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一道未曾愈合的伤疤(回归自然)

版主: 清风云想衣裳宁静致远

回复
云想衣裳
帖子: 5724
注册时间: 周日 10月 25, 2009 9:06 am

RE:圆明园——一道未曾愈合的伤疤(回归自然)

帖子 云想衣裳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醉入天籁
帖子: 1405
注册时间: 周二 11月 23, 2010 3:06 am

RE:圆明园——一道未曾愈合的伤疤(回归自然)

帖子 醉入天籁 »

读了此文,我也沉痛悲凉起来。世事如棋,圆明园的惨剧魅影似乎正肃杀而来。但我深信,清代官员的腐败程度绝对亚于今天。夫复何言?
回归自然
帖子: 56
注册时间: 周五 12月 10, 2010 8:06 pm

圆明园——一道未曾愈合的伤疤(回归自然)

帖子 回归自然 »





圆明园——一道未曾愈合的伤疤

作者:回归自然//编辑:夕阳少年




京城冬日的天空异常晴朗,与多年未见的老友相聚在这样的季节,心情本来十分地惬意。文津国际酒店的奢华,老外的打情骂俏恍如进入欧洲某一个大都市。餐厅电视里是凤凰卫视里播放那段黄海军演的镜头,心情突然烦躁起来。美味佳肴竟然如同嚼蜡。老友签单出来,在车上和我聊些旧事,漫无目的地开着,竟然在圆明园西门口驻足。
夕阳斜照,湖塘结了冰,没有一丝生气,路旁三三两两的高大杨树秃着枝干,平添几分荒凉气息。进门口的一块大石似乎要将这段惨痛的历史阻隔在人们记忆的深处。我的脚下,是圆明园西洋楼遗址内凌乱的废墟。周围是粗大而雕刻精美的石柱、石墙,被砸断为数截的狮子、麒麟等精美动物雕像残片四散在地。这些雕刻精美的石头,无时无刻不在将那份沉重的记忆拾起。经历满清五代皇帝精心构筑,被盛誉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剩下这些石头正在述说着劫后余生的凄楚和当年的辉煌灿烂。在这片园林,曾把中国江南塞北、欧洲中世纪宫殿等各地建筑精华融汇在一起,创造过世界园林史的奇迹。  
在战火的硝烟和“文明国家”的野蛮劫掠中,曾作为清朝繁华奢豪象征的“万园之园”悄然变成为脚下的废墟一片。  
这片废墟承载着民族血淋淋的创伤,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抚今追昔,百感交集。回顾历史,不应是长长地叹气,像迁客骚人那样发发《黍离》之悲。更是为了未来的发展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往者不可谏,来者尤可追”。也正是这样痛入骨髓的教训,使健忘的国人们记取着废墟的价值。  
我攀登过景色秀丽的华山,欣赏过气势宏伟的长江。可是我从来没有看过被的大火烧得不成样子的圆明园了!不是没有机会,是害怕这段历史将心刺痛。不愿意回味不争气的祖宗留给后人的这块伤疤被一次又一次地揭起,血淋淋地一次又一次展示。
到处是游人,黄皮肤的大多是一脸的惋惜与悲凉的神情,也有那些叫人刺痛的笑声,回望处,看见那些白色皮肤的人在戏闹着打情骂俏。真想上去给他们几个耳光,想想只得作罢,我们的悲凉曾经是人家的辉煌,又有什么资格要人家和我一种心景。  
圆明园展览馆,这里呈现的是那曾经的辉煌,那蔚蓝色的屋顶,白色的墙壁,两种颜色互相映衬,再加上花儿的点缀,构成了一幅美丽而壮丽的图画,雕梁画栋,奇境绵延,你会感叹:此景应是天上有。可现在,什么都不见了,只剩下两个大贝壳!还有一座“万”字方和殿,这座建筑悬浮水中,屋顶和古代的“万”字一样。这种建筑是世界上仅有的一个特例。可是屋子塌了,水也干了。让我们看见的只是残梁断壁。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样的诗句让人想起的应该是一份美丽愉悦的好心境。但在这里,这个时候,你的眼前只有心酸与无奈。枯萎了的莲叶里去寻找它曾经的艳丽,犹如揭起又一块伤疤。曾经的“荷塘月色”里只有凄凉与悲哀了。此刻的心境里会油然想起《红楼梦》里那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夕阳西下,寒风渐劲。踏过这片沉重的土地,背后的废墟渐行渐远。站在临近出口的土山上回望,深蓝色的长空和殷红绚烂的残照为圆明园废墟上的景物平添一层沧桑,远远看来有种格外的深沉意味。眼前似乎是从海域边飘来炮火连天的画面,鼻翼里硝烟的味道浓烈。无法明白,一个白玉做堂金做马的大清帝国,为什么让这么繁华的建筑毁于一旦?
刺骨寒风刮来,卷起满地的灰尘落叶,尘土里,废墟披上一层轻纱似的尘埃淹没了在暮色中。但愿这层轻纱也能缠住那层揭开的伤疤。可曾可以抚慰心灵里那份深深的疼?
2010年12月。北京




向思窨
帖子: 32
注册时间: 周三 6月 29, 2011 9:06 pm

RE:圆明园——一道未曾愈合的伤疤(回归自然)

帖子 向思窨 »

仔细读过此文,更加深刻地了解老师心灵深处的那份忧伤,记得原来问过老师,现在你已经是大款了,怎么还是那么不快乐。现在我明白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