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是一门哲学(华子)

版主: 清风云想衣裳宁静致远

回复
荆棘鸟
帖子: 1250
注册时间: 周四 11月 26, 2009 4:06 pm

RE:太极是一门哲学(华子)

帖子 荆棘鸟 »

看着那些学太极拳的人练习,感觉很享受,不过我知道要是我怎么也学不会的,只有悄悄欣赏的份喽。
华子
帖子: 487
注册时间: 周四 5月 21, 2009 2:06 am

RE:太极是一门哲学(华子)

帖子 华子 »

鸟,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我10日左右去看你
清风
帖子: 4701
注册时间: 周六 7月 26, 2008 3:06 am

RE:太极是一门哲学(华子)

帖子 清风 »

华子小妹,岳阳等待你的到来,相信你会带给我们欢声笑语,期待着!
清风
帖子: 4701
注册时间: 周六 7月 26, 2008 3:06 am

RE:太极是一门哲学(华子)

帖子 清风 »

“其实,人生许多时候如练太极,需要入静,需要柔顺。入静,方能排除干扰,用心感悟生命的真谛;柔顺,才可享受和谐,体味胸纳百川的泰然。”特别欣赏这句话带给人们的感悟,谢谢华子!
何方86
帖子: 989
注册时间: 周五 8月 01, 2008 9:06 am

RE:太极是一门哲学(华子)

帖子 何方86 »

《太极是一门哲学》写得真棒,我也有同感。太极是一门哲学,华子的感悟很深。练太极时要放下一切私心杂念,做到忘我无我的境地,这话不假,否则你就会迷迷糊糊。这点我的确有切身体会。我还感悟到:越练,感受就越多。华子小妹有机会见面,一定向你学习,相互切磋。
珍妮
帖子: 2048
注册时间: 周日 7月 19, 2009 11:06 am

RE:太极是一门哲学(华子)

帖子 珍妮 »

点绛唇晨练

珍妮

2011-10-29

拂晓晨光,操坪伏九辄人众。各其所动,苦累欢心共。

长跑争雄,挥汗如潮涌。悠曲送,行云徐弄,太极弘扬颂。
华子
帖子: 487
注册时间: 周四 5月 21, 2009 2:06 am

太极是一门哲学(华子)

帖子 华子 »


































太极是一门哲学


文:华子 编:清风















我学太极拳有一段时间了,到现在还懵懵懂懂、迷迷糊糊。学习时,我被老师那连绵不绝,飘逸出尘、潇洒自如的动作而倾倒;他那一招一式几乎完美,矫健灵巧,刚柔相济,动作舒展大方,看了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以前我以为打太极拳慢腾腾的,一定很轻松,岂料自己学练太极拳以后,才知道其实并非如此,开头几天练后大腿疼得连楼梯也难以上去。因为练太极拳时,左右两条腿总是在不停地虚实更替,全身的重量基本上只落实在其中的某一条腿上,所以初练太极拳之后,大腿容易发痛。 要细学懂了这些架子,真正领悟到了这些架势背后的深刻内涵,那可还真不是一天半天能学的会的,要认真听讲,仔细体会,亲身体验,常年不厌其烦的重复演练,亲身感受、感悟方得其中真正要领。等彻底把自己身上固有的“生理之力完全化解掉之后”,每一个动作都有了“太极拳法理论劲道”之后,就可以学架子了,太极拳法讲究用胯,说句实在的,我练了这么多天太极拳了,到现在还没真正体会到自己的胯在那里,我跟我的师姐讲,我目前还没找到胯在哪,虽有些夸张到也属实情。
练拳的过程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复归柔,以柔克刚。其一动一静,似止非止,忽隐忽现,有张有弛,跌宕循环。 道理是知道,可是练起来就难了。在练习的过程中,每一个动作我都认认真真的练,只是因为,刚刚迈进广场舞的队伍。结果练的太极拳,让师姐们看见了,都笑了,说我的太极拳像是在跳舞,哎!还是没有真正的领悟到太极拳的要领。 太极拳的每招每式,“其根在脚,发力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它的缠绕静,似止一折叠,用意不用力,看似弱条迎风,其实绵里藏针 。这些道理我都知道,就是做不到。 很多时候,我们会为失败找出种种原因和借口,怨天尤人,推卸责任,岂不知在我们的骨子里正缺少了这份持久,一种对生活的执着、对事业永无止境的追求。太极练习都要经过一段的枯燥期,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达到忘我的境界,注意力还无法从招式上转移出来。太极最讲求意念,“力由气摧,气以意领”,意念是产生一切的根源,能化腐朽为神奇。 太极训练时,要求无所思又有所思。无所思是指要放下一切私心杂念,做到忘我无我的境地;有所思则是指将脑海中的繁事清零后,心无旁鹜地将意念集中于太极运动的柔美中。 这到让我想起了柳宗元笔下的蝜蝂,一种喜欢负重的小虫子。人的一生和这小虫子又有什么两样?从出生到死亡,我们会不停地在自己的思想中加载着各种各样的欲望,贪欲也随之一天天地膨胀,于是我们由简单变得复杂,由轻松变得沉重,我们负累前行,终有一天快乐淹没了,我们不得不在痛苦中老去。我们能笑蝜蝂的愚蠢和不自量力吗?面对金钱美女、权利地位我们还能心如止水? 极拳讲求绵柔。要想达此境界,非全身放松不可。然,“放松”一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许多拳友练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太极,但行起拳来仍脱不了拘谨,究其原因,还是放松不下。 “放松”不仅是身体上的闲适,更重要的是一种心灵上的入静。全身心地浸入其中,保持心态安和,行为才能柔美。 太极又是一种以守为攻的拳种,一般情况下不会主动出击,而是视对方的变化而相机行事。这就要求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的产生唯有入静方能体味。杨露蝉当年落鸟于手而不去,非他吸附力过人,而是他能敏锐地觉察到鸟腿上力的变化,鸟欲飞前必有一个作用于手掌的反作用力,泄去这力,鸟无论如何是飞不去的。这就是太极至柔至刚的奥妙。 太极讲求圆润,即神要饱满沉稳,动若行云流水。无论神还是行,都强调挥洒自如、收放得体,多一分则狂放、松散,少一分又显萎缩、小气。所以行拳时即不能紧,也不能开,要恰当地拿捏好分寸,方显太极之圆润。 圆润不是圆滑,不是世故,是沐浴于阳光下的心灵的润泽,是历经风雨后的一枚铜钱,外部圆润而内部方正。外强中干不算强,唯有内心坚韧了,才能气定神宁,波澜不惊,行为才会动静润美,游刃有余。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世事面前许多人总是拿捏不好这分寸,或变得油腔滑调,或事事谨小慎微。过与不足都是我们所不愿得到的,要学会圆润,一种内方外圆的应变之策。为人处事可以灵动,但必须扣紧道德的底线,做人的底线不能破。守住这底线,任世事汹涌,千变万换,我自能左逢右源。这就是圆润,太极中的潇洒,也是处事之哲学。 其实,人生许多时候如练太极,需要入静,需要柔顺。入静,方能排除干扰,用心感悟生命的真谛;柔顺,才可享受和谐,体味胸纳百川的泰然。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