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城里人(素心问月)

版主: 清风云想衣裳宁静致远

回复
素心问月
帖子: 118
注册时间: 周四 5月 14, 2009 7:36 am

乡下人,城里人(素心问月)

帖子 素心问月 »

document.oncontextmenu=new Function("event.returnValue=false;");
document.onselectstart=new Function("event.returnValue=false;");

































乡下人,城里人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 文/美丽的飘拂

迁完户口一进家门,老公就得意地扬着户口本宣告:“从今天起,咱也是城里人了哈!往后啊,谁敢再叫我‘民工’我跟谁急!”说罢,还举起不太坚硬的拳头在我和丫头眼前晃了两晃。女儿贼精,且颇得爹妈幽默之真传,马上抱拳朗声道:“恭喜老爸终于从‘民工’正式转为‘公民’!”此话一出,一家人笑成一团。

在城乡差别逐渐缩小的今天,一个城市居民户口实在算不上什么了,但经过了十多年漫长的等待,终于把一家三口的户口迁到一起,毕竟是件让人高兴的事儿,也从此宣告我家“半边户”的日子圆满的画上了句号。

我也是从农家走出来的孩子,祖祖辈辈没有一个吃公家饭的。小的时候,对城乡没有概念,以为天下所有人都跟我的父老乡亲一样在地里刨食,也以为所有女孩子都跟我一样整天价头顶艳阳赤足疯跑在田野山岗上。
我见到的第一个城里人是邻家姐姐的夫婿,姐姐回娘家的日子也是我最快乐的日子,可以吃到乡下不多见的瓜果和糕点,但我发现,漂亮姐姐的夫婿走起路来总是一瘸一拐的,这让我想起后屋的阿姨,她的城里丈夫歪鼻斜眼的脸上总挂着同一个笑,多大的人了,还流着哈喇子,看了令人发悚。老实说,那时候对城里人是没有什么好印象的,以为都是些歪瓜裂枣。只是困惑,凭他们那样儿,怎么可以娶到漂亮的阿姨和姐姐。

上学了,父母和老师耳提面命:好好学习,将来“鱼跃农门”,过“人上人”的日子。于是,我知道世上有个叫“商品粮户口”的物什,凭它可以分到钞票粮票领到肉票布票,我也知道了,山外有个叫“城市”的世界,那里高楼林立,车来车往,那里的路面是水泥铺的,雨天可以不用穿笨重的雨靴,钢管还可以流出水来,连做活儿都是在室内,风不吹雨不淋太阳不晒的,着实令人羡慕。只是听说他们把茅坑做在家里,让我感觉有点不爽,但这丝毫不影响我想去城里看看的欲望,也不影响我对城里人高看一筹。
于是,我拼命读书,终于在二十二岁那年,交了两千元“城市增容费”后,我在一个半企事业单位的集体户口簿上成功地放上了自己的一页。说到择校和择业,也有跟户口有关的插曲,诸如为了避免分回家乡教书放弃大学报考中专(当时的成绩本可以上武汉教育学院,但按毕业分配政策势必要回到家乡教书,而财政系统的亲戚承诺读财政学校可以保证留在省城);诸如怕户口没处落脚,放弃有发展潜力的单位。诸多艰难的取舍和痛苦的抉择不说也罢。终归,我还是做了城里人了,当时想,认真较之得失,也许所有的失去都是值得的罢。

刚到单位报到,时年在家乡小学做代课老师的老公(当然,那时候只是朋友)就来信说,我们还是分手吧,城乡的差距太大了,你好不容易跳出农门,总不能又嫁回乡下做媳妇吧。其时,我已经见识到城市男孩的浅薄和自私,更加思念老公的沉稳和宽厚。我把一篇《城里的大人物和乡村的小人物》的剪报寄给他说,我是决计不回去做乡下媳妇了,你为什么不来城里做女婿呢?!就象这文章里说的,城市里的大人物80%都出自乡村里的小人物,我相信有一天你也会成为城市里的大人物的。于是,在我三寸不烂之舌的鼓动下,正血气方刚的老公头脑一热,辞职来到了省城,开始寻找乡村小人物的城市梦。

然而,城市的怀抱并不象我原来想象的那般温情脉脉。我发现这个城市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和对乡下人的蔑视。街道,商场,公交车,甚至是菜场,你不经意就会听见“乡里人如何如何”的话语,仿佛他们就真的站在一个令人仰视高度,对一个劣等群体指手画脚,言辞之间流露出毫不掩饰的鄙夷和不恭,尽管我已经从头到脚从内到外看不出一丝乡下人的痕迹,但每闻如此,仍感觉如芒在背,浑身不舒坦。久而久之,对这些所谓的城里人的素质也感到了怀疑,我也开始用不屑的眼光审视他们了。

现在想来,我之所以这么多年一直没有真正融入这个城市,也大抵与内心实在排斥这些城里人有关了。我感觉有些城里人自身的素质就值得怀疑。他们没有什么可骄傲的资本,却相当自恋,躺在大汉口繁华的旧梦上沾沾自喜,殊不知早被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远远的甩在后头的武汉,似一个充斥着江湖痞气的大码头或者说大乡镇而已。湖北人“九头鸟“的精明,早被这城市一些男人的浅薄霸道和“出口成脏”以及一些女人的泼辣势利所取代。这些自以为是的城里人是怎样欺负和欺骗来汉的乡下人,用“罄竹难书”来形容怕也不为过。当然,我的看法难免以偏概全,但外地人提起武汉人大多大摇其头确是实实在在的。

尽管我已经开始不屑做个城里人,但衣着光鲜的以城里人的身份回乡下探亲依然能让我有莫名的满足,听着背后传来的“好好读书,长大了象姐姐一样做城里人。”的话,还是倍觉受用的。

然而,没陶醉几年,城里人的生活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批老字号国营企业倒闭,大量失业职工被抛向市场(美其名曰“下岗”),跟农民工争抢饭碗,城市就业顿时紧张起来。我所在的单位虽说有财政补亏,但仍不景气。首先是工资的涨幅跟不上飞涨的物价,其次是取消了福利分房,后来干脆连医药报销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月十来块的医药补贴,还不够感冒一次的。捉襟见肘的生活常常让刚步入围城的我们一筹莫展。“屋漏偏逢连天雨”,最可恼的是居委会的大妈深夜来突击检查,非要老公交“暂住费”,老公大呼冤枉:“我们是夫妻呀,我可不是暂住,是常住呢,!”大妈一脸的公事公办铁面无情:“户口不在城里,居留超过三天都要交,常住更要交,你们也可怜可怜我这老胳膊老腿的,把一年的都交了吧!”看着大妈满意地拿走我大半个月的工资,我有点失态:下半个月可咋过呢?老公拦腰把我抱起:“今朝有酒今朝醉,抓紧时间睡觉吧,咱可是交了钱的呢!”一句调侃,让我哭笑不得。

快节奏而又拮据的城市生活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这时候我特别怀念散淡轻松的乡居生活,我们趁着周末频繁的回乡,深沉静穆的大山安抚我们内心的浮躁,清澈纯净的小溪涤荡我们心灵的尘垢,淳朴的乡情舒展了我们紧绷的神经,走在故乡的小路上,我们有点困惑:难道当初的选择错了么?
以前回家,幺叔总指着我教育堂弟好好读书,现在灰头土脸的回去,幺叔教训堂弟说,读那么多书做什么,还不是象姐姐这样拿点穷工资,还不如在乡下打个短工来钱快。得!我又成了坏榜样了!两个堂弟最终都没有读完初中,我一直没好意思问他们是不是我做了反面教材的缘故。

更具讽刺的是,当我们处在水深火热中的时候,原来落榜回到乡下的同学却一个个精神抖擞起来,当民办老师的转了正,做生意的发了财,搞科学养殖的致了富,最不济的种点薄田也能解决温饱,一个个笨鸟先飞的模样倒把我们这当初的佼佼者比得想找地洞钻。
偶尔“青黄不接”,找乡下的姐姐“融资”,姐姐总免不了数落几句:你算白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了,什么时候能出头哦,还不如回来种地呢!补充一点,本人不知死活,读完中专还自修了大专和本科,累计读书19年,都快两个“十年寒窗”了,家里人曾经节衣缩食供我上学,实指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到如今不但没一点回报,还倒找接济,也难怪家人生气了。听完数落,少不得脸白一阵红一阵的,心下寻思:这世道真变了么,城里人咋就赶不上乡下人了呢?
这世界变化实在太快了,城里人委实赶不上乡下人了。街上行色匆匆意气风发的多是操着外地口音的乡下人,当城里人跑到附近的郊区购买廉价的商品房时,乡下人却包揽了城里高档楼盘里最好的楼层,商场里的高档消费品大多也是乡下人在消费,街上随便拦辆豪华大奔,搭腔的十之八九也不是“汉腔”。当然,灯光迷离的高档酒吧里,转着酒杯玩深沉的大多也不是正宗的“汉人”了。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尽是人家的事儿,还是言归正传说说咱自己家的城里人和乡下人吧。

穷则思变,最终我也摔掉了铁饭碗,做了个有城市户口的乡下人,在乡下亲戚的带动下也做起了生意,当然少不得被他们揶揄一下:你这读了书的哦,咋就落得跟我们没读书的一样的下场了呢!呵呵!我也不生气了,一句“我有我值得骄傲的东西”,任他们笑得前仰后合,我自坦然。

如果说我只是个城里的乡下人的话,女儿应该算是正宗的城里人了,小妮子一口地道的“汉腔”,让我颇感欣慰,好歹,我的孩子可以与城里的孩子享受平等的教育和选拔的权利了。
小丫头颇为自己是城里人自豪,每每嗲着嗓门管她爸叫“民工”,气的老公直想揍她,后来媒体抗议“民工”这称呼太有歧视的意味,倡议全社会改称“农民工”,我们也就跟着纠正了对老公的称谓。每每早起,抚着老公的额头无限幽怨的说:“又陪农民工睡了一晚,这一睡就是10多年啊,我冤哪!”气得老公直接从睡眠状态进入昏厥状态。
前年老公注册公司,因为丢失身份证只好跑回乡下村委会开证明,证明开回来,差点没把我和女儿笑背气。证明上如是写着:“兹有我村村民彭某某……”老公气的捶胸顿足:“写什么不好哇,偏写个村民!这不是让我这准董事长威严扫地么!”女儿说:“难道你想他们给写民工吗,那不更侮辱人?!”老公气结,至此发誓,无论如何也要把户口弄到城里来,结束这“倍受歧视”的非人日子。
打着“为了更好的照顾妻女”的旗号,响应国家“结婚满10年,年龄满35岁,夫妻一方可投靠另一方”的户籍政策,老公终于把户口迁到了武汉,总算了了多年的夙愿。如此,才出现了本文开篇的一幕。

其实在当今社会,城市户口已经没有了实际的意义,在养老,医疗和独生子女的福利待遇方面,农村甚至有更多实在的优惠,城乡的差别已经缩小,相信将来会跟发达国家一样完全没有差别。

这城市到处是煽情的音乐,迷离的眼神,暧昧的牵手,我曾试图努力改变步伐来适应城市的节奏,但我知道,我最终难以忘记我的来路,我清醒的意识到我只是个来城市讨要生活的乡下人,最终还是会回到生我养我的故乡去,去做一个纯粹的乡下人,因为那里有我的可亲可敬的父老乡亲,还有我眷恋的淳朴的民风,更有我难以忘怀的童年印记。我的根没办法扎在城里的水泥地里。

我很骄傲,我的根深深扎在故乡温暖肥沃的土壤。


















网 友 评 论

发表人:雪影 IP:124.224.79.37
发表人邮件:[email protected] 发表时间:2007-11-12 22:10:00
哈哈,没想到坐了个沙发!好久不见风吟发贴,正要问呢,实不想她在偷偷用功,整了这么一篇老长的短篇,看后不禁让我刮目相看。哈哈!曾以为风吟只是一位情场的宠儿,抒情的高手,讵料,她关注社会民生的文章也整得有板有眼,情趣盎然呀。户籍,这个劳什子曾是国人心中的痛,更是城乡二元结构时代尊贵与低贱、高贵与卑微、富贵与贫贱的分水岭!风吟的文章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既是着笔家庭的,又是着眼社会变迁的,既是关注三农问题的,又是反衬城市生态的。以小见大,以家庭折射整个社会,读之耐人寻味,发人深思!不错呀风吟!海韵飞浪高千尺,且听风吟唱大歌!期待你的更好!

发表人:美丽飘拂 IP:219.140.60.196
发表人邮件:[email protected] 发表时间:2007-11-12 22:38:00
哈哈,雪影老师是打一巴掌给颗糖吃哈,照单全收了.以后呀,飘拂不写那些风花雪月的文字了,也学着弄点严肃的东东看看.请赐教哈!

发表人:过网烟云 IP:121.27.90.211
发表人邮件:[email protected] 发表时间:2007-11-12 23:49:00
上数三代,有几个不是农民出身呢?至今填写简历出身栏还都填写贫农呢,呵呵,与作者有近似相同的经历,我也是农家子弟出身,虽说跻身城中也有快不少年了,至今仍是乡音不改,普通话说不好还遭到孩子打趣呢,呵呵,城市的天空就像一幅巨大的画布,有人在上面挥洒他童真的理想,然而,现实却犹如承载着没有承诺的梦,又有多少人迷失在寻找童年记忆里那股乡土气息呢?在城市丛林里疲惫与奔波的我们,偶尔停下来,环顾四周,天地人我日益疏离,精神的家园,心灵故土塌陷迷失,个体生命处在上不在天,下不在地,处不在人,心不在我的境地,作者用诙谐的,节奏明朗的笔触在乡下人城里人之间徘徊,抉发出了当代城市人追求精神故园觅求生命安顿的一种淡淡的哀哀的心灵乡愁。再次道声欣赏你的作品,因为你的作品文笔流畅、有浓厚生活气息,期待你的新作出炉,呵呵!

发表人:紫贝儿 IP:219.138.26.191
发表人邮件:[email protected] 发表时间:2007-11-12 23:20:00
美丽的词藻,精辟的言论,佩服!美丽的姐姐!

发表人:海燕 IP:60.3.109.183
发表人邮件:[email protected] 发表时间:2007-11-13 9:25:00
时代改变,人们的意识也在变的社会大环境下,城市人的优越感没有了,而又有多少个乡下人成了社会的宠儿.诙谐的文字里透着很深的哲理,看后让人思考自己的人生

发表人:小船 IP:218.22.173.91
发表人邮件:[email protected] 发表时间:2007-11-13 8:20:00
天生的清澈是不能融于浑浊的,读书也不是为成为“城里人”,终究知道,读书是为丰满心灵的!妹妹心底里的清澈,在嘈杂的城市里,在混沌的霓虹间,依然是清晰的,但,人总是这样吧,对城市与舒适,一边生起几许厌倦,又一边身不由己地留恋着!

发表人:白玉石 IP:221.235.222.180
发表人邮件:[email protected] 发表时间:2007-11-21 22:44:00
对于中国社会仍然存在的城乡差别现状,也是经常被人所诟病的社会弊端。一道农门、二重天地,一份户籍,虽然农村曾经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伟人也曾挥手百万城市人上山下乡,但乌托邦的理想终被世界经济变革大潮所淘尽!现行的主要城乡之别其实不在是什么样身份认同,而是在于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穷不过三代,富也不过三代,城市人宁有种乎?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也在加快,能够在城市浮躁的人流中保持那份恬淡心境的确就显然非常重要。

发表人:暖秋枫红 IP:218.12.15.141
发表人邮件:[email protected] 发表时间:2007-11-17 20:51:00
每次读姐姐的文章都是对心灵的一次洗涤,如此真实的生活,在姐姐优美的文笔下变得生动、鲜活,仿若亲身经历,在此也祝愿你们全家:生活愉快!

发表人:小幻2008 IP:61.178.141.213
发表人邮件:[email protected] 发表时间:2007-11-15 17:49:00
我也想写了!呵呵

发表人:清平人生 IP:123.4.29.63
发表人邮件:[email protected] 发表时间:2007-11-15 10:55:00
很幽默潇洒哦.文如其人吧.问好.

发表人:飘飘飞儿 IP:61.178.150.177
发表人邮件:[email protected] 发表时间:2007-11-14 11:33:00
倾慕着姐姐的美丽,感叹着姐姐的文笔!竟能把"户口"的无奈写得这样生动,这样精彩,让读者在调侃的文字中有了一丝些许的心酸.其实在户口已经不那么重要的时代,这样揭示社会现状的文章倒唤起了我们这些人的回忆!

发表人:琳达 IP:116.207.129.60
发表人邮件:[email protected] 发表时间:2007-11-13 23:24:00
写得非常生动,小时候也曾为身为城里人而骄傲过,只是不了解乡下人对城里人的那种渴盼,如今读到姐姐的文章真实地感受到了他们的心情,只是城里人并不都是象姐姐小时候想的那样歪瓜裂枣哦.呵呵!虽然如今户口已并不重要了,但为你们这些年来的艰辛和努力而感动,为你们的团圆高兴,为你们不用再交什么暂住证而欣喜,祝福你们全家.

发表人:歪脖子柳 IP:219.138.145.50
发表人邮件:[email protected] 发表时间:2007-11-13 20:15:00
幽默风趣,洒脱流畅,很不错的文章!

发表人:踏雪而来 IP:123.190.38.254
发表人邮件:[email protected] 发表时间:2007-11-13 12:44:00
我只想说两个字:佩服!再加几个:向你学习!

发表人:99 IP:58.19.135.195
发表人邮件:[email protected] 发表时间:2007-11-13 10:57:00
在计划经济时期,关于城乡差别,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叫剪刀差,形象地说明了城乡经济的差别所在。几十年过去了,这种差别在逐步缩小,多余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农民进城并被城市化,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趋势还在加强。发达国家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但还待时日呵!

发表人:美丽飘拂 IP:59.55.139.69
发表人邮件:[email protected] 发表时间:2007-11-13 9:47:00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和点评,飘拂会继续努力的.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风之誓言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制作/素心问月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