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漂移的根)

版主: 清风云想衣裳宁静致远

回复
漂移的根
帖子: 58
注册时间: 周日 5月 24, 2009 5:06 am

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漂移的根)

帖子 漂移的根 »

 
 










 








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

文/漂移的根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个典故不一定每个人都知道,但“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的意思却是人人都理解的。它就是形容人的宽宏与大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人有大量,宽以待人.

要真正做到宽以待人是很不容易的,要包容别人的弱点、短处或者一些比较严重的缺失。其实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从千古圣贤到平民百姓每个人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这是很正常的自然现象,人性本身就具有崇高和卑劣的双重性。我们评定一个人的好与不好,应该看他的崇高和卑劣所占的比例,就像评定玉的质地一样.如果一块玉是白玉微瑕或者瑕不掩瑜我们能说它不是好玉吗?清代有个叫李渔的大学问家,他的一生著述颇丰,著作与身等高.他在已经被列为中华传世名著经典丛书《闲情偶记》中的第一篇《戒讽刺》一文中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过这样的记述“年虽迈而精力未衰,涉水登山,少年场往往追予弗及;貌癯而经血未耗,寻花问柳,儿女事犹然自觉情长。”从这段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已是花甲之年的李老夫子,健康状况很好,仍然还很热心寻花问柳,男女之事。这在今天我们用世俗的眼光来看他,这老头子岂不是老没正事吗?他的书我们还能看吗?这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必然的联系。寻花问柳在当时的社会是很平常的事,甚至是上流社会和文人雅士们推崇的一种时尚。如果说这也是他的一个不足的话,那与他的在文学史上的光辉业绩比较起来,也只能算是白玉微瑕了.近日,我在网上又看到一篇写李敖的文章,文中说:“吾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虽怀凌云志,不与帝王谋。一辈子喜欢与书本和女人为伍的李敖,年纪一大把了才因缘际会踏入政坛。他时时刻刻都把对政治的戏谑和对美女的兴趣挂在嘴边,让他那些道貌岸然的“政坛同事”们一脸无奈。”作者在文中还配了一张老人家将一个漂亮的女电视节目主持人拥坐在大腿上的插图。在当代文坛李敖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大家了,他的言行总是令人匝舌,但人们又不能不佩服他的刚直与博学。虽然口无遮拦但句句说的都是实话。尽管一直争议不断却没有影响他到北大、清华、复旦这些我国顶尖的学府去讲学。 咱们还拿姓李的说事,我前段时间在空间里写了一篇题为《高情远志 诗酒人生》的文章,主要是闲话诗与酒的。诗仙李白嗜酒的程度可以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李白《将进酒》中“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仅此一句就可以看出其嗜酒成性是无人能敌的。如果在当今社会有人要是将万贯家财都拿出来换酒喝,即便是他有盖世奇才也很难被称为酒仙了,被成为酒鬼或酒徒的可能倒是相当的大。其实不仅李白,历代文人墨客或者名人雅士嗜酒之人不胜枚举."成大事者不图小利,行大义者不拘小节."这些没有任何掩饰的"小节"不但没有破坏他们的形象,反倒更加体现了他们坦荡的胸怀,更能折射出其人性的光辉.
现在的人们聚到一起常议论的话题就是"哪些人可交,哪些人不可交"之类的择友标准问题.我觉得“人不怕精、不怕有缺点、就怕不讲!”,不讲就是不行大义,一个人过于精明无所谓、有点小毛病也无所谓、不行大义才是最致命的。常言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我们在交朋友的时候如果对人家的要求过于苛刻,就很有可能把自己弄成缺朋少友的“孤家寡人”。有一次,一个网友给我发了一道选择题让我做。大意是让我选择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几个知名人物的年轻时代都是怎样的人。里面给了罗斯福、丘吉尔、希特勒等人的名字,结果让我给选错了。谁能想到年轻时洁身自好、无任何不良习气的希特勒后来竟然成了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的战争狂人、杀人恶魔,而年轻时贪恋酒色、嗜赌成性的罗斯福和丘吉尔们却成了力挽狂谰的民族英雄。可见,人的一些“小节”是不足以代表人的善恶本质的。但话又说回来,包容别人不等于放纵自己.我们认识了人性的劣根才应该去宽容别人.正因为这样也才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因为我们自己的缺点是很难被自己发现的,所以我们在宽容别人的同时一定要时刻反省自己、修正自己、不断的完善自己。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位信佛教的朋友家里看到了一张佛教光盘,里面是台湾的慧律法师主讲的关于佛教与人生。我不信佛,但法师的话却使我茅塞顿开。所谓的佛或者是神其实就是脱离了低级趣味、修正了所有缺点拥有度人济世之心的一个完美的人的化身。所谓的天堂或者极乐世界就是人们心中的一方净土。这些并不存在于宇宙的某个角落,而是始终存在于人们的心里。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想要修仙得道就不必遍访名山了。只要我们能以宽厚仁慈之心对待他人,同时又严格要求自己、洁身自好,逐渐祛除我们人性的卑劣、逐步的完善自己。何愁将来不会修成正果?我们的生活岂不是天天都在天堂?














◇ 编辑/清风

 
 
 










var $tag='随笔,文化';



清风
帖子: 4701
注册时间: 周六 7月 26, 2008 3:06 am

RE: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漂移的根)

帖子 清风 »

文章首先以一则古代的故事开篇,提出“宽以待人”之说,接下来用白玉做比,说明人无完人的道理,继而例举李氏三大名人金玉微瑕,但毫不影响其作为伟人名人的光环,夹叙夹议,论据确凿,说理有力,结论部分系点睛之笔,“只要我们能以宽厚仁慈之心对待他人,同时又严格要求自己、洁身自好,逐渐祛除我们人性的卑劣、逐步的完善自己。何愁将来不会修成正果?我们的生活岂不是天天都在天堂?”作品谈古论今,引经据典运笔帷幄,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堪称一篇上乘的论说佳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