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人品(冰清淡雅)
品茶·人品(冰清淡雅)
品茶·人品
作者:冰清淡雅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喝茶,不仅对人体有很多好处,对人的心理也是一种陶冶,正如一款茶杯盖上成环状的五个字“可、以、清、心、也”,这五个字,无论你从哪个字起读,都是有一定含意的完整的句子: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品茶本身就是一种极优雅的艺术享受。 品茶时欣赏茶叶的“外形美”,是品茶艺术的延伸,是品茶者的赏心乐事之一。茶叶的外形可谓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在茶叶大家庭中,形形色色的茶叶,似珠、似花、似针、似矛、似眉、似碗、似螺、似片……茶叶一经冲泡后,形状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几乎会恢复茶叶原来的自然状态,特别是一些名茶,嫩度高,芽叶成朵,在茶水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有的则是芽头肥壮,芽叶在茶水中上下沉浮,犹如旗枪林立。茶汤此时也会随着茶叶的运动而徐徐展色,逐渐由浅入深,由于茶的种类不同而形成绿色、黄色、红色……此时此刻观茶形赏茶色甚为赏心悦目。 品茶,由于不同的环境,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也可看出各人的品位。 飞瀑流泉,苍松翠柏,琴声悠悠,两老者对坐品茗,不知神矣!仙矣!此情此景,如我等凡夫俗子,一入座,也难免会浊气下沉,清气上浮,不知身处何境?处此种环境品茶者一般是大贤隐士。 亭台廊道,竹树环拱,暗香浮动,呼朋引伴于公园僻静处,临水品茗,打打纸牌,斗斗地主,“偷得浮生半日闲”。处此种环境品茶者是懂得享受生活的一族。 装饰典雅,气氛温馨,邀二三好友于茶楼品茗,或与异性知己交心,或与密友趋利避害。在此处品茶者一般为名利之徒,饮食男女。 市井里巷,街头路边,泡一杯茶,可看戏,可聆曲,可观世间百态,可听家长里短,可感受“人走茶凉”之风景。在这种场合喝茶者乃我辈凡夫俗子也。品茶,还可从对不同的茶具的喜好,看出饮茶者的性格特征。 紫砂茶壶,喜好此种茶具者,生活质量较高,对人生的期望也较高,常有一种不满足感,但难免有一种浮华之感,给人一种虚伪的印象。 陶瓷茶碗、茶杯,喜欢使用此类茶具者,性格随和,属于传统型人物,做事踏实认真。 玻璃杯,喜欢用玻璃杯饮茶者,性格开朗,乐观大方,心灵手巧,但缺少韧性,做事没有耐心。 金属杯、钢化杯、太空杯、保温杯,喜欢使用这些时新材质的茶杯,或一些异型茶杯者,思维活跃,能与时俱进,有一种敢闯敢干的精神,但有随波逐流的倾向,缺乏主见,有人云亦云之嫌。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泡茶用水的选择,茶叶的选择,都是很有讲究。从用水来看,泉水为上,井水次之,江河水又次之,自来水最差。茶叶有许多种类,红茶、绿茶、乌龙茶、普洱茶、花茶等,有的高品位茶甚至分“明前”、“雨前”(指采摘时间,清明前,谷雨前)。 在与朋友、客人人相处时,饮茶、斟茶也都是有讲究的,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为人处事的能力。饮茶时,不能举杯一饮而尽,吃口要小,可从杯口吸吮一小口。在与客人共同品茶时,给客人斟茶时,不要等客人喝到快露杯底再加开水,而要勤斟少加。我国有“浅茶满酒”的习惯,必须注意礼节,一般以杯容量的三分之二为宜。 斟茶只斟七分满,留下三分是情谊——这是中国茶文化的特殊含义。我们做任何事,也应该留三分余地,要知道:满则溢;月满圆之后就是亏;弦绷得太紧就会断;红得发紫,紫后就是凋谢,是溃烂。
(画家王红莉文.笔名潇雨2007年12月11日深夜2点10分写於红雨楼)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编辑:清风/丁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