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绝行走的诗人张筱(微尘逸苑)

版主: 清风云想衣裳宁静致远

回复
纵横天下
帖子: 291
注册时间: 周三 5月 23, 2012 12:36 pm

RE:不绝行走的诗人张筱(微尘逸苑)

帖子 纵横天下 »

读了先生此作,实在是感动加上感慨!张筱遇到先生,得遇知音也!得遇先生,我之大幸也!此作品加精推荐!
清风
帖子: 4701
注册时间: 周六 7月 26, 2008 3:06 am

RE:不绝行走的诗人张筱(微尘逸苑)

帖子 清风 »

这篇怎么没有编辑?
朋友
帖子: 189
注册时间: 周三 2月 17, 2010 11:36 am

RE:不绝行走的诗人张筱(微尘逸苑)

帖子 朋友 »

人生的广博在于懂得山水的包容,人生的成就,在于懂得生命的内涵。品德的积累在于经历过风雨的成熟,大爱的情怀是因为思想成熟后的觉醒。欣赏老师的佳作!祝愿老师康宁!!!
醉入天籁
帖子: 1405
注册时间: 周二 11月 23, 2010 3:06 am

不绝行走的诗人张筱(微尘逸苑)

帖子 醉入天籁 »

思维就如乐律,高潮迭起后不会缺却余音杳杳的乐章。 生命也是乐章,婴儿手舞足蹈,少年耽于幻想,青年恣肆昂扬,中年沉稳劲刚,暮年总爱回头张望。 张筱的灵魂是孤寂的,精神荒原的开垦,不仅风沙漫卷,寒意侵骨;偶尔,无数病菌细胞裂变,舞成满天的屏障,隔断三合居倚门的眼眸,伏龙坪的乡音渐行渐远,脚下泥土的气息就来示警:孩子,不要迷恋,钢筋水泥丛林里开不出鸟语花香,无聊的涂抹消遣生命,终归虚无消亡。于是,张筱毅然背起行囊,从此处城市向彼处城市穿行。城市之间是广袤的乡村田芜,物语的符号纷至沓来,天籁的梵音奏响诗篇。所有的符号都通玄入微,诗歌的表现力不过是记录符号的律动,此时张筱的脑海里,是一家风味孤绝天下的味精加工厂。物语的符号向语言符号进化、沉凝、串接、化合,处方开列的分子结构式愈多,愈使张筱眼花缭乱,他就愈兴奋。当然也有颓然的时候,不过是撕碎旧的处方,重新排列物语的分子结构而已。这使得张筱行走的步幅比常人快了些,张筱的眼睛也就愈加深陷目光炯炯,他笔底下流淌的文字符号清晰了,形象突出了,逻辑加强了,味道悠长了。张筱莞尔一笑,又去做新的跋涉行吟。 张筱的创作是加速度的。322章的《素诗》他写了几个月,平均每天几章或十几章。乾隆跋扈的足迹不到伏龙坪,他那一扇不但没做到万里无蚊,紫禁城莺莺燕燕的寝宫的帘钩不就是挂纱罗蚊帐么?西部的伏龙坪有龙的传说。那是蛰龙,蛰龙藏形,地势高不了,所以就多蚊蝇。创作狂热中的张筱在电脑的四周燃放了许多蚊烟香,门窗紧闭,室内空气稀薄,张筱就穿背心短裤,还是汗流浃背,还是浑身被蚊子叮成蜂窝状,只有一双小腿完好,那是搭帮一只盛满水的木桶。就这样,张筱不单快速完成了长诗《素诗》的创作,其间还写了不少精美的散文,短诗见诸纸媒。 咱们中国诗的体式多了去了。张筱是个不知疲倦时时在探索的诗人,他创作了九行诗,比别人的十四行诗整整少了六行。九行诗有多大的容量呢?人们不妨去读读。语言依然是深烙张筱体印记,信息量葱茏而蓬勃,思维逻辑性又极强。他的《素诗》我是这样认定的: 将无数的影像重叠、交错、击碎、撕烂,然后再徒劳的抚摸生命的创痛。有时绝望的呐喊,有时又潺潺的心语。他想还原生命的本真,却在社会的喧嚣中找不到归路;他要高扬自由的旗帜,却被流行风撕扯蹂躏。千百次心灵的挣扎、千百次孤寂的行旅,心灯明灭又明灭。城市化的如火如荼让他感到惊悸,无数谎言阴谋编织的天网使他瑟瑟打抖。可是,寻找,跋涉却明明写着他命运的归宿。我听见张筱灵魂颤栗的梵音,他左冲右突,做着坚苦卓绝的挣扎,他要一往无前地找那医治伤痛的良药,他要将裂缝抚平,将破碎粘连,将消逝与衰退点化。可很快他就绝望的发现,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所有的诗行不过是静止于内心的微风,所有的天问不过是静脉血管内部的涌动。最后,连他自己不屈的灵魂也不得不归于沉寂,坠入虚幻。这世界,物欲的力量无可比拟,当初那飞蛾扑火的纵身一跳,就注定了今天的万劫不复。 我感受到了张筱那深沉却沸腾的激情,那敏锐而洞透的目光。张筱是坚定的求索践行者,思绪经历了外部世界和内心积淀激烈的碰撞摩擦,张筱痛苦着也迷惘着,但决不颓废失望。事实上,体制的转轨,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融汇和彼此渗透,必然出现社会现象的浮躁、淫靡甚至不知所措。这种现象折射到个体,自然而然就存在着千姿百态的个体表象和内心世界,人与人重新开始向心和集群,从而有了新的阶层和群类。这外观上似乎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象,实质内容上却有了根本的差异。作为思想者的诗人、作为走在时空隧道左冲右突艰难跋涉者的张筱,已经在试探着宣泄和呐喊,尽管声音还有些羞涩和稚嫩,我们仍然期待着并身体力行地为之鼓与呼。 读了张筱的十首九行诗,我即刻就写下这种思维片段: 诗,在张筱的笔下,无论变换何种体式,借用何种表现手法,使用何种语言风格,都还是一如既往的张筱风格:沉凝哲思,具显物象,直抵渊源,物语天籁。这是张筱诗最鲜明的特征,也是他卓然不群的思想性格。这在他业已出版的《素诗》和上面这几首九行诗都充分体现出来了。读张筱的诗,轻飘浅薄者会昏昏欲睡,喧嚣享乐者定不屑一顾,功利的政客商人也许嗤之以鼻。读张筱的诗作,必须具备相当的思想理论素养,必须具有灵动的形象思维,必须用全副精神去品味感悟。否则,它就是一杯白开水,它就是一堆坚硬的茫然。我是特别珍爱张筱诗人群中的一个,珍爱其思想底蕴,珍爱其尖利锋芒。这样的诗人,总是以深邃的目光注视着社会,总是以坚定的步履站在时代意识的峰巅,总是自觉维持着民生民本的人民立场。他不肯媚俗,厌恶噱头,鄙视邪恶,时而俯下身躯吸收营养,时而高昂头颅目光炯炯。他是清醒着不倦求索的屈子,他是孑孓而行艰难坎坷的子美,他是忧国忧民的范文正公。他也踏歌而行,但歌声分明透着苍凉和坚忍。故乡的冷落破败,田园的荒芜颓唐,乡亲的生存境况都在他胸中沸腾、酝酿。都在他笔下汩汩流淌。他试着收敛锋芒,将万千意象凝练又凝练。放眼当今诗坛甚至文坛甚至社会全局,他是清醒者也是寂寞者。清醒就不会沉迷,寂寞就一定挣扎。于是,他看到了曙光在熹微,看到了真相在定影,他成熟起来了! 这就是张筱。 近年。张筱凭借相当浑厚的语言优势,又在涉足文学评论。大家在此所能看到的文学评论涉及的题材广泛,有诗集,有文集,还有长篇小说。张筱写评,眼睛永远不仰望而是向下看,他评论的作品大多是文学新人、草根文学爱好者。我想,张筱的道理一定很充足。他从草根走来,带有草根阶层朴素的大爱情怀;他向草根走去,永远是一双西部汉子坚定的目光。 我发此稿时,张筱依然在外行走。但愿他再一次满载而归。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