,禅思精悟的自我表述。我想,这也恰恰是她下笔凌厉、文笔生动的基础。如此诗意的语言在阅读中跳荡着鲜活,心灵的呐喊在行间中评断和哲思,生活和心理意绪中传递出内心炽烈的热度,内心涌动着无限的良知和责任,真是个活出了才气活出了勤奋活出了充盈的女子。坚韧和悲怆,活力和智慧却更让人震撼。不为名利所累,不为成败所惑,不为苦难所惧,不为情爱所困,不为磕绊所羁,这样,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慰籍灵魂的东西——山性、水性、人性。平凹正是因为塑造了美丽而博大,神圣而苦难,平凡而难忘的女性而打动了读者,她们是真善美的化身,地域文化的载体,民族心理的积淀,灵而有韵,秀而有骨。综述美文两篇表现了幽兰较高的文学悟性与情节结构能力,表现了对既有水平的突破和日臻成熟的写作风范,展示了女性在命运及爱情面前所体现出来的生命尊严和人格,说明了她具有开阔的生活视野和生命体验,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充足的文学经验。智者仁者说,一个人没有资本就会失去尊严。读她的散文横溢着一种才情,散发出文化的幽香,牵动着缠绵千年遥及万里的记忆。踩着磐石,仰望苍穹,天上有无数寒星,追求、胆识、风骨就是一部内涵丰富而有源的书,她的人品本来就是一部很好的作品。“佛,港湾,幸福的境界。”她用热爱用奉献用努力用创造撰写着她的艺术人生。肖云儒先生说:“倘若在这个耕耘的过程中生命得以美丽一回,又何必计较收获呢?” (作者系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文艺评论自由撰稿人。) 丁亥立夏 梅园新村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var currentpos,timer;function initialize(){timer=setInterval("scrollwindow()",50);}function sc(){clearInterval(timer);}function scrollwindow(){currentpos=document.body.scrollTop;window.scroll(0,++currentpos);if (currentpos != document.body.scrollTop)sc();}document.onmousedown=scdocument.ondblclick=initialize 旧站评论: 发表人:清风发表人邮件:[email protected]发表时间:2007-6-1 17:38:00拜读文艺评论家柘中枝朋友关于幽兰散文的阐述,让我更进一步懂得了文学的根基,理解了幽兰散文的特点,禅悟了商洛文化的底蕴!感谢你为我们带来文学评论如此厚重、美丽、深沉的享受!发表人:风儿发表人邮件:[email protected]发表时间:2007-5-29 21:58:00欣赏幽兰的文章是一份美,拜读关于幽兰的评论文章是美上加美,呵呵,不愧是专家,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