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菊(把酒临风)

版主: 清风云想衣裳宁静致远

回复
夕阳少年
帖子: 364
注册时间: 周四 3月 04, 2010 2:06 pm

RE:说   菊(把酒临风)

帖子 夕阳少年 »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羌笛悠悠
帖子: 148
注册时间: 周一 12月 28, 2009 10:36 am

RE:说   菊(把酒临风)

帖子 羌笛悠悠 »

拜读
华子
帖子: 487
注册时间: 周四 5月 21, 2009 2:06 am

RE:说   菊(把酒临风)

帖子 华子 »

好久没有读到把酒临风的文章。赞!期待下文
阿修箩
帖子: 462
注册时间: 周三 4月 07, 2010 10:36 am

RE:说   菊(把酒临风)

帖子 阿修箩 »

花中君子,文中妙章!
把酒临风
帖子: 158
注册时间: 周五 5月 01, 2009 7:06 am

RE:说   菊(把酒临风)

帖子 把酒临风 »

Quote引用ID编号为28709,称呼为阿修箩于2010-08-23 06:08:58发表的 :花中君子,文中妙章!谢赞。向阿修箩问好!
把酒临风
帖子: 158
注册时间: 周五 5月 01, 2009 7:06 am

RE:说   菊(把酒临风)

帖子 把酒临风 »

向华子问好,握手!
把酒临风
帖子: 158
注册时间: 周五 5月 01, 2009 7:06 am

RE:说   菊(把酒临风)

帖子 把酒临风 »

羌笛悠悠拂酒盅,浅酌慢饮笑临风。
把酒临风
帖子: 158
注册时间: 周五 5月 01, 2009 7:06 am

RE:说   菊(把酒临风)

帖子 把酒临风 »

向夕阳哥问好,握手!
云想衣裳
帖子: 5724
注册时间: 周日 10月 25, 2009 9:06 am

RE:说   菊(把酒临风)

帖子 云想衣裳 »

待到来年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我欣赏菊花这种凛然的正气,绝不淫于天地。
把酒临风
帖子: 158
注册时间: 周五 5月 01, 2009 7:06 am

说   菊(把酒临风)

帖子 把酒临风 »














































说 菊



文:把酒临风 编:小荷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或是自己生在菊月,抑或是幼时读过“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之类的佳句,百花之中,吾最钟菊!
念旧是菊花最感人的品格。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吟道: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做为“匣里金刀血未干”的战士,菊花竟也能勾起他的浓浓乡情。江总也有如是感---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甚至贵为天子的汉武帝,面对馥郁的菊花竟也能歌出“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的名句。文人雅士对菊而念旧,大概是思及“此花开后更无花”,想想春花已杳,秋月正明,一岁将逝而人生短暂无常时光不再遂自然发此感慨吧。
记得幼时每到深秋季节,原野中的庄稼俱已收获一空,乡俗曰:九月重阳,乱放牛羊。我们那一班小放牛的黄金季节便真正来到了。将牛赶到山脚下,便“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了。小伙伴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胡天黑地野去了。打土块仗,烧野蜂,经常是弄得鼻青脸肿而犹自兴高彩烈。但最令人惬意的便是菊花开后的采菊故事。那时村后的山岭之间,路旁溪边,菊花颇多。艳阳之下,黄的金灿灿,白的银花花,簇簇丛丛,漫山遍野,微风过后,芳沁心脾,秋后寂寥的原野竟在菊的点缀之下生机勃勃了。
那时供销社大收干菊花,现已记不清是收五分还是一毛钱一斤,好象放次牛下来,摘个毛把钱的菊花是不成问题的。一场花事完毕,这个学期的零化钱便也基本解决了。
所以我固执地认为菊花是同情穷人且也乐与寒士为伍的。长大后读到五柳先生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很想知道他采菊是用来换钱买酒喝还是别做它用?陶先生的理想是做个自食其力的农民,但他侍弄庄稼的本领却非常稀松,看他的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便知端的。这样的农民要填饱全家人的肚子已是很难了,而他还有饮酒的嗜好。于是某个重阳佳节时,陶先生坐对钟爱的菊花,酒兴又起,返屋寻酒却发现壶中已空,想他那时的境况比我等是要窘迫得多。许是菊神有灵,王弘好似未卜先知,送酒来了,方得一醉,遂成一雅事。真如吕东莱诗: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先贤不为五斗米折腰,穷而益雅,千古以来,不知倾倒更鼓励了几多寒士墨客!想想自己,虽亦乞食于山田之中身无长物然日图一醉当无大碍。意念至此竟颇有怡然之感。
山野之中的菊,大多枝细长而花瘦弱。“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当真是极贴切的写照。而前昨两年,吾求学于袁隆平院士发明杂交水稻的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每到秋时,学院的走廊过道中。总是摆着各色各式的菊花。那些花养在只能盛三四斤土的小钵之中,许是园艺师们的技术水平高,那菊枝高不过一尺,都很短壮,而花更是肥腴得很。乍看之下,无来由地令人产生出看到富家营养过剩孩儿胖乎乎的感觉了。花瓣照例是片状如古代甲衣鳞片状,却已看不出昔日傲时斗霜的那股“我花开后百花杀”、“漫天香阵透长安”的霸野之气了。更有甚者,当风雨来临之时,便有园丁将之抱于檐内。每于此,忆记郑思肖的“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诗句,便颇有感慨--不知她们是幸福还是可怜,做菊做到这个境界,独立疏篱的野趣自已失去,但却得到了细微的呵护,至于“枝头抱香死\吹落北风中”之类的理想与担忧已不是个人之事了.







文学风欢迎你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