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序一:创造自己的文学大观园(蔡世平)
RE:《听雨》序一:创造自己的文学大观园(蔡世平)
阅读的亲切与快乐,又重新找了回来 - 写得太好了。我已经把网头的标语也改了:重享文学的乐趣。
RE:《听雨》序一:创造自己的文学大观园(蔡世平)
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这里的确是一个级别很高的网站。我不会写文章,多来看看,学习,站长不会把我踢出去吧。
RE:《听雨》序一:创造自己的文学大观园(蔡世平)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守住你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持一份定力,养一颗慧心
《听雨》序一:创造自己的文学大观园(蔡世平)
《听雨》序一
作者:蔡世平
时下,文学差不多是被出版家和文学家们搞得面目全非了。文学跟蓬勃发展的经济遥相呼应。文学的堂庙亦如商场,装修气派,作品琳琅满目,叫人目不暇接。文学的盛宴已经开场,欢声笑语,热气腾腾。面对它,阅读者是需要准备了一副好肠胃才能去消化的。作家们的笔墨,母语的血液还没有浸透,就忙着穿行在博尔赫斯、马尔克斯等等等等大家的文字里,迂回曲折,大显其能。作家在作品里营建一个又一个迷人的世界。一不留神,读者撞了进去,开始时是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行,生怕失了乡下人的体面。后来实在熬不住了,索性露了粗相,左冲右突,但终是没能走出谜宫。作品的微言大义,只有留给象牙塔里的先生们去品尝了,我辈无福消受,拜拜了。我以为时下的许多作品是完完全全被技术化了的。新概念层出不穷,文学差不多是被文学家们搞得面目全非了。新名堂一个接一个。据说不如此,便不能显出作家的学问,不如此便不能显出作品的厚度与高度。面对这样的一部作品,阅读者先就心生了畏惧,因为一列由广州开往北京的文学列车,差不多要绕道莫斯科或是华盛顿后才能抵达北京。作品看上去是国际化了,但阅读者的阅读却成了一桩苦差事。我不知道还会有多少读者有耐心读完这样的作品。
但是,当我们读《听雨》时感觉就完全不是这样了。阅读的亲切与快乐,又重新找了回来。这是一个由文学的初恋者和文学的一爱到底的旧情人自由组合而成的写作群体。这是一群被生活打磨亦被生活照亮的人。他们心中端坐着一尊文学之神。他们的内心有一条溪流,清澈而明静。他们需要文学支撑起他们高贵的精神殿堂。他们没想过要用文字去换取权势者的青睐或生活的富有,亦从没想过要去做文学的师爷。他们明白自己是平凡的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交自己喜欢交的朋友。他们需要倾诉与表达。于是就倾诉了、表达了。这就是他们的文学,单纯而朴拙,明朗而干净。无疑,这是一些有根的文字,深扎在生活的土壤里。他们的文字从地面冒出来,就鮮嫩可人,能开花结果。是他们让文学又回到了文学本身。他们维护了文学的尊严,同时亦维护了文学的纯洁性,阅读者应向他们投以赞许和敬意的目光。
仔细想想,世界上的事其实是一成不变的。宇宙是一成不变的,天地是一成不变的,山水是一成不变的,人也是一成不变的。古人也是人,今人也是人,未来的人还是人。天、地、人,构成一个自然体,也构成一个生命体。文学就是反映天、地、人的本相。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守住你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持一份定力,养一颗慧心,便能创造你的文学大观园。
2011-3-19南园
蔡世平:网名,南园居士,国家一级作家、著名词人,《中华诗词》编委,湖南理工学院中国当代诗词研究所所长,中国当代诗词网主编。一九八○年开始文学创作,出版散文集《大漠兵谣》、《蔡世平散文》,词集《蔡世平词选》,诗集《回忆战争》等。作品获国家和省级多种文学奖项。
作者:蔡世平
时下,文学差不多是被出版家和文学家们搞得面目全非了。文学跟蓬勃发展的经济遥相呼应。文学的堂庙亦如商场,装修气派,作品琳琅满目,叫人目不暇接。文学的盛宴已经开场,欢声笑语,热气腾腾。面对它,阅读者是需要准备了一副好肠胃才能去消化的。作家们的笔墨,母语的血液还没有浸透,就忙着穿行在博尔赫斯、马尔克斯等等等等大家的文字里,迂回曲折,大显其能。作家在作品里营建一个又一个迷人的世界。一不留神,读者撞了进去,开始时是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行,生怕失了乡下人的体面。后来实在熬不住了,索性露了粗相,左冲右突,但终是没能走出谜宫。作品的微言大义,只有留给象牙塔里的先生们去品尝了,我辈无福消受,拜拜了。我以为时下的许多作品是完完全全被技术化了的。新概念层出不穷,文学差不多是被文学家们搞得面目全非了。新名堂一个接一个。据说不如此,便不能显出作家的学问,不如此便不能显出作品的厚度与高度。面对这样的一部作品,阅读者先就心生了畏惧,因为一列由广州开往北京的文学列车,差不多要绕道莫斯科或是华盛顿后才能抵达北京。作品看上去是国际化了,但阅读者的阅读却成了一桩苦差事。我不知道还会有多少读者有耐心读完这样的作品。
但是,当我们读《听雨》时感觉就完全不是这样了。阅读的亲切与快乐,又重新找了回来。这是一个由文学的初恋者和文学的一爱到底的旧情人自由组合而成的写作群体。这是一群被生活打磨亦被生活照亮的人。他们心中端坐着一尊文学之神。他们的内心有一条溪流,清澈而明静。他们需要文学支撑起他们高贵的精神殿堂。他们没想过要用文字去换取权势者的青睐或生活的富有,亦从没想过要去做文学的师爷。他们明白自己是平凡的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交自己喜欢交的朋友。他们需要倾诉与表达。于是就倾诉了、表达了。这就是他们的文学,单纯而朴拙,明朗而干净。无疑,这是一些有根的文字,深扎在生活的土壤里。他们的文字从地面冒出来,就鮮嫩可人,能开花结果。是他们让文学又回到了文学本身。他们维护了文学的尊严,同时亦维护了文学的纯洁性,阅读者应向他们投以赞许和敬意的目光。
仔细想想,世界上的事其实是一成不变的。宇宙是一成不变的,天地是一成不变的,山水是一成不变的,人也是一成不变的。古人也是人,今人也是人,未来的人还是人。天、地、人,构成一个自然体,也构成一个生命体。文学就是反映天、地、人的本相。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守住你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持一份定力,养一颗慧心,便能创造你的文学大观园。
2011-3-19南园
蔡世平:网名,南园居士,国家一级作家、著名词人,《中华诗词》编委,湖南理工学院中国当代诗词研究所所长,中国当代诗词网主编。一九八○年开始文学创作,出版散文集《大漠兵谣》、《蔡世平散文》,词集《蔡世平词选》,诗集《回忆战争》等。作品获国家和省级多种文学奖项。
RE:《听雨》序一:创造自己的文学大观园(蔡世平)
作为文学爱好者,通过文字表述自己的认识和感慨,真的如同溪水泄流,清澈,自然。南园居士的话很真切,这才是真正的文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