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小丁出书文章(散文)

版主: 清风云想衣裳宁静致远

回复
吕小丁1
帖子: 248
注册时间: 周二 8月 26, 2008 9:36 pm

新新小丁出书文章(散文)

帖子 吕小丁1 »

第九篇:小镇的年味儿

我的童年是在辽西的一个小镇长大的。那里没有象样的企业、工厂。记忆中,小镇位于铁路东西、南北的交叉口,算得上是一个铁路的小枢纽,所以铁路设置的单位大大小小也有十几家,我的家就在铁路的职工住宅。铁路住宅遍布小镇的南、北、东三面,能占小镇的一半以上。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解放战争中在这里曾发生了驰名的辽沈战役“黑山阻击战”。在小镇的北面,有一座不大不小的山,叫“虎头山”,后改为“打虎山”,小镇因此得名。??小镇的中心就是“街里”。那里有一个记忆中很大很大的“大百货”、“大副食”,还有一个很热闹的“街”。小镇虽然很小,可是每到集日和过年的时候,“街里”很热闹,十里八村赶集的人们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在那里可以看到兜卖各式各样土特产品的农家百姓,沿街摆放自家的红辣椒,一串一串红彤彤的煞是好看…… 还有在野外采来的干蘑菇、猎取的野鸡、野兔,赶集的人们有卖有买,卖了自家的再买些自己需要的年货回家过年。在赶集的日子里,小镇显得非常的热闹,散发着浓郁的“年味”。??在小镇的周边,有很多河塘,水量也很充足,里面有很多的小鱼小虾,夏天的时候有很多打渔捞虾的,因此,在集市里自然少不了卖鱼卖虾的;到了过年的时候,把河塘上的冰凿开一个圆洞,就能捞出鲫鱼、草鱼来,记得那时候,妈妈做出来的焖鲫鱼好吃极了。??让我最感乐趣的还是小镇过年的时候“街里”的扭秧歌、踩高跷。每到过年的时候,整个小镇能组织大大小小的秧歌队、高跷队七八个。从初一到初五,天天到街上表演,挨个单位拜年。因此,过年的时候,看秧歌看高跷是大人孩子们最为开心的一件乐事,也成了小镇的一个习俗。??那时候,小镇里高跷是很好看的,印象最深的还是高跷里的人物。里边有人人皆知的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有神话故事《白蛇传》中的许仙和小青,还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及各式各样的传说人物。在那里面最惹人注目、孩子们都喜欢的还是那几个“丑角”,有的打扮成封建家族里的“刁老太婆”,嘴里叼个大烟袋,摸着红嘴唇儿,耳朵挂着红辣椒,穿着缎子袄;还有的打扮成“傻柱子”,脸上抹上锅底黑,露着一口的白牙,白茬儿的皮袄翻过来穿,一副傻咧咧的样子…… 但是,这样的人物儿一般都很灵巧,耍起来特别的带劲儿,时不时的蹦出“别腿呀”“劈叉呀”等高难的动作,引来一片喝彩声,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今,这样的高跷少见了,城市里就更难看到了,每每过年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来,想起小镇里的高跷来……??我记忆中的小镇,没有江南水乡的烟雨朦胧,没有山寨里的竹楼亭阁、青砖红瓦,更没有人人向往的南国风光。 但是,北国小镇那特有的习俗和浓郁的“年味”,总能让我在过年的时候想起……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