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的情怀(涟清)
RE:年少时的情怀(涟清)
要十分注意语词与语词、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彼此之间的语法逻辑和事理逻辑,避免概念的重叠,意思的矛盾现象。
RE:年少时的情怀(涟清)
涟清妹,我现在要着急去上班了,文字等我回来再仔细看,还有给你推荐个新注册的写手“蕶殇”,你来了去看看他的作品,吸取他好的方面,妹,加油!
RE:年少时的情怀(涟清)
涟清,要说“小时候”,不能说“年少的时候”,好象你多大一把年纪了。你都这么说,我感觉自己老得不行了。
RE:年少时的情怀(涟清)
姐姐,人的年龄分为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涟清的这篇文章说的是“情怀”,自然是心理年龄了。就像我常说的,二十岁的容颜,六十岁的心。生命以超常人三倍的速度在老去。所以,十五六岁的故事,自然就是年少了。呵呵
年少时的情怀(涟清)
年少时的情怀
文/涟清:编辑/琴心
人不该有思念,但可以记得,甚至一直记得。
------题记
年少的时候,有着充沛坚定的感情。即使是微小琐碎的事情,也不忘用咄咄逼人的犀利去探个究竟。然后再试图用清晰并且有力的声音去透露自己的意愿种种。即使面朝阳光,也会强迫自己融入那一片被淹没的冰冷中。素来坚韧,总是棱角分明的去对待这世间的荒凉与喧嚣,冷眼观看由此衍生出的爱与恨,并且一如既往的执迷不悟,即使错着。自以为是地想着那些幼稚而又空洞的刻意柔情,只是常常稍不经意便会有此产生错觉。以为自己只要立场坚定,就会有一片彩霞为我遮出一袭阴凉。
十五六岁的少女情怀,思绪泛滥,常常会因为一个画面、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就会在心里取得决定性的优势地位。敏感而又犀利凛然的眼睛擅于捕捉生活片段里的蛛丝马迹,或者说是捕风捉影。无法控制的头绪,抚动内心的翻涌,我对于这样的跌宕起伏乐此不疲。只是思绪总结出来的情节往往和现实有着双重甚至相反的片段。视线凝聚的地方,往往更多的是疼痛和心有余悸的安抚。
无须刻意的躲避,只是心里一直惴惴不安的怀想。清明回家时看到自己遗落在抽屉里被尘封的日记,百感交集,心豁然变得敞亮,然后画面在脑海里翻转,那些神出鬼没的片段熟悉的像是经历过的波澜,却又陌生的像是别人的故事。时间的年轮不断地变换,沧海桑田,那些明明刻骨铭心的情谊不知在什么时候已经渐渐模糊或者早已悄然归隐,消失殆尽。我不记得是在何时已经与故事里的那些人早已渐行渐远。只是此刻,日记里的那些凌乱而又稚嫩的笔迹和画面历历在目,如此厚重的记录如同折皱的棉布一般被强行一寸一寸地被熨平,情节瞬间清晰,恍然之间仿佛又见往日的爱恨情愁。记忆的枷锁将我监禁,我保持沉默不说话的姿态去思念怀想,我会痛彻心扉流连在陌生的路口,无处可逃。命里注定无法躲避的亦不能潜伏的过往和将来,就是在劫难逃。只是我想被束缚的并不是那些已经埋葬了的过去,而是那些从来没有实现并且一直挂怀的幻想里的欲望种种。
年少时的错过,惩罚的苦难并没有在当下就即刻的演绎出来,愈是深刻的感情就愈会折磨人心。此刻不动声色的掩藏,等到有一天时机成熟、思念成灾的时候,我对它的情结就会在瞬间吐露,然后沉沦。疼痛会在记忆的召唤下如期而至,宿命在未知的结局里被演绎的淋漓尽致。所以此刻我在灯下信笔涂鸦,胡乱地说着情话。我知道我确实名副其实的成了怜卿口里所说的怨妇,言语会有着咄咄逼人的冷漠,用文字也会将人杀死。我不想解释表面的现象,我只是在怀念,所以此刻我在这篇文字里倾尽了往事的阴霾。
心灰意冷的笔触在自己海底般的心里先是潜伏,不知所措的逃避,最后终于选择了掩埋。很久以前我就相信,缅怀不会是好事。人不该有思念,但可以记得,甚至是一直记得。思念和记得的不同之处是在于爱的深浅程度。情到深处才会歇斯底里的怀念。怀念的背后又有着坚韧和偏执做基础,于是它势不可挡。记得比思念来得简单,它并非来源于心底,而是存在于脑海,有些画面即使自己并没有亲身触及,但却会一直记得。所以你会记得很多人,并且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和他们相关的故事。可是,你并不会同时爱上这些人。我想起年少时第一个对我说爱的那个男孩,我会一直记住他的脸,可是我并不爱他。
年少时的情怀,有着无尽的深情和隐忍。只是后来曲终人散,人去楼空,所有的一切都像潮水泛滥一般被淹没,后来潮水退却,思绪掩埋,冰天雪地。
http://flash.sdinfo.net/attachments-bak ... 05af8a.swf
文学风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