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 / 1
RE:龙歌出书文章(散文集)
发表于 : 周日 5月 02, 2010 7:35 am
由 云想衣裳
看了你娴熟而精炼的文字,惊叹你得心应手的笔触,原谅我要用一句很老土的话来打趣你——那家伙,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盖帽了——
RE:龙歌出书文章(散文集)
发表于 : 周日 5月 02, 2010 6:59 pm
由 珍妮
读了你的文章真是受益匪浅,作为一个地道的华容人,当那些熟悉的地名展现在眼前时,好亲切,好温馨,再次谢谢你,祝好!
RE:龙歌出书文章(散文集)
发表于 : 周日 5月 02, 2010 7:03 pm
由 珍妮
好文笔!语言精炼,词汇丰富,运笔着色,恬淡自如,才子也,景仰,景仰!
RE:龙歌出书文章(散文集)
发表于 : 周六 5月 08, 2010 4:26 pm
由 晚香玉
果然不同凡响的风流才子龙歌,这文字情境、意境、诗境优雅别致得让人无不倾心!哈哈——
RE:龙歌出书文章(散文集)
发表于 : 周二 5月 18, 2010 5:29 pm
由 迷雅惊风
拜读大作!文美!意境更美!!!
龙歌出书文章(散文集)
发表于 : 周日 8月 01, 2010 5:52 pm
由 龙歌
第一篇:山韵
山的韵致,在雅逸与恬淡间。
随便捡个艳阳三月天,或天高云淡的秋日,独步山中,一任山风拂来,夹携着野花松脂的氤氲,舒畅你的呼吸,飘曳你的衣袖,梳弄你的发丝,摩挲你的颜面。
沿缠绕山径,或溯潺潺作脆响的小溪攀援而上,看山涧水自石上跌落碎成珠玑,林中鸟从枝头掠过鸣声远逸,天上云怡然缱绻流向天际,且有三五株粉红花树随风摇影于流翠处。此时,前无行人,后无来者,你不经意就发一声喊,自肺腑底处,于是近山远谷便撞荡着你的共鸣,宽宏旷坦,遂有一股浩然淋漓之气,自足下山石间涌向丹田,你似乎化作了一股林间风,一抹天上云,一滴溪中水,一缕山之灵。
渴了,挹一抔清冽的流泉,你神清气爽,陶然如微醺漫向心头,漫遍全身,你啜饮着山体沁出的秀俊灵气啊!累了,你倚坐于望风斜披的清瘦岩面,阖上眼帘听山籁吧。林涛阵阵自脚下直拍向很远很远,声势磅礴似要席卷苍莽群山,又如万千马蹄沉沉踏来呼啸而去,侧左,滔滔在左耳,侧右,飒飒在右颊。另有千百翅小虫山雀潜跃于某一石罅、树梢、草泽,作长调小令的呤哦,唧唧,啾啾,此起彼伏,似满山生灵在唱造化的深秘玄旨。这天地太极奥妙深遂许多平仄清韵,非肉耳可闻,只能用灵魂去倾听。比如这满坡山石,或为人形或呈鸟状或拟兽举,望之皆栩栩如生,岂自甘寂寞沉沦?以心听之,则万音齐发,充盈宇宙,全是石头的韵律,石头的禅语。不过这一部山石的交响,这一曲高贵的静穆,若是不懂得生命真义的人,又怎能理会它清奇明快的节奏和优美和谐的旋律呢?
你忽然感到一种深入灵魂的静穆与伟大。几何人生,把简捷的生命作为定点,描在宇宙那绵绵曲线的短暂一瞬上。可这是如何催人泪下的一瞬哟!
你的清泪濡湿了你此时的视域,你的灵魂如律波起,洁净而透明。当悄然的山谷又拍来一卷林涛,你知道,群山在默然中守望。而你,只是众山间一翅小虫,一尾山雀,一片石子,一茎花木,作着长调小令的吟哦。
第二篇:他们的名字并不美
我的乡亲们的名字,有一些很不雅致,譬如男的叫咬脐、小狗、荞粑子,女的叫幺姑、菜花、香胡椒,等等。大多是乳名,唯愿贱生贱长,怕名字好听了阎王喜欢。叫来叫去顺了口,反倒忘记大名,也有的根本就懒得取个什么大名学名的。及至儿孙满堂,同辈的仍然小狗伢前小狗伢后地称呼着,晚辈不知忌讳,“小狗伯”、“小狗爷”喊漏了嘴,顶多嘻嘻地挨上一巴掌。隔壁大毛到城里求人办件紧要事,七弯八拐好不容易摸到机关找着他表弟,可能是一声‘‘丑货”喊得太亲热,弄得表弟满脸通红,悄声向办公室的同事说,这人我原先同大队,有脑膜炎后遗症。大毛听见了,但求人办事发作不得。事虽勉强帮忙办成了,但大毛从此不登表弟门坎。
我母亲也有个很土气的名字。记得读初中填份家庭关系表,我嫌母亲名字丑,就自作主张给改了个很诗意的名字。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比狗不如,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没出息就丢了祖宗十八代的丑!
后来我发愤读书离开了故乡,成了乡亲们眼中小有名气的“文曲星”。想起母亲烈日里拾稻穗雪底下剜猪菜供我读书的诸多情节,我才觉得母亲伟大,那朴素的名字正如她老人家朴素的情怀一样,令人可尊可敬可亲。
我在工作之余致力写作,发表了一些关于故乡人情风物的诗歌、散文,间或也有一些特意采写的新闻报道或报告文学。源于对故乡的爱和期待,字里行间有意无意地美化着自己的故乡。我清清楚楚地知道,这是美丽而纯洁的错误。一个心中拥有故乡的人谁愿放弃这种“错误”呢?何况我那处在长江岸边洞庭湖畔的故乡确实美丽丰饶。
偶有乡下的亲朋来,我便沾沾自喜颇为得意地把关于故乡的作品给他们展读,并三番两次不厌其烦地问读后感,得到的大多却是一脸漠然或不以为然。我百思不得其解,嫌母亲的名字丑遭人唾骂,说家乡这美那好也不行,这人这文怎么做才好?今年端午节回乡,我提出这个问题请教老爸,老爸对我的问话也是爱答不答,不置可否。临别时,我那当生产组长的弟弟用黑不溜秋的手递给我一盒半旧磁带.拿回家中一放,跌跌宕宕就泻出一首歌来:
我的故乡并不美……我要用真情和汗水……
哦,我明白了,其实,母亲永远是母亲,故乡也不仅仅是笔端重构的生命家园:只有真正为母亲为故乡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懂得热爱母亲,才真正拥有故乡。
第三篇:桃花山礼赞
北襟奔腾长江,南濒浩渺洞庭,有重蛮叠嶂,迤逦四十五里,谓之桃花山。
神奇的桃花山 桃花山之奇,奇在突兀。江汉平原一马平川,洞庭湖平原一展平阳,桃花山横空出世,耸立其间,宛如一道巨幅屏障,遮蔽着神秘的面纱。桃花山有四座高峰,皆险峻崔嵬,直插云霄,气势非凡。有传说为证。相传昔时共工与颛顼争帝,怒触不周山,致使“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整个天空千孔百疮,后来女娲炼石补天,终于稳住局势。但在翼轸分野区,由于天盖下陷,一直无法补好,天水下漏,形成云梦大泽,使荆湘一带,民不聊生。于是,女娲又从昆仑山移来四座山峰,放在云楚泽中,将下陷的天盖顶住,用炼好的石浆浇灌天眼,终于止住下漏的天水。这四座山峰就是天井山、昂头山、狮子山、雷打岩。时过境迁,云梦大泽逐渐干涸,桃花山诸峰完全显露,成为旷世奇观。桃花山之奇,奇在山势。你看,七女峰、雷打岩、望夫山横亘于西北,墨山、云雾山、狮子山蜿蜒于东南,四面崇山峻岭拱卫,江河湖泊环绕,构同天然城池。无怪乎元末陈友谅与朱元璋争帝时,曾利用这一有利地形与朱军抗衡,并计划登基之后,在此建都。且相中三封寺镇境内的椅形山,作为日后安放龙椅的地方。而今,椅形山依在,帝王梦杳然。在仙鹅寺一带,依稀可辨陈军的要寨遗址。 桃花山之奇,奇在山形。山间诸峰,千姿百态,各具景状。最北端的蛋子山,山顶一石,圆润光滑,酷似鹅蛋,石下以三根石柱为撑。据说石蛋与石柱之间,可用丝线盖过。相传,有只仙鹅自山顶飞过,见此地山青水秀,遂决定停下筑巢孵卵。谁知刚刚把蛋产下,抬头间,猛然看见东南方向蹲着一头雄狮,不禁心惊肉跳,慌忙展翅而飞,把石蛋留在山顶。这座山因而名叫蛋子山。可惜,文革期间,石蛋被“红卫兵”当作封建迷信的产物,一炮毁了。这只受雄狮所惊的天鹅,一口气飞到了桃花山南麓的石门山。石门山两峰耸峙,山高谷深,古松翠竹掩映,天鹅觉得是个安身的极好所在,于是敛翅藏身在峡谷之中,头留在外面以观动静。敦料天亮时石门关闭,将鹅身夹住,只有鹅颈鹅头留在门外。后来这鹅头也就化成了山丘,即为如今华一水库东北名传遐迩的鹅颈子。天鹅望到的那头雄狮,就是狮子山。这座山,雄踞大江,盘亘湘北,远望确如一头威风凛凛的雄狮,镇守着一方平安。那形似蛟龙山水的石龙山,恰如凤凰展翅的凤形山,好比壮士长啸的昂头山,宛如仙女翔集的七女峰……无不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桃花山之奇,奇在山石。蛋子山下的“母鸡抱儿”,那尖喙长翅酷似一只母鸡的巨石,正领着一群像鸡雏的众多卵石,在山林间觅食。青竹沟里,有一长石,像龙身从山顶伸向陡壁,直悬于山腰,突然齐整整地被斫断了;另有一圆石似龙头,虽断颈滚落谷底,仍龀牙咧嘴形态可怖。此二石合称为“斩龙石”,相传为关公偃月刀所斩。还有江钵岩、雷打岩、鹿角头、倒马岩、杀猪凳、望夫石、缺鼻嘴……无不形神俱备,惟妙惟肖。桃花山山脉的整个山体,均由优质花岗岩构成,据地质勘察部门探明,有花岗石储量达640亿立方米。山中之石,质地优良,色泽迷人,可加工成各类装饰石材产品:那深绿色的叫“墨山绿”,粉红色的叫“桃花红”,大红色的叫“山水芙蓉”,洁白晶莹的叫“明碧玉”,还有如水墨仕女图案的叫“麻姑献寿”……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美丽的桃花山
桃花山之美,美在山花烂漫。清代诗人张克谋有“清风昨夜湖上来,千树万树桃花开……山回路转遍桃花,梦里湘源何处寻”的诗句,形容桃花山的桃花之多,疑为人间仙境桃花源。据说山中桃花是因一仙人将王母娘娘的仙桃核遍撒山头,于是桃树成荫,桃花斗艳。今虽不见千树万树的桃花,却有万紫千红的山花。赤的、橙的、黄的、绿的、青的、蓝的、紫的,似彩虹挂坡,如繁星布天。无论是峭壁上,还是林壑中,漫山遍野,无时不放,无花不艳,无处不香。山花之美,美在自然,美在狂野,虽日晒雨打,雪压霜欺,顾自烂漫徇丽,馥郁芬芳。 桃花山之美,美在松竹掩映。桃花山既是林业基地,更是森林公园。山中古木参天,松杉连云,时有鸟语啁啾,獐獾出没。登峰而望,但见漫山翠绿,清幽满目。据统计,桃花山有种子植物700多种,达127科402属,樟、梓、楠、楸、枫、柏、桂、榉,应有尽有。仅百年以上大树就达1724株。莽莽山林之中有棵千年银杏树,位于白果树湾,高40米,主干基部围长9米多,植物南北朝,距今已有1500多年,现仍苍翠雄健,矗立如峰。 桃花山之美,美在飞瀑流泉。山无水则不润,水无山则不秀。山环水绕,才有桃花山的清秀。“乱泉飞作雨,细路水如蛇”,山中流泉飞瀑,清溪碧湖,时有所见。境内大小水库40余座,其中湘北地区第二大水库宝慈观水库,就座落在石门山下,三面青山壁立,溪流奔涌,湖光山色,自成佳景。桃花山之水,富含人体所需多种矿物质,且没有现代“工业文明”的污染,因而清冽甘甜,随手掬饮,沁人心脾。享誉三湘的“兴华啤酒”,就是靠桃花山的天然山泉水酿就。桃花山的水,醉人的水啊!
英雄的桃花山
桃花山的山山水水,铭记着历代英雄的业绩。南宋民族英雄岳阳,曾率军在古驿路旁遍植松树,留下了“驿路松风”。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部将马进、王进才,曾依赖桃花山奇险地势抵抗清军的追剿。太平天国时期,县民丁魁生聚众在花山西麓的寨子岭高树义旗,呼应洪秀全的北伐队伍。辛亥革命活动。尤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桃花山地区成为了共产党领导人的革命根据地。董必武将军曾在黄鹤岭上创办东山中学,为革命培养人才;贺龙元帅曾在桃花山一带重创国民党军;李先念同志指挥的新四军五师江南游击挺进支队,在这里开辟了桃花山抗日根据地。 桃花山的峰峰岭岭,无一不是革命先辈不朽业绩的丰碑。明碧山头,土地革命时期的“提篮政府”旧址犹在;昂头山麓,朱祖光、李华龙诸位烈士的遗迹犹存;墨山之坡,埋藏着周逸群烈士的忠骨。你可以到千年古银杏树下瞻仰新四军战地医院的遗迹,可以到翻陡岭下、佛寺凹上、七女峰巅,回首抗艰辛……桃花山上桃花艳,朵朵桃花似血染。那是先烈的鲜血染成,是英雄的忠魂绽放。多情的桃花山 在塔市驿西北有座山峰,好好一座婷婷玉立的少妇在翘首远望,在这里望夫山。唐刘禹锡有诗《望夫山》:“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夫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这苦苦望夫的多情女据说就是刘备的孙夫人,西上哭祭兵败归天的夫君,路过此地,被陆逊的部队阻断去路,伤心的夫人不愿东归,攀上此峰,翘首西望,洒汩遥祭。至今,此山之竹皆为半叶竹,半叶竹上斑痕点点。半叶竹为孙夫人攀山所折,斑痕是思夫之泪所染。 与这个凄切的传说相比,七女峰的故事则更显浪漫。传说天上七位仙女因为向往人间自由,相邀下凡来到人间胜境桃花山,辗转不忍离去。其中一位仙女同情每天来山上砍柴的樵夫,在小伙子必经的山坡上点化了一口石锅和一套石碗。樵夫每天砍罢柴,都可以吃到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菜。不料这事被王母娘娘知道了,大发雷霆,将几位仙女和樵夫化成了几座相连的青山。在七女峰上,那套仙女点化的石锅石碗迄今仍可见到。 最动情感人的,莫过于桃花山人的恬然质朴、热情好客。清代嘉庆年间,华容县令卢尔秋游桃花山,曾有“冷向蔸儿火,闲呼叶子烟;姜盐茶一碗,即此是神仙”的诗句,描写桃花山人顺从自然的田园生活。如今,你若作客桃花山,主人必会斟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姜盐茶,并端上时鲜果蔬热情地款待你。果蔬之中,春有嫩笋酸莓,夏有鲜桃红李,秋有板粟蜜桔,冬有吊锅煨萝卜。还佐以窖藏多日的重阳酒呢。 这重阳酒,为糯谷所酿,甜酒糟浸泡,色泽浑如凝脂,饮之顺滑爽口,纵使不沾酒的人,也能喝上三两,但饮得八两的,最好只喝半斤。因为这酒入口容易,却后劲奇足,稍许贪杯,则“山走我不走”,耳热面赤,脚步飘摇,醉了。乐得好客的主人巴掌拍着大腿笑。醉就醉过去吧,醉在桃花山,醉在青山绿水间,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不亦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