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 / 1

RE:我的大学(六)——萃英往事(木儿稀)

发表于 : 周三 3月 31, 2010 1:07 pm
云想衣裳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逝者如斯,往者如彼,而盈虚者未尝往也!

RE:我的大学(六)——萃英往事(木儿稀)

发表于 : 周三 3月 31, 2010 1:07 pm
云想衣裳
我看到你长足的进步已超越翠英山的海拔,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你坚持不懈的追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理当是你所能达到的境界!努力!加油!你会看到无限风光在险峰!

我的大学(六)——萃英往事(木儿稀)

发表于 : 周日 7月 11, 2010 2:23 pm
木儿稀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我的大学(六)——萃英往事


作者.木儿稀/编辑.琴心


南北向横立,高约近百米。 二路能通顶,山势不峻崎。 云梯窄且陡,五百八十级。 勇士路坦荡,亦有四里长。 山上本无树,近来有松杨。 野草环膝生,团团划亲朋。 疾风知劲草,飞扬自逍遥。 沟壑蚀大地,山山同比高。 断壁残枝下,凄凉话旧鸦。 倒是夜风来,余晖映落霞。
第一次登萃英山是在大一第二学期体育课,作为一名兰大学生,且身在榆中校区,初至宝地半年内竟没去膜拜此名山名仙,似乎是对翠英的大不敬,心里难免会有不安。但亦实出有因,刚一入学我就转专业至大气院,虽与经济院的同学居于一室,但已不是他们班的学生,他们时常有班级活动如去翠英山上烧烤等等,我甚感无奈便未列名于他们的班级活动中。而我班班级活动少之又少,与同学爬翠英尚不可能。加之大一初至,孤朋寡友,即使同寝室的,也无默契可谈,怕翠英亦不能聚友而行。我只能望着翠英,虔诚的说道:“有机会一定去爬!” 大一第二学期体育课主要是锻炼体能,授课方式多样化,比起上一学期的太极拳,也算是有趣的多了。有一节课老师直接带我们去爬萃英山,他自己则在山脚下休息,说是多少分钟后要在山下集合。兴许我们这群人里也有不少和我一样,这是第一次爬萃英山,因此颇有激情。顺着云梯而上,三步并作两步,恨不得一步跨上个十来八级。你追我赶,渐渐地,人群在蜿蜒漫长的水泥台阶路上疏散成了长龙,游离在山坡的拐拐落落。怀着一股子新鲜劲,在途中还不时停下脚步,回头望一望落在后边的同学以及山前静静沐浴阳光的兰大校园,便有了一种满足感。 及至山顶,来不及休息就携着大口的呼吸转身四望,有一排低矮的房屋首先映入眼帘,屋前的斜坡上用彩砖拼出六个大字:大气科学学院。这排房屋是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的实验室,屋后便是差不多有足球场大的观测场。每每看见那六个大字,心里总会有阵阵激动,毕竟这是我们学院科研实力和美好前景的展现,也是我们学院永远的铭牌!只是激动却掩盖不了内心的落寞,萃英特有的景致让我先前对它的遐想已化为乌有,山与山比肩,心与心相连,你我皆叹:好生荒凉!跑到山崖前,低头一望,眼中尽收兰大和民大全景,这也算是在无尽的荒凉淡漠中收获的一丝水润温柔;而抬头时,似乎能望见前世的云烟,有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山,不爬则已,一爬成瘾,自此之后便伙同一群朋友隔三差五的就去膜拜翠英,这也似乎成了我们无聊时候的最好慰藉。当然也有我一个人无聊的时候。一周五晚,习惯性的呆在宿舍,别人在嘻嘻哈哈看电影,而我却没心情,心中特压抑,便突发奇想一个人去爬山,想以此做个宣泄。 从学校市场后门出去,顺着田间地垅上了勇士路,此时天色已暗,屋内灯光渐明。一路小跑,到了山口,风从山后顺着山口灌过来,吹打着山壁上的枯草砾石,呜呜作响,此时此景开始让我毛骨悚然。停下脚步,我开始犹豫,是否继续前行,毕竟过了山口,路就夹在两座山中间,光线会暗淡很多,并且见不到校园里的灯光,加之此前我只在这路上走过一回,对路不甚熟悉,心里的胆怯越发不可收拾。但最终我还是决定继续向前,挑战自己。 夜风呼啸,鬼影婆娑,似乎要把我这个夜闯禁地的黑客生生吞噬。我鼓起勇气,抱着闯地狱死中求生的态度向前冲去。绕过一个又一个弯子,突然看见两个人影向我走来,隐隐约约能分辨出一人着黑衣一人着白衣,我心里猛地一震,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索魂使者黑白无常?不会不会,这只是神话里的······想着想着,他们已从我身边走过,还好还好我全身毫发无损,也没有丢魂。到了山顶,也就是云梯顶时,我才稍稍疏了口气,终于发现原来还有一弯残月懒懒的挂在东边的黑幕中,也终于再次看到校园里的灯火通明,顿时七分胆怯已烟消云散。静静地站在云梯顶,风顺着山坳涌上来,一阵阵的清凉,那风洗净了我身上凡世的尘埃,洗去了我心里俗世的烦恼,犹如那月,清明洁净、无喜无忧!面对灯光笼罩着的兰大,心里顿生暖意,她的那份宁静、她的那份安详,让我开始释怀,我好似理解了她深居世外的良苦用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便是她教给我们的治学态度。 顺着云梯下山,似有一种出征凯旋的激动。因为光线暗淡看不清台阶,只能小心翼翼的落脚,心中默数着跨过的阶数,以排遣剩余三分恐惧。一路下来,得数587。此数与兰大往年的招生分数线相仿,故稀儿有曰:“要想考兰大,先去拜翠英!”回到宿舍时已近九点半,QQ上那人还在,便将今晚的事诉与她说,得来的竟是一通大骂,只是她约我次日上午一起去爬山······ 在我意念中,心情不好的时候,大山大海是最好的发泄环境,置身其中,不用安慰,不用排遣,心里的烦恼与忧愁都将暗自烟消云散!虽然萃英山算不上什么大山,但依旧能让我烦乱的心情变得格外舒畅!雨后,踩着温润的湿气,顺着山坡爬到山顶,或许你还能有点意外的收获,一缕缕熟悉的歌声被清风携着入耳,你会莞尔一笑,你会轻轻随唱;也或许你会发现山坡顶的土坎上我曾镶刻下的那两个字母,亲爱的,那是你的名字拼音首字母呀,还有环着字母为你遮风挡雨的


说起刻在土坎上的字,我不得不记录下勇士路边上的许愿墙。为了修建勇士路,翠英山背面的山体被几近垂直的切去一部分,这样就使路的一边是山沟,另一边则是斜壁,顺着山势的起伏,斜壁也高高低低弯弯曲曲。兰大的才子们确实不愧这才子称号,也不知谁是始作俑者,那斜壁上刻满了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签名,有抒发自己志向的,有发泄自己牢骚的,有向爱人表明心迹的,有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来过的,也有评论时事的······当然低处的版面被别人捷足先登,有些人则爬到更高处刻下自己的签名,这也显得个性而又醒目!只是经历过风吹雨打,签名渐渐洗去了历史的痕迹,而被新人新语所覆盖。春去秋来,秋来春去,这一段墙就像老师的黑板,刷去了一层又一层的文字,或许没有人能记下上面的内容,但它让我们的心灵永远铭记,那一段青春史诗。这一段墙,本无名无姓,在这里且命名为许愿墙!





许愿墙一景




萃英山景——夕阳西下








http://www.rzhf.com/flash/jifenqing.swf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