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春大云山(江河月)

版主: 清风云想衣裳宁静致远

回复
文风乐乐
帖子: 2003
注册时间: 周一 3月 30, 2009 12:36 pm

RE:踏春大云山(江河月)

帖子 文风乐乐 »

好山好水好风光,借助江河月的这篇抒情散文,踏春大云山,分享快乐!
江河月
帖子: 247
注册时间: 周六 12月 17, 2016 7:06 pm

踏春大云山(江河月)

帖子 江河月 »















踏春大云山


作者:江河月 编辑:文风乐乐



江南多美景,处处惹人馋,最妙踏青处,直指大云山!
春暖花开的日子,正是享受春光美色的最好时机。踏春者备着一个舒畅的心情,洋溢着高高的兴致,赏春的欲望每时每刻都在撞击着人们的心海。如果邀上一些意气相投的朋友,在领略春色的过程中无所顾忌,畅所欲言,那种轻松痛快的心理,神采飞扬的状态,足以令人荡涤严冬给人的一切冷漠。倘若选好一个胜地,赏心悦目,那更是锦上添花,妙不可言,使你在游玩的过程中不高兴还真不行。
礼拜六,文人、网友相约,一行近四十人,在我们县委宣传部的既是领导又是网友的热心组织下,打着以“饱览铁山水,问道大云山”为主题的横幅,八个栏目的版主举着版旗,十部小车,排成长队,向大云山进发。一路上,风驰电掣,惹得沿路三三两两踏春的人们,突然看见我们威风凛凛、红旗飘飘的车龙,一脸的惊疑,我们心中好不惬意!车窗外,浓厚的春天气息,时时向我们袭侵,油菜花浓郁醇香,桃李花鲜艳绚丽,使我们目不暇接,春情荡漾。跃上大云山,又有云山乡政府、云山林场的领导与同志们的热情接待,使我们的舒畅的心情中更添了一份暖和。那种痛快淋漓的心情,没有更好的文字与诗句来表达。
大云山,名儿气派,内涵贴切。
它具有“大”的伟岸。虽然比不上昆仑的高大仓莽,比不上五岳的峻峭威风,但在江南,在洞庭湖畔那崇山峻岭中,也算得上是一位“得高望重”的老兄了。海拔909米高的个头,巍峨地耸立在江南大地,各抱地势的山头,群峰竞秀。祖师殿位于最高峰,与清真殿、观音殿各占一个山头,遥相呼应;那28座庙宇,真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诗感;七十二峰如道家弟子一般,向着祖师爷朝拜。那威猛高峻的形象,大气磅礴,威震洞庭,馥漫江南,映射三湘四水,撼动赣西鄂南,傲视古今,闻名遐迩。
它更有“云”的玄妙。大云山对“云”的诠注,出乎人们意料。我们去的日子,本是一个朗朗晴天,刚达山顶,极目远眺,山下丘陵沼泽、草地良田、高楼民屋,一览无余。可是没过十分钟,忽然从山脚下风生云涌,雾随风疾,快如奔驹。一会儿山上云雾缭绕,可视度骤降,十米之外难辨人马。雾气粗硕如珠,形成水滴,集结于发,附粘于叶,掉到地上,如零落的雨点。此时已近中午,我们趁机先打发肚子,待我们用餐未完,光线又明晰起来,气隐雾收,云开日出。天上又呈现出蓝蓝的色彩,白云似玉兔绵羊在半山腰赶集。山景变化,如演戏布景一般,瞬息万变。“云”用大自然的动态手法,向人们直抒胸臆,演释它特有的含义。
它尤有“山”的特质。山上古木参天,红林刺杉,绿木窄柏,既青葱又古老。许多合抱的树,真是龟龄鹤寿,树干枝叶上,翠绿中附着一层薄薄的霜毛,象一层保护膜,又象一种年代悠久的标志。古老的建筑主要是道观,祖师殿耸立于最高峰,真乃“雄峙楚天”,五重石观,雄风古朴;菩萨魁梧,肃穆慈祥;香火弥漫,烟雾腾云。清真殿与观音殿,另立山头,亦是明暗数重,重重生叠,叠叠生辉,空气中渗透着瑞香。自古以来,有大山就有庙宇,有庙宇就有菩萨,有菩萨就有香火。佛教道教,各居一派,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慈悲为怀,以善良为本,教化那些善男信女,修身于今生,积德于来世。云山的道观亦是如此,在高山古木的掩蔽下,真是“雾锁山头,仙人在画中酌酒;云遮殿顶,游客到天上烧香”。菩萨呢,更是“法眼恢恢不许妖氛侵善直;神鞭赫赫敢持正气挞奸邪”。道观与游客的香火,赋予了大山的灵魂;丰富的森林资源,将大云山披上绿色盛装,不愧为国家森林公园。它象一位玉树临风的江南帅哥,魅力四射,诱惹着靓丽的少男少女和施德积善的人们。
大凡名山,都有历史印迹,都有故事。大云山也不例外。
大云山有许多传说。最主要的是传说祖师殿曾是神仙所修。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春晚,八位神仙一时兴致大起,商量要在云山的最高处修一道观,于是腾云驾雾来到云山顶上,一齐动手修了起来,当最后一块大石刚刚搁了上去,还没来得及放好,鸡就打鸣了,神仙怕凡人看到,就丢下匆匆走了。早起的人们来到这里,发现一夜之间新造了一座道观,且有一块大石头横着没放好,就知道是神仙在此作法显灵。千秋万代过去了,直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将这里砸了个稀巴烂。现在虽然仿原貌修复了,但那神仙来不及放好的石头,却还原不了,留下一个永远的遗憾。
当然,这毕竟是传说。真实的故事,也在这里演绎得英勇而辉煌。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大举进犯长沙,湘北成为敌人主攻目标,大云山扼湘北咽喉,成为主战场之一。在敌我悬殊的情况下,湘北、长沙的抗战勇士,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击保卫战,前两次就歼敌四万二千余人。第三次由国民党第九战区副司令员、第27集团军军长杨森任总指挥,歼敌五万六千余人。至此,连续三次取得了湘北与长沙抗战大捷。1942年8月,杨森由临湘县长王剪波陪同上大云山视察防务,刻石纪念。杨森亲书“三战三捷”四个大字,并进行了注解。至今,“三战三捷”四个大字仍然栩栩如生屹立于大云山主峰之额。
我们这次“问道大云山”,就有多层含意:一是踏青问道,觅访仙踪;二是珍寻历史,缅怀英雄;三是实地考究,探索研讨,以求各位网友各抒己见,献计献策,来进一步美化这块旅游圣地。
我们去的时候,并非节气,但山上车水马龙,甚是热闹。若是遇上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那更是川流不息,香火更旺呢。
我曾多次到过大云山,总体的感觉是:春看大云山,风华正茂,花气袭人;夏朝大云山,挺拔魁梧,避暑清心;秋拜见大云山,张显风骨,满眼辉煌;冬走大云山,洁白迷蒙,古朴香纯。
领略大云山之气势,能扩展自己的情怀;饱览大云山之风光,能吸收天地的灵气。我眷恋大云山的美景,可能是因为我的心中藏掖着许许多多热爱江南山水的情愫吧!



文学风网站欢迎您




http://www.wyflash.com/swf/2008-5-13/16958812.swf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