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 / 1

RE:榆 木 疙 瘩(华子)

发表于 : 周六 11月 14, 2009 4:38 pm
云想衣裳
做一个实诚的人,你会过上安闲的生活,相信好人终有好报的!

RE:榆 木 疙 瘩(华子)

发表于 : 周六 11月 14, 2009 4:39 pm
云想衣裳
燕子的编辑很及时到位呀!!闲人忙自己的去了,sorry!

RE:榆 木 疙 瘩(华子)

发表于 : 周日 11月 15, 2009 11:26 pm
怡园居士
迂的实在,迂的可爱,在非常时期,关键时刻,这种“迂”的精神就会大放光彩。拜读了!

榆 木 疙 瘩(华子)

发表于 : 周三 4月 28, 2010 11:02 pm
华子
























榆 木 疙 瘩


文:华子/编:月下燕子



他姓王,叫忠于,外号老迂。老迂是是河北方言,形容一个人过于执拗,爱钻牛角尖,形象比喻“榆木疙瘩”按现在的话说叫脑子里进水了,不开窍。 老迂七八岁的时候,有一天下地割草,娘怕他贪玩,告诫他,不割满篮子别回来。谁知夏天的雨季多,他刚到地头,一声响雷,哗哗哗下起了瓢泼大雨。他急忙钻进一座看瓜屋子避雨,谁知这雨一直下到天黑也没停。他没割成草,不敢回家,躲在瓜屋子里睡着了。家里人急坏了,四处寻找,最后在瓜屋子里找到了。娘问他为啥不回家,他脖子一拧:“你不是说哩,让俺不割满筐别回家。”娘又气又恨:“你呀,真是个老榆木疙瘩。”从此,村里的大人小孩再没人喊他忠于,统统喊他“老迂”。
老迂十五六岁,正长身体的时候,赶上三年自然灾害。生产队起大火,一斤面蒸九个窝头,大人每顿一个,小孩半个。老迂的半个窝头那里够塞牙缝,娘就把自己的窝头掰给他一大半。老迂的肚子像无底洞,半个窝头下去仍然饿的肚子咕咕叫。到了晚上,老迂饿得直转圈,娘说:“睡吧,人是一盘磨,睡下就不饿。”好容易睡着了,就开始做梦,老是梦见五六岁时跟爹去赶会,蹲在包子摊旁吃肉包子,吃了一盘又一盘,就是吃不饱。 又过了半个月,生产队食堂仓库里的粮食囤见了底,村里更是人心惶惶。窝头没有了,一天三顿喝稀粥。说是稀粥,比白开水稠不了多少,稀得能当镜子照。老迂的爹饿得卧床不起,老迂的娘浑身浮肿,离开拐杖走不成路。
一天下午,公社的两名干部用自行车驮来两麻袋粮食,村里人高兴得像过年。别说明天吃窝头,起码能喝上稠糊糊了。谁知当天晚上,生产队队长大板牙把全村的男劳力都召集到村西的打麦场上,连夜突击,堆起了十几个粮食囤。说是粮食囤,其实里面填的全是碎麦糠,麦糠上面铺上苇席,席上撒一层薄薄的粮食。村里人明白了,大板牙与公社领导串通一气,要放一颗特大的“卫星”。 凑巧的是就在这天夜里,老迂的爹咽气了。天亮的时候,老迂哭着去找队长大板牙,让他派几个男劳力把爹埋了。 这时候,打麦场上挤满了前来外村参观学习的生产队干部。一位公社领导手拿话筒,声嘶力竭地喊:“谁说社员饿肚子,大伙儿都看看,人家一个生产队都存了这么多粮食,吃到明年麦收也吃不完。” 老迂听了,一股无名火直冲脑门儿:“人都饿死了,还在这里瞎吹。好,我让你吹!”他伸出胳膊,两手用力一推,“呼啦”一声,粮食囤倒了。其实,前来开会的人都明白,这囤里盛的不是粮食,但这层窗户纸谁也不敢捅破。
见粮食囤一倒,有人故意喊了一句:“啊!这粮食咋变成麦糠了?” “全是麦糠!”老迂唯恐别人不相信,又一口气推倒了五个粮食囤。 “卫星”放栽了,先进现场会议开砸了,公社书记指着大板牙的鼻子骂。大牙恼得碰头找不着棉花垛,当天晚上就召开了老迂的批斗会。老迂被打得鼻青脸肿,然后被五花大绑送到了公社。村里人说,老迂这回要倒大霉了,不枪毙也得蹲大狱。
谁也没想到,第二天,老迂不但回来了,还坐着北京吉普车给村里带回来几麻袋粮食。县里派来了工作组,大板牙被撤了职,公社书记也被调离了,村里的集体食堂解散了,家家户户又冒起了炊烟。从此以后,每隔半个月,大伙儿就拿着布袋到公社粮站去领一回救济粮。老迂成了村里人心目中的英雄。大伙儿都说,如果不是老迂,还不知要饿死多少人。


























http://bbs.sdinfo.net/attachments/day_0 ... ce1169.s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