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 / 1

RE:废除金本位与二战--《货币战争》笔记8(比烟花寂寞)

发表于 : 周一 5月 24, 2010 10:52 am
云想衣裳
因为天生是一个对数字木纳的人,理财观念也一塌糊涂,所以老师的心血之作对我而言,有点像过往云烟——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是一个门外汉啊,愧对老师的循循诱导了——
当然,在有些人眼中,这不亚于一个知识的瑰宝,将会给予他们很大的帮助的!还是盼望老师多来文学风发表您的作品,高山流水总有知音的!

RE:废除金本位与二战--《货币战争》笔记8(比烟花寂寞)

发表于 : 周一 5月 24, 2010 11:05 am
花开的声音
佩服!我在金融系统工作十年,所了解的《货币战争》的内容,与您相比,实在汗颜!

RE:废除金本位与二战--《货币战争》笔记8(比烟花寂寞)

发表于 : 周一 5月 24, 2010 5:28 pm
鬼哥
我是学金融财会的 ,却最先与基金、股票、期货打交道,怕了频幕上红绿的翻跳以及双双眼睛的紧张恐惧不安。货币相当一段时间对我来说就是“祸避”。多年与专业不相关的文字工作早让我忘记了专攻。遗憾却不后悔

RE:废除金本位与二战--《货币战争》笔记8(比烟花寂寞)

发表于 : 周二 5月 25, 2010 10:45 am
珍妮
“借钱、印钱、花钱”是废除金本位后银行家们掠夺财富的重要手段,只有在没有金本位的情况下才能轻而易举地达到这个目的,而战争又是这一目的的最好机会,可恨的是,美国人从来都不在自己的国土上发动战争,他们利用老大的权威,发动战争后还要别人替他们买单,这就是连年战争不断的不可告人的目的。中国现在虽然有自己发行货币的权力,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依赖于大宗出口)无论是别国战争还是金融危机都不可能独善其身的,因此,我们能做的就是怎样才能把损失减少到最小,怎样才能尽可能地避免掠夺,怎样把改善人们生活条件放到首位才是。就最近的蔬菜急剧上涨来看,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每个人的生活水准,中国是人口大国,且贫富差距大,大部分的人生活在基本水平线上,民生问题才是大问题,假如避免了前面的问题,也就能解决后面的问题!

废除金本位与二战--《货币战争》笔记8(比烟花寂寞)

发表于 : 周一 7月 23, 2018 4:27 pm
比烟花寂寞

废除金本位与二战

--《货币战争》笔记8

文章:比烟花寂寞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script:window.open(this.src);>

8 (上接《货币战争》笔记7)



凯恩斯1919 说:“列宁曾说过颠覆资本主义制度最好的办法就是使其货币贬值。”   

本章导读
纸币自由兑换黄金成为人民最基本的经济自由的基石,当政府剥夺人民将这一权力的时候,也就从根本上剥夺了人民最基本的自由。
  1929年以来的严重经济危机被国际银行家们“因势利导”地达成了“废除金本位”的大业,从而铺平了通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金融大道。
  1. 来历不简单的凯恩斯

  凯恩斯和格林斯潘都应该是金本位的坚定拥护者,他们又何以一个后来将黄金贬低为“野蛮的遗迹”,另一个平步青云之后干脆绝口不提黄金的货币地位了呢?
对格林斯潘而言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自己明白纽约美联储银行才是真正的决策者。
直到2002年格林斯潘仍然认为黄金是所有货币中的“最终支付手段。
凯恩斯与格林斯潘有所不同。
美国学者莫瑞.罗斯帕德对凯恩斯的人格特征有深刻的描述,凯恩斯的极端自我中心主义、以英国统治精英自居和对社会道德的蔑视,对他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在英国剑桥大学的秘密组织“使徒会”对他影响巨大。它更像是深负宗教使命的精英核心,有的历史长达百年,构成了西方社会统治阶层最坚不可摧的利益集团。
在其影响下,凯恩斯很快就嗅出了廉价的债务货币和通货膨胀理论,才是当时国际银行家孜孜以求的。
他对自己的谎言很少感到不安,他不受道德的约束,他习惯性地假造数据来符合他的经济理念。他认为原则只会妨
碍他取得权力的机会。因此,他愿意随时改变以前的信仰。
凯恩斯明白要想他的学说成为“显学”,就必须有金融和政界的大腕们在幕后和台前叫好。
1936年,他的主要著作《货币、利息和就业通论》
出版之后,国际银行家当然爱不释手,政治家们对这种“借钱、印钱、花钱”的廉价货币政策则表现出欲就还推的姿态,争论与叫好立刻席卷了学术界。
凯恩斯宣布了以他为代表的现代经济理论和老旧传统经济理论两大阵营的对立,然后宣称,他那本“圣经”只有“30岁以下的年青经济学家才能看懂”。
保罗.撒缪尔森庆幸自己还不到30岁,但是他也承认《通论》是一本写得很糟,组织混乱,充满混淆的书。美国学者认为,如果是一个偏远学院教授写的,可能连发表都困难,更不要说名垂青史了。
2. 胡佛总统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1932 年总统大选在失业率高达25%的经济萧条中拉开序幕。面对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对经济政策和他与华尔街银行家的紧密关系的猛烈抨击,现任总统胡佛倍感压力。
他曾想 “不知道是否应把美联储在欧洲势力的影响下故意实施通货膨胀政策的责任曝光,我当时是反对这种政策的。” 
胡佛的确有些冤枉,他虽为总统,但是对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却没有太大的影响力。由于政府没有货币发行权,如果美联储银行不配合,任何政策都是空谈。
胡佛总统在华尔街失宠始于在德国赔款的问题上偏离了银行家的既定方针。
原来,在1929 年摩根策划通过在华尔街发行德国债券,为德国募集战争赔款,自己从中爆赚一笔。不料不久,德、奥金融危机,摩根不愿计划夭折。立刻命拉蒙给要求给德国偿还战争债务放个短假。
当拉蒙听到胡佛的拒绝后,对总统危脅利诱。或靠边站,或照计行事,事成后,功劳归总统。
总统考虑了一个月,最后只得低头。
1932 年7 月,拉蒙再次告诉总统应该重新考虑德国的战争赔款问题,胡佛拒绝了华尔街的要求。更令华尔街银行家恼怒的是胡佛总统对股票市场做空行为的穷追猛打,下令参议院银行与货币委员会调查股市做空行为。华尔街立刻派拉蒙要求中断调查行动,总统不为所动。 
当调查扩大到股票操盘黑幕后,大案要案纷纷被抖落出来,高盛集团、摩根公司等诸多股市丑闻被大白于天下。人民的怒火聚焦在银行家身上。
而胡佛总统却断送在银行家和人民的双重怒火之中。代之而起的是被称为美国20 世纪最伟大的总统―― 佛兰克林. 德兰诺.罗斯福。
3. 谁是佛兰克林. 德兰诺.罗斯福?
罗斯福使自己更像被美国人民衷心热爱的与银行家势不两立的杰克逊总统,一个愿意为小人物挑战金融大鳄的勇敢总统,可惜罗斯福的经历却表明他与国际银行家的瓜葛比胡佛总统只多不少。
当罗斯福义正词严地痛批胡佛的华尔街背景时,把自己标榜成廉洁清正的普通人民的拯救者,只怕他的经历和背景离事实差之远矣。
4. 废除金本位:银行家赋予罗斯福的历史使命 在金本位制约下, 
金融资源难以支撑另一场世界大战,废除金本位就成了欧美银行家的当务之急。
纸币自由兑换黄金成为了人民经济自由的基石。只有在危机和衰退的威胁之下,人民才会被迫暂时放弃这一权力,所以银行家们把危机和衰退,当作对付政府和人民的最有效的武器,并在历史上被反复使用。
  1929 年的大衰退,直指废除金本位,实施廉价货币政策,从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铺平金融通道。
1933 年3 月4 日,罗斯福上任伊始,就扯起与华尔街势不两立的大旗,他对华尔街银行家的重拳一招猛过一招,他的新政博得了舆论的普遍好评,出了人民对华尔街银行家的恶气。 
1933 年纽约股票市场开张大吉,取得了54%的惊人回报。英雄般的罗斯福宣称:“金钱贩子们从文明的宝座上逃跑了,我们终于可以恢复神圣殿堂古老的真貌了。” 
问题在于,历史真相与公共感受, 存在巨大落差,人们对精心编导的场景难免出现错觉。还是看看表面文章之下的实情吧。罗斯福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悄悄地通过了废除金本位的几项重要法令。他就职仅一个星期,就下令停止银行的黄金兑换。紧接着下令美国公民必须上缴他们所有的黄金,任何私藏黄金的人,将被重判10 年监禁和25 万美元的罚款。这一法令直到1974 年才被废除。盲人参议员托马斯.戈尔说:“这是明显地偷窃,不是吗?总统先生?”罗斯福对他这句话一直梗梗于怀。
拔除黄金在货币中的地位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步就是废除金币在国内流通与兑换,第二步则是在世界范围内废除黄金的货币功能,第三步罗斯福瞒天过海,拔掉了金本位这个镇魔瓶盖,赤字财政与廉价债务货币,这对怪兽终于挣扎了出来。
5. “风险投资”选中了希特勒[5.21]
1933 年11 月24 日的纽约时报报道名为《西德尼.沃伯格》的小册子。它揭露了美英银行家族资助希特勒掌权的秘史。据该书记载,1929 年前后,华尔街帮助德国偿还战争赔偿。 对德贷款通过在华尔街销售德国债券来募集公众资金,摩根和沃伯格家族在其中得到了丰厚的利润。
但法国政府的高压政策,使一部分美国贷款被冻结,而法国得到德国赔偿的主要部分。华尔街银行家们商议通过“革命”的手段,把德国从法国的高压之下“解放”出来。领袖人选就是希特勒。华尔街银行家的条件是“主张进攻性的外交政策,煽动报复法国的情绪”,希特勒要价1 亿马克,最后以1000 万美元成交。 
洛克菲勒对希特勒的纳粹主张着了迷。紧接着,纽约时报突然开始对纳粹学说和希特勒的演讲定期介绍,1929 年12 月,哈佛大学也开始研究德国的国家社会主义运动。
 1931 年10 月,希特勒发封信。于是华尔街银行家召开会议,经过争论在洛克菲勒等人的支持下,会议最终决定进一步支持希特勒。
纳粹冲锋队和党卫队急需的机关枪、卡宾枪和手枪,就屯放在德国边境的比利时、荷兰和奥地利的城市,立刻可以提货。
希特勒有暴力夺权和合法执政两个计划,最终华尔街银行家们敲定1500万美元的合法执政道路。 
希特勒是欧洲最大的独裁者。这个世界仍然要屈从于
他,可怜的世界,可怜的人类。
6. 华尔街资助下的纳粹德国
1933 年1 月30 日,希特勒为德国首相,德国摆脱经济灾难,在承担巨额赔款的压力下,以惊人的速度装备起欧洲最强大的武装力量,并在1939年9月1日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仅仅用了六年时间!
实际上,华尔街就是纳粹德国最大的资金来源。从1924 年到1931 年,华尔街总共向德国提供了1380 亿马克的贷款,而德国仅支付了860 亿马克的战争赔款,德国得到了美国520 亿马克的金融资助,德国军事工业得以迅猛发展。
早在1919 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就预见到德国无法承担巨额赔款,最终必然导致要么赖账,要么发动战争,不幸的是两者最后都发生了。
美国议员麦克法丹痛斥华尔街银行家和美联储拿着美国的金钱去资助德国的战争机器。仅在1932年5 月中旬就有高达1200 万美元的黄金被美联储委员会和美联储银行
运往德国。 希特勒实行金融制度改革,从德国私有中央银行手中收回了货币发行权。德国的经济如火箭般地窜升,失业率在1933 年时高达30%,到1938 年却出现了劳工紧缺。
美国公司对德国在技术和金融方面的巨大扶持,极大地提高了德国军事工业的生产能力。德国天然石油从1934 年的年产30 万吨,到1944 年竟能生产100 万吨。同期合成汽油从年产80 万吨,猛增到550 万吨。
  7. 昂贵的战争与廉价的货币
丘吉尔的名言:“发动战争要远比结束战争困难得多”。凝聚社会共识是一件极端费神的事,这一点的确愁坏了国际银行家们。默顿指出:“在国际银行家的眼里没有战争与和平,没有口号和宣言,也没有牺牲或荣誉,他们忽略了这些迷惑世人眼睛的东西。” 拿破仑也曾一针见血地说道:“金钱没有祖国,金融家不知道何为爱国和高尚,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利。”
饱受华尔街银行家洗劫的美国人民,没人愿意送子女到欧洲去打仗,举国上下充满“孤立主义”气氛。美国在1935 年到1937 年通过三项中立法案,严禁美国再次被诱骗而卷入战争。
  而银行家们和罗斯福都认为只有大规模战争才能挽救经济。在1933 年废除金本位之后,万事俱备只欠战争借口。
美国的破译日本密码机被送到了世界各地,唯独漏掉了珍珠港。许多历史学家都相信,罗斯福事先就已经知道日本海军将偷袭珍珠港。
1943 年1 月13 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了德国必须无条件投降的声明。这令德国主张媾和的势力大吃一惊。德国本来早在1942 年8 月就提出退回到1939 年9 月1 日之前的边境,以结束这场必败的战争。 
但是,这一声明使战争延长了两年多,无数生命和财富化为灰烬。否则很多人可能得以幸存。问题是刚刚热身的国际银行家岂肯结束发大财的好机会。二战战火熄灭时,美国国债从1930 年仅160 亿美元,狂涨到2690 亿美元。国际银行家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再次爆发一笔横财。
(摘编自《货币战争》笔记7)
(《货币战争》可在百度里搜索)
(待续)

文学风网站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