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的《听风》(平远高歌)
RE:厚重的《听风》(平远高歌)
能够实现自己的这个梦想,真的要谢谢那么多的朋友和老师,平远,可惜你到文学风迟了点,明年就可以一样有机会啦。
RE:厚重的《听风》(平远高歌)
覆水沧桑
难忘一腔爱怜
在花谢花飞中
记载一朵友谊的花瓣
[听风】祝福了
难忘一腔爱怜
在花谢花飞中
记载一朵友谊的花瓣
[听风】祝福了
RE:厚重的《听风》(平远高歌)
谢谢荆棘鸟,让我发现了一块好天地。今年还不算晚,赶上了听风的笔会,明年还赶得上一起出书,只是平远现在最要紧的是把笔头功夫练好,同在西湖边畅游!
厚重的《听风》(平远高歌)
厚重的《听风》
文:平远高歌 编:小荷
《听风》首发式已经落幕几天了,短暂的相聚仿佛仍是昨日,兄弟姐妹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再读《听风》,越发觉得厚重而珍贵。
291页纸,著45位作者,历生活、游美景、寄厚望、论爱情、赋诗词,哪一篇不是凝重的笔调,哪一篇不是真情的再现,哪一篇不是经历后深长的感悟,哪一篇不是美丽的记忆?不说清风大姐总结而鼓舞的序,也不说高手龙哥动情的跋,单说这散文随笔,便让我有如经历一次精神的洗礼。
《思蒙的山》三部曲、《我的爷爷我的故乡》、《小镇的年味》、《回味老家的菜包》、《五尖山赋》、《桃花山礼赞》等等无不是对故乡倾注了满腔热忱,那晶莹的水蓝蓝的天青青的山脉动人的传说,穿梭成散文里不灭的灵魂。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那远游在外的游子(并不在异国)却也是日日思念家乡的一切。不能回归故里,就让文字带着梦一起重游旧地!
自己是回不了家,却也希望儿女们能在外面过得平安和快乐,《致女儿的一封信》和《遥寄“北漂”的女儿》是殷切的期望和儿女的成长堆积,‘根在心中’的文字朴实而亲切,文中的两代人的生活对比是何等的巨大,十八岁的经历迥然不同,父辈走几个小时山路面临遇蛇的危险才能拿到每月16元的微薄收入,幸福的一代在上一代的呵护中成长,成为“北漂”实现自己的理想。父辈在源源不断地付出后依然对女儿心存歉意。这是浓得抹不开的血肉情,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父子爱。不需要太多的华丽辞藻堆砌,也不需要美丽的修饰,更不需要精心的铺陈,字里行间透露着无尽的眷恋。
父母对子女倾注情感,子女对父母有着反哺之情。博友的《母亲节》平淡中夹着快乐,轻松中透着愉悦,无怪乎人人唤伊“老顽童”,她的文字始终保持着年轻的跳动。细读鬼哥的《回忆父亲五六事》,和我所见的鬼哥对比,才知道鬼哥之所以那么“鬼”全是他父亲——教师、律师、乐师的引导之下,一肚子的才识,豪爽的直脾气。鬼哥的父亲是严厉可亲,对子女的成才喜不自禁。是多少父亲的真实写照啊。虽然父亲不在了,但是父亲的形象永远都活在子女的心中,那是永远不会消失的烙印。
都说文字是一个人的心声,文字是一个人的表白,一篇文章便是一个人的心情文字,在这本书里看到的是大家的快乐和对文学的执着。虽然文学风是一个民间的文学网站,是实实在在的草根集团;虽然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生活阅历各有不同;虽然是工作闲暇的一次笔耕,吐露心声的一块园地;但是这片天空绽放开了,《听风》这个小生命哇哇落地了,含着墨香的铅印的书真实地放在手边了,我知道,文学的魅力风开始弥漫了…
文学风网站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