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春天的气息,带着激情的信念,出书的梦想在一步一步在走向现实,走向成功!
我们期待,翘首期待那一天早日到来!!!
《听风》封面设计(云想衣裳提供)
RE:《听风》封面设计(云想衣裳提供)
没有理解错的话,应该是四分折页:封面及折边、封底及折边。对吗?很好看!清爽亮丽!如果把《文学风文学作品选粹》字样的颜色再调整一下就更清晰更好了。O(∩_∩)O哈哈哈~ 个人观点。
RE:《听风》封面设计(云想衣裳提供)
《听风》作为书名,封面构图有点难度,因为“风”和“听”很不好运用形象思维方式表达。因为封面设计一忌直露,二忌花哨庸俗,三忌太实。封面设计是一种纯艺术设计,能巧妙地“化解”书名,又有回味余地最难。经设计者介绍,他的设计理念有三:1、“风”看不见,模不着,只能运用图形寓意表达,这就是成语“月晕而风”,所以设计了一个带晕的圆月,暗示“风”的存在。如果设计成半月或月牙,晕则不好表现;设计成满月,也喻示了文学风网站的圆满。2、“听”字更空泛,画只耳朵或几个少男少女闭眼作倾听状,一是直露,二是平庸,挖空心思,最终想到风铃,于是就设计了几只金属古凤铃。路子是对了,但文化韵味没出来。最后改为竹制风铃。风铃唯一的功用是听风的。为什么改用竹制风铃呢?一是这种风铃环保、雅致、自然、古朴,二是竹制风铃首创于唐宋时代的江苏一带,唐宋正是中国诗词、散文鼎盛时代,用竹制风铃就隐含了较深的文化底蕴。用“月晕”与“风铃”组合,基本上把《听风》二字巧妙表达出来了。至于作为背影的竹影,那纯是一点淡淡的装饰,之所以弄成淡黑色,与风铃颜色不一致,是担心喧宾夺主。因为整个封面着力表现的是“听”与“风”。当然,封面文字颜色的不一致,还真是个瑕疵。不一致就有花哨之感。这是值得反思的。
出版社接到设计后,十分赞赏,用刘娅君女士的回应说:“这个封面很好”。
出版社接到设计后,十分赞赏,用刘娅君女士的回应说:“这个封面很好”。
RE:《听风》封面设计(云想衣裳提供)
书名“听风”大红色,面积够大了,印刷出来后会很醒目。文集的书名一般不宜过大,集子和长篇小说还是有区别的。现在大家看到的只是缩影。成书后的效果会不同。
RE:《听风》封面设计(云想衣裳提供)
清新明快,意蕴深厚,不错的设计。这几天因颈椎原因,不怎么上网,晚上也就得时间看看书,呵呵,不管网络怎么快捷,还是喜欢抱着书本的那种亲切感,在翻阅中,纸的清香和着文字,显得那般让人迷醉。于是,便好期盼《听风》早日在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