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忆(华子)
青梅忆(华子)
青 梅 忆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name=images1>
作者.华子/编辑.琴心
故乡的老屋前有三颗梅树。寒冬腊月,翠绿的叶片中露出嫩白的芽蕾,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这是祖父成亲是亲手所值。因为祖母的小名叫“青妹。” 青黄不接时,梅果用盐水一浸,就是农家上网菜肴。随苦涩,但清香。至今,祖母站在梅树下瘦弱的身影,仍时时浮现在脑中。
今春,随儿孙去闽清温泉度假小憩,坐在农家山庄的梅园里,看着梅果,翠翠的,嫩嫩的。纯净质朴,又勾起童年酸涩而美好的回忆。童年时早餐桌上常是一盘青梅,叔伯们捧着一大海碗米粥,或蹲于廊前,或走到屋后。不消,扛起锄头走向田间。也许是偏爱,祖母总是悄悄地把一小块咸菜放在我碗中。我仰头看着祖母满是皱纹的脸,做一个鬼脸把饭吃尽。祖母之爱刻骨铭心。
午餐时,上了一杯青梅酒,农家大嫂说:“这是自家酿的,请品尝。”翠绿的酒色,清醇的酒香,忘一眼更酩酊大醉。我美美的呷了一口,望着梅溪潺潺,梅林青青,思绪万千,良久不言。孙子不解地问:“奶奶,你怎么啦?”假若我对他说“人生就如这杯青梅酒”,他理解吗?只好以“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搪塞
去春,故里晚辈结婚,我受邀返乡助兴。老屋的厅堂、与院子摆了十几桌酒席,热气腾腾,一派祥和喜气,坐在总桌的大席上,正与同辈们回首往事。突然,鞭炮爆响,十番齐奏,迎亲的队伍回来了。新娘挽着新郎的手臂,进了大院。浓妆艳抹体态轻微,落落大放。有人介绍说,“她叫潘青梅,瓜山人”。婆婆的娘家也在瓜山,也姓潘。或许还与新娘“沾亲带故”呢。之后,新娘坐在我旁边,我们就聊起来,这一聊竟扯出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在夫家,她叫我“姑奶奶”;在娘家,她是我,"姑姑"。
我问:“为何叫青梅”?
她答:她家有一片梅园。那年梅果丰收,她降临人世,祖母便随口说:就叫她“青梅”吧!高考落榜后,就回家务农,养猪种菜,在山后并劈了一片梅园。严冬,山村溢满了梅花的清香,初夏,乡亲们品尝了梅果的酸甜。梅果是难得的珍品,是她家经济的一大来源。她是家中的“顶梁柱”。说着,脸上不由自主地浮现一丝笑容。还热情地邀请我在梅花飘香的季节,到山村一游。
今年开学,新娘给我稍来了一包青梅,表思亲之情。
尝了一颗,孩提时的情景,瞩目的身影,老屋的温馨,乡土的恋情.... 一下涌上心头,“剪不断。理还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