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 / 1

RE:大观园之三:语不惊人誓不休(云想衣裳)

发表于 : 周三 12月 16, 2009 10:23 pm
月下燕子
云想衣裳姐姐,你真是高水平啊!欣赏的文笔,随着你的笔尖进入了文章的角色里了,真棒!

RE:大观园之三:语不惊人誓不休(云想衣裳)

发表于 : 周三 12月 16, 2009 11:50 pm
山野村夫
双人同观意不同 万古珠玑著者情 后人评判凭己心 岂能一时短长定

大观园之三:语不惊人誓不休(云想衣裳)

发表于 : 周一 7月 23, 2018 4:27 pm
云想衣裳
[ 录入者:文风乐乐 | 时间:2009-12-16 07:35:37 | 作者:文风乐乐 个人文集 | 来源:网络整理 | 浏览:26次 ]



























欢迎您光临文学风网站









大观园之三

语不惊人死不休

文编:云想衣裳


初时,闲人对红楼梦的认识,大多来自教科书的熏陶,毕竟学识浅陋,读什么书,怎么读书,都是来自师者老者们的引导,所以老师们对红楼中官府,礼仪,道学的抨击,自此深受感染,至今根深蒂固。可是闲人也是一个喜欢逢场作对之人,凭着自己的一知半解,胆敢再开言论,鲁班门前耍大斧了。因此关于红楼,闲人还有几点肤浅的看法,不管人家的红学家是如何的认识,我还是要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

首先:我认为红学会的人对于红楼梦的创作意义有点过于大张旗鼓了,以小我之见,或许曹老先生著书的本意原本就是一部反映当初社会现象的家庭伦理剧,又何来那么严重的政治内涵呢?

而至于读者普遍认同的封建腐朽思想,贾政贾赦之流的卫道士的面孔,我想也不过是基于一种社会流俗罢了。百善孝为先,至少他们在尊老这一点上,做到了无可非议。原本是君臣纲常,子母纲常。贾家上下,对贾母的敬重是有目共睹的,就是贾政官至工部主事,在当时也算是一个正六品的头衔了。可是回到家中到了其母跟前,却是惧颜惧色,不敢高声语了。其时贾母虽然荣添诰命,却也老弱无力,然而贾府上上下下无人不敬无人见之不下马弯腰的,抑或有点上行下效吧,而据闲人所知,实乃是雪芹先生所倡导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罢!
另外,从鸳鸯不辱屈嫁以死示忠的事件上,也不难看出,她“打工”的这个“老板”做得让人无话可说了;贾府其时虽然走向没落,但是他们还是以贾府姑娘的身份厚葬了她,并且赏银数百抚恤其亲属。还有袭人等家生丫鬟,均在贾府享受到了不同于常人的待遇,那也算是施主宅心仁厚,尚存善念了!在当时满口之乎者也,满身儒媚伦理的封建社会,只能如此了吧。




记得书中说道,那焦大没有捞到贾家的好处,便当街撒疯,说贾府除了门口的一对石狮子之外,全都是龌龊不堪淫目蚀耳的;我赞同,很赞同焦先生的酒后真言,但是(我还是用一个但是),纵观史册,一个官宦之家,一个皇亲国戚,有谁能免除庸俗成为纯洁无暇的阳春白雪呢?“政府”需要他们非同一般高高在上,需要他们来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这是上层建筑对下属子民的需求,这是君臣之纲一种和谐统一的形式。从古到今,悉数尽然。贾雨村判案时,门子给一个护身符:“贾不贾,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表明了当时金陵四大家族的庞大群党关系,这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千夫所指的呢?君不见,拍案惊奇株连九族,皇朝官场兔死狐悲,不都是对这张关系网一种美好的诠释吗?这张网历经几千年颠补不破,谁又能逃得出这个“爱情大魔咒”啊。所以我的观点是读者们大可不必对红楼梦中的丑恶现象大张旗鼓,声援挞伐,有点时间,我们多多研究一下曹老先生风华绝代的文学功底吧!

早先有言,闲人对书中人物出口成诗的文采叹服有加,当然事实上,一切都是曹雪芹这位伟大文学家的全盘操作,才留下如此宏篇巨作的诗词,让后来者受益无穷;不说那些才女的佳篇名作,哪怕大字不识几个的凤姐儿一句“一夜北风紧”,也世代传颂,成为名人名言啊。
其中更为巧妙的是对俚语俗语方言的运用,不显山不露水,千钧力敌化之无痕,真可谓神出鬼没也!统管全书,我发现有三处地方涉及了我们湖南的方言,第一说是“醒鼻子”,这跟我们土里土气的家乡话如出一辙,还有贾琏帮林黛玉处理丧父事宜后,水路回来用了一个“弯船”,他乡遇故知,在红楼梦这样的名著里,看到好似来自自己口中的话语,那简直是喜上眉梢啊!再有一个地方是“黑甜地睡了一觉”,与闲人土话也音同意近,于是抓住“把柄”,以此为荣了。

当然,先生书中口语运用得更多的是好似曲调的口语形式,“没见过这两个不知好歹的冤家呕死个人”,“一句句捎信带语把艰难诉,奉承时随风儿上顺可人心,来意原为是求周济,看光景搭讪便把腿儿伸”,“打得我火星乱爆到如今还是嘴巴子生疼不敢摸”,“那丫头傻头傻脑全不理,说人家委屈你怎么晓得”,“什锦的杂耍看不看?傀儡的戏儿听不听?骰子老阳学过没有?天九的牌儿你能不能”?等等如此妙趣横生清淡随意的言语,如元曲,似梆子,如快板,似相声,让人看后忍俊不禁,学着刘姥姥来一句:老刘老刘,胃口大如牛,丫鬟小姐,你省得个也么哥,你省得个也么哥?





想当年,红楼梦被搬上荧屏,我们一代人为之疯狂。雪芹先生呕心沥血之作风华绝代,在众多红楼人的倾心演绎下,给全国的观众们华丽地展现了金陵贾府的苦辣酸甜悲欢离合,甚至有演员诸如陈晓旭一样,深深地走进了角色,戏里戏外不知魏晋,抑郁终生。由此闲人认定这是一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电视巨剧,至今无人能超越,正如曹先生之石头记,红楼之华章,红楼之绝世,天下第一,唯你独尊!


当今文坛,于丹刘心武易中天苏芩等各家名派,对红楼梦颇有研究,闲人却是一个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近利之人,你红学会如何声势浩大,如何气势汹汹,我自不管不顾,依然读我的书,说我的话;想来腾讯也不会对我一个山野草民劳苦大众赶尽杀绝吧,诸君且看闲人我自横刀向天笑,语不惊人誓不休耳!








http://flash.bdchina.com/flash/flash/fe ... n52248.swf



文学风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