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苦旅---雨崩行(三)(潇湘听雨)

版主: 清风云想衣裳宁静致远

回复
珍妮
帖子: 2048
注册时间: 周日 7月 19, 2009 11:06 am

RE:天堂苦旅---雨崩行(三)(潇湘听雨)

帖子 珍妮 »

随着你优美的文字,一起游览了冰湖,感受了险境,险情,旅游是艰辛的,感觉的良好,记忆是深刻的,体味是终身的。谢谢!
潇湘听雨
帖子: 16
注册时间: 周四 1月 14, 2010 3:06 pm

天堂苦旅---雨崩行(三)(潇湘听雨)

帖子 潇湘听雨 »










天堂苦旅





雨崩行

(三)


作者.潇湘听雨/编辑.琴心






云南的天气很奇怪,最常见的景象是十里不同天,这边下雨那边晒。而山地的气候尤为奇特,头天晚上蹲在厕所看星空群星璀璨,满以为第二天必定是个大晴天,没有想到早晨爬起来一看,竟是山雨连绵,寒气袭人。撑着从家乡带来的雨伞,裹着在香格里拉租来的大棉袍,还觉得不敌风寒。但不知道是为了给同伴们鼓气,还是期待着新的挑战。面对如此恶劣的天气,同伴们没有一个人表现出丝毫的畏惧和担忧,相反地说说笑笑互相打趣商量行程,大家表现得比头天还要兴奋和激动。

从雨崩到冰湖行程24公里,后来才知道这是我生平走过的最艰难的路程。从海拔两千多米攀升到四千米,对于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我们来说就是平时也是一次不算轻松的经历,更何况风雨飘摇?骡子踩踏的路面坑坑洼洼,积水很多,松软的泥土经雨一泡,就变成了浓稠的糊糊,每一步踩下去不是溅一脚泥水,就是沾一裤腿黑泥,尽管大家择路而行,走得格外小心,达到上雨崩时,所有人的裤子和鞋子还是全都失去了原色。
我们团队走路最快的要算廖明夏了,也许得益于一米八三的个儿,头天的行程中他第一个达到三江客栈,后来又是他一个人最先到达神瀑。从神瀑下来的时候,他曾揉着他的腿肚子跟我说肌肉拉伤了,只怕不能再去冰湖了,但一夜的养精蓄锐后,他似乎劲头更足了。而我呢也吸取头天教训,早餐特意要了一碗面,从包里翻出丽江带来的泡菜。人的毅力可以应对一切的艰难,我连吞带咽吃下了平生最多的一碗面条。或许就因为这体能补充及时,借助一根拐杖,我竟也能跟上他的步伐。和他边聊边走,不知不觉就穿过了上雨崩的青稞地,进入到了一片原始森林的腹地,回头才发现我们的队伍早就落在了身后。
跟去神瀑的路不同,这里看不到高耸的雪山,只有参天的林木静立两旁,透过树木的罅隙可见头顶的一方灰蒙蒙的天空。这里也没有雪水的奔腾,只偶有清晰的鸟鸣从林子深处传来,仔细地循声寻找,寂静的林子里除了迷蒙的烟雨就什么也看不见。而尤为奇怪的是一路竟没有同行者,只偶见一两人迎面走来,开始我们还感叹“莫道山行早,更有早行人”,后来一问才知道他们根本没有达到冰湖。跟初进雨崩时不同,初进雨崩时沿路碰到返程的游客,大家会用藏语“扎西德勒”互相打招呼或者递上一根拐杖互相激励着“加油!不远啦!”,和谐的气氛令人精神倍增。而这里碰到的游客大多拉长着脸情绪沮丧地说道:“那里太危险,不想去玩命。要去你们去吧”。人的情绪是可以传染的,遇到几拨以同样的理由而往回走的人后,对于前面的路到底有多难我们没有了底,我和廖明夏有些犹豫又有些不甘,最后商量还是等一等同伴再做决定。
将近半个钟头的等待,同伴们才姗姗而来。跟头天的情形比较,同伴们明显地表现出体力不支,尤其几个女孩子,头天她们还一路蹦蹦跳跳,精神抖擞地跟洛桑逗乐,此时个个拄上了拐杖,每挪一步似乎都千艰万难。但问他们是继续前行呢还是回转,所有的人竟态度坚决地答道:“不达目的不罢休!”。后来才知道,去冰湖光有勇气和毅力还不行,还必须得有强健的体魄。
走了三四公里的稍微平整点的山路后,山势陡然峭拔起来,坡度基本呈六十度。也许来的人少,这里没有明显的可依可循的山路,我们只能根据踩紧的树叶或林中别于周围的泥色来辨别方向。泥路溜滑难行,拄着的拐杖被我们用断了一根又一根,遇到盘虬的枝干挡住道路时,那几个男孩子只好先攀上去,然后一一地把我们接上去。伞是不能撑了的,一旦被树枝挂住,重心失衡的我们就会被弹到坡下好远,还半天爬不起来。再者无处生根的脚,也要靠腾出的手来帮忙,手脚并用,是我们当时最狼狈的情形也是最形象的描绘。所以只一会儿大家便汗气蒸腾,而我很是庆幸自己的英明,多亏为了轻装临出门时我脱掉了大棉衣。
或许上帝为我们的诚心所感动,达到大本营时,天陡然放晴了,抬头望了望不远处的雪山,它在阳光朗朗地映照下是那么洁白那么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陡然感到目标就在眼前,心里真有说不出的激动。
大本营是躺在巍峨的雪山怀抱中的一片平坦的草地,1990年11月5日中日登山队员在昆明会合,向云南德钦县进发,这是他们在梅里雪山设立的第一号营地,海拔3500米。那一次登山32名成员有17人永远的留在了梅里雪山,抒写了人类登山史上悲壮的一页。所以这里也成为了探幽寻秘者心目中一个最神圣的地方。一片丰茂平坦的草地,几间简陋的木屋,几匹硕壮的骡马,不仅营造了一份宁静安详的气氛,也给疲惫的游客带来了希望和安慰。因为冰湖就在不远的前方,达到大本营就意味着胜利在望。
在大本营我们吃了一碗方便面喝了一杯水,稍微做了一下休整,就继续往上爬。
将近一座山头,看到一块牌子“雪域圣地 请勿喧哗”,我知道冰湖终于到了,或许这沿路历经了太多的艰辛,即将走进冰湖的瞬间,我心里真有一种想欢呼想雀跃的冲动,但“雪域圣地”我岂敢随便放肆,于是我扔掉手中的拐杖,整了整衣服,以十二分的虔诚挪到山顶,刚攀上山顶,就很突兀地与冰湖杵在了一起。当我以胜利者的姿势站在山顶,俯视这4000米高处雪水聚集而成的高原冰湖,我为眼前的景致震撼了,我没想到雪山深处掩藏的这个湖泊竟会如此美丽,它虽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大,但它恬淡宁静,清丽可人就像一位养在深闺的江南女子,让人产生一见就怜的舒坦。那泛着青绿瓷光的湖水,又仿佛仙子暗递的秋波,超然纯净,回味无穷。尤其与碧蓝的天空,洁白雄壮的雪山配合在一起,绚烂的色彩,雄壮与柔美和谐的统一,只能是大自然这位高明的画师手中的杰作。它的纯美绝美让我在瞬间了无尘埃,也让我忽然明白了这里为何能成为臧民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净地。
据说围绕湖泊转三圈可以消灾祈福。但冰湖的对面高大的雪峰下是冰洞,时有雪崩和塌方,我是没有勇气那么做的,于是我选择了像大多数人一样的做法,在冰湖的边沿堆了一个玛尼堆为自己和家人祈福。后来才发现我的谨慎并不多余,我们就亲眼见到了雪崩和塌方。站在湖边拍照的时候,身后突然传来山崩地裂的一声巨响,大家不约而同地循声望去,竟发现对面的一个冰洞全部垮塌,坚冰像门板似地封死了洞口,而我们的同伴,那几个帅小子刚才就是从那个洞里出来的,前后不过是三分钟。生死是瞬间的事,大家惊异得半天回不过神来,后来说起这事好久都心有余悸。塌方的余音还未散,忽而又听到火车呼啸而过的轰响,有人大喊“雪崩”了,抬头一看,大块的雪撕裂着从山尖追赶着往下滚,好在下面没有人来往。后来我们才知道在我们所有的旅程中这还不是最危险的遭遇,至少它可以防范。从雨崩原路返回丽江,一面是山一面临江,当看到因为一场雨而带来的无数处山体严重滑坡的情形,我们才意识到一路有多少险。
上山不易,下山难,在雨后的高原上下山那就更是难上加难。山路陡峭,本来就难于立足,加上把握不好重心,就是简单的一小步都要摸索半天。很多时候低头看准了地,又忘了抬头看树枝,一步没踩好,就像汽车没有了刹车一样,你想稳住都不行。有些时候心里一慌张,还会摔上连环跤,廖明夏就有一次连摔四跤的经历,我也曾连摔过两次。后来坐在三江客栈的条凳上,大家对一天的行程进行回顾总结时,发现所有的人都是连滚带爬下的山,尤以男生摔跤次数多,个儿最高的廖明夏摔得最惨,摔烂了裤子摔伤了腿。于是大家得出一个结论:个儿越高平衡协调能力越差。
或许因为险才精彩,或许因为艰难才值得回味。我一致认为雨崩是最值得一去的地方,尤其是听洛桑说,他带的十二个团只有三个到达了冰湖,三个中又数我们团队人数最多。我的心里更有说不出的满足与自豪:凭着自己坚定的意志和强健的体魄,我成功地体验了一次徒步的快乐,顺利地完成了对自己极限的挑战,我是该为自己骄傲!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