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那朵丁香花( 梅花君子 )
RE:你,就是那朵丁香花( 梅花君子 )
Quote引用云想衣裳发表的“从君子的文字痕迹里感受大家之作,学习了!”
谢谢您的评论,这篇文章被《兵团日报》看中,如无特殊情况,就能发表。
谢谢您的评论,这篇文章被《兵团日报》看中,如无特殊情况,就能发表。
你,就是那朵丁香花( 梅花君子 )
你,就是那朵丁香花
——读项颖散文集《五瓣丁香》
作者:梅花君子//编辑:叶的奉献
这几天我读了项颖的散文集《五瓣丁香》,才知道她就是大型评剧《红石山》、《大宁魂》的编剧。当年,这两出评剧演出非常成功,得到了观众的好评。那时就想这两出评剧的编剧,肯定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于是我对项颖格外的敬重,按照江湖规矩,我该尊称她一声前辈…… 我翻开了项颖的《五瓣丁香》在林林总总的文字,企图在她文字里寻找与我的情感共振点、情绪的兴奋点。她的《我的文学梦》引起我的共鸣。为了瑰丽的梦想,我们都学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在方格子上翻山越岭,壮心不已,堆积在桌案上的文稿,记录着追梦的曲折,一篇作品发表,犹如一朵花开,我们体会到了其他人难以体验的痛苦和快乐。她在文中写道“我珍惜自己每一篇作品,捧着自己的一篇篇作品,就好像我采撷的一片片云霞。我深深感悟到,云高只须肯采撷。只要你努力了就会有有收获。”这段话我反复读了七八遍,看上起很平淡,却蕴含着项颖对文学痴情和感悟。正因为她对文学的执着,对家乡的深情,成为获取灵感的源泉,文学给她神奇的力量,激励着创作评剧《红石山》、《大宁魂》剧本。深厚的功力,新颖独特的视角,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赋予了这两个剧本强大的艺术魅力。《红石山》、《大宁魂》这两个剧本就好像两朵迎风沐雨怒放的鲜花,释放出浓郁的芳香……如今在我的耳畔,那如雷的掌声还在经久不息地回荡,那掌声就是对她艺术创作最好的奖赏。 读《五瓣丁香》、《山路》、《父亲》、《北山的红杏》、《搬家故事》等文章,文字平实朴素,就好像一个老朋友坐在我对面,亲和平静的讲述一段段人生经历,没有跌宕的情结,没有煽情,没有拔高自己,没有粉饰,非常真实的复原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小人物在社会生活中喜怒哀乐,好像一个隐藏不露的大师,运用简约的文字,惟妙惟肖渲染一幅幅鲜活生活画卷。我没有文革时期各种经历,听父辈们讲批斗会、背语录等等好像在听天书,当我剩饭剩菜或者嫌弃饭菜不好调皮闹情绪时,我的父母总是用“大锅饭”、“吃树皮”等等事情告诫我,让我珍惜粮食爱惜现在的好日子。在项颖的文章里从不同角度,向我呈现了过去岁月的无奈和艰辛,还有那暖人暖心的人物素描,伸出手就能触摸到她用文字雕刻的鲜活的历史浮雕。我认为,一片好文章,应该唤起人们对历史的体验,灾难式的、愉悦式的、反思式的也好,触发读者的心灵感应,激活读者的想象力,对现实和历史的反思力。项颖的很多文章,我认为很好的做到这一点。前几天,女儿放假我故意设套,让她读项颖的《搬家的故事》读完之后,她睁大眼睛,不解的看着我“爸爸,那是真的吗?”我的回答让她深思继而感动。好的作品没有隔代沟通上的困难,就是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一百年,读者都能读懂都喜欢读。我相信项颖的作品,已经具备了持续传承的隔代激励功能,能让一个九0后女孩进行思考,就能充分说明她的作品的独到艺术魅力。 从往事如烟的《心灵之旅》到情深意长的《家乡情怀》漫步,她含情脉脉和《明月故人》进行心灵对话。我已经被项颖充满家乡气息的文字所陶醉。她的文章都洋溢着故土炙热、敦厚、畅快的乡音乡情,我读了之后非常惊喜,耳熟能详的宁城方言土语,已经是她文章一个显著特色,我觉得格外的亲切。我利用将近一年多的时间,准备系统的读当今文坛有影响的大家作品。现在我读完了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贾平凹的《秦腔》、古华的《芙蓉镇》、霍达的《穆斯林葬礼》、阿来的《空山传说》、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等等。在充分感受文学大家那种文字练达,内涵丰厚,常读常新的无法抵御的文学魅力。我发现文学大家与我的生活还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可以概括为文化修养差异,对事物认知的差异,我觉得更多的还是地域语言的差异。虽然我能准确的理解每部作品的语言含义,但是我的区域语言还是跟那些大家有很大的差异,在语境上自然也就有了一种看不见的隔阂。读项颖的《五瓣丁香》却又一种特别亲近的感觉,就好像在九十年代初,在千里之外的齐齐哈尔打工,偶遇家乡故人显得格外的亲切。虽然我这些年始终在家乡的土地上摸爬滚打,对各种语言都非常熟悉。当我捧起一部部名篇佳作,就会陷入了一种陌生的语境里,在享受愉悦的阅读体验的同时,还有一缕缕惆怅,假如有一天能读到用家乡话写成的文学作品,那该是多么值得庆贺的一件好事。我带着这样的渴求,我有意识的读了荆永鸣的《北京房东》、王樵夫的《大辽残照》乃至陈计中的《山野飘来一支歌》。这些赤峰籍的作家作品,让我耳目一新,精彩处手舞足蹈。平静之后,这些作品语境与我期待的宁城语境还有一段看不见的距离,以至于陷入不能自拔的情绪,纠结在我心里,暗自跟自己较劲,你觉得如今作品没有体现家乡宁城的语言特色,何不好好试试,用宁城方言土语写出一篇有震撼力的作品,怎奈眼高手低动笔一写,却发现吾辈乃一个庸才呀,就是把我累死也不可能达到我所期待的那种艺术高度。如今读了项颖的《五瓣丁香》一下子被她那十足的宁城味儿的语言所倾倒,文章篇幅不是很长,我却读得很慢,好像在细品一杯窖藏多年的美酒,浅浅的独酌一小口,反复品咂,让那余香在我五脏六腑里徘徊,把我的灵魂也染得芳香四溢。她描述的就是我熟悉家乡的一切,比如《青纱女》给我绘声绘色的描绘了,秋后割谷子场景,文字简约生动,地域特色明显,一下子就看出这就是宁城味,这就是宁城特色;《马铃声声》我认为这是项颖散文作品最有特色的一篇“刚买来的枣红马欺生,男人使唤不了,硬是套不上车。枣红马“咴咴”叫着不停地尥蹶子,玫瑰反穿了皮袄,戴上狗皮帽子,推开男人,掳过马缰,先拍拍马头,马安静下来,她转过身,身体超前和马并排站稳,轻轻一带马缰,喊一声“稍”枣红马竟然顺利地压下滚圆的屁股,一步步稍进车辕里。玫瑰套上马车,接过男人手里的鞭子,轻健地坐上马车,一甩马鞭,脆喊一声:“驾!”枣红马仰起头打了个响鼻,“咯哒咯哒”跑出了院门,自此,马车队多了个女车夫。”这段文字,给人的现场感特别强,不深入农村,不细心体验生活,就不会把一个简单的生活场景写得这么精彩。通过精彩的文字,就能看出项颖不但热爱文学,更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的细心人。她对文学的百折不挠的执着,对生活的无比的热爱,她的文字才会那么精彩富有凸凹感,让我百读不厌。 《五瓣丁香》充盈着一种纯净的美,如山中的泉水,清澈晶莹,甘甜清冽,欢快激扬。项颖巧妙的运用“五瓣丁香”这一条红线,穿起了她从童年到晚年,一幅幅善良、温馨、霍达的画面。文学是让人善良的艺术,我们很多文学大家,运用精彩绝伦的语言,塑造出很多真善美历久弥新,持续传承的经典人物,始终活跃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陶冶着情操,塑造着积极向善的灵魂。项颖的散文集《五瓣丁香花》读了,会让人的心灵因此变得柔软,她的每一篇作品,都折射出特有的人性光芒。《父亲》里展示出父亲为人做事独有的家风家教,父亲虽然经历那么多的曲折,但是良好的家风家教,持续的传递着为人做事的正能量;《马铃声声》里的玫瑰,泼辣、刚毅、宽厚和善良,浓缩了宁城农村妇女那种敢作敢为,能顶天能立地的精神写照;《青纱女》用富有诗意的文字,凸显出分产到户初期,青年男女那种对爱情的渴望和向往,写出了他们善良的个性,以及对爱情那淡淡的忧伤。读了这些文章,让我感悟到项颖《五瓣丁香》那种无法摆脱的魅力。 在淡淡的灯光下,我品读着项颖的一行行唯美的文字“幸福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觉得幸福就是幸福,心灵的感觉最重要。就像蝴蝶,看见鲜花美丽,扑上去就采集美丽。就像蜜蜂,付出辛勤一定会收获甜蜜。/眼前的丁香花已经不是普通的丁香花了,她给了我许多启示和对人生的理解。最喜欢清代诗人乐钧赞美丁香的词句“容颜淡雅细入丁,万簇千丛共此生,却喜春来均雨露,熏风暗度晚香清。”我觉得项颖就是那朵美丽的丁香花,那林林总总的文字,飘满了丁香花的香味。我相信,项颖在今后的日子里,在有滋有味的幸福时光中,笔耕不辍,洋洋洒洒,写出更加给力的好文,给塞外文坛增添馥郁的芬芳。
http://zlpttt.16789.net/domName/zlpttt/ ... f欢迎光临文学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