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踏浪出书文稿(散文)
RE:月下踏浪出书文稿(散文)
大别山,红色革命的发祥地,思路清晰,立意端正,文笔可圈可点,是一篇上好的文章!月下踏浪为我们的站庆出书添光彩了!
月下踏浪出书文稿(散文)
翻开中共的革命史,中国革命有两个重要的发源根据地,一个是常被人们熟知的,过去宣传得最多的—井冈山,另一个则是不太为人们所熟悉的—大别山。
可就是这个过去不被大量宣传的大别山红色根据地,却培育出了众多红军优秀高级将领。1955年,共和国授衔的将领中,元帅徐向前,大将徐海东、陈赓、王树声及上将许世友、韩先楚、洪学智、秦基伟等一大批将级军官都来自大别山的红四方面军。这些来自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将领们为中华民族的自由独立和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每一位将领的背后都有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每一位将领都战功赫赫,每一位将领在战火硝烟中都付出了鲜血和汗水。 就是这个大别山,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奉献了成千上万优秀儿女的鲜血和生命。当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在雪山脚下会师的时候,红四方面军仍有八万人之众,而红一方面军却不足三万。 可就是这样一只红军劲旅,却为张国焘分裂主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三过草地,南下失利,被迫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师。再次会师时,红四方面军已不足三万人了。 大别山的老百姓也遭受着反动派灭绝人性的屠杀。“宁可错杀三千,绝不放过一个”“草要过火,石要过刀”村村树悬人头,山山岗有革命亲属的棺冢,有的被绝户,有的祖坟被掘。大别山的人民深受着涂炭,大别山在哭泣,在流泪。大别山,红色的山,是被革命烈士的鲜血浸染的山。回望历史,我们不能忘记大别山,不能忘记大别山人,展望未来,更要建设好大别山,大别山是红色的山,也是绿色的山,是充满勃勃生机和活力的山,是风景宜人的巍峨高山。 朋友啊,就请你随我的笔,领略一下今日大别山的一隅,欣赏一下冬日里的大别山!
大别山雄踞鄂豫皖三省交界之处,东临皖西,北靠豫南,西携鄂东北。大别山,古时有守候吴楚大门之说,当今,被地质学家确定拥有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大别山地质公园天堂寨。 大别山绵延纵横近千里,那蜿蜒波荡起伏的群山如一个巨人般,肩挑着一个民族的希望,托举着一个伟大的梦想。举目远望大别山,似乎感觉不到那它那雄伟的身姿,可一旦走进它的怀抱,一种雄厚,俊俏,威严的感觉就会深深感染你的情怀!至今那种浓浓的大山情怀依旧感染着我,拳拳的大别山情结时时缠绵着我的梦乡,我的手不由自主地敲击着那心灵的按键,记录那在大别山的岁月......
古皋陶墓·曲径·山峦·山鹰
冬月里,南国的风,似乎有些轻柔,朗日融融,暖风习习。上午,我驱车来到了属于大别山边缘的六安市区。六安古时也称为皋城,一位被孔子列为与尧、舜、禹同为“上古四圣”的皋陶,就生于此,葬于此。伫立在古皋陶墓旁,仔细浏览墓志,我不禁为这位被中国司法界公认的“司法鼻祖”的历史业绩所叹服。也许那大别山的水土造就了这位圣人,就在他的开创和引领下,皋陶文化成为了华夏文明的圣火,皋陶文化被以孔子为创始人的儒家继承并发扬光大,成为统治中国2000年儒家思想的主要源头。 是大别山的水土养育了这位华夏文明的奠基人,是大别山的灵气影响着中华文化诞生和发展,大别山也是文化的山!如今皋陶的后人们,正迈着时代的步伐,建设着曾哺育着他们祖先的大别山,让古老而美丽的大别山焕发着青春!
离开圣人的墓地,我继续前行。在快到中午的时候,车子开进了山间公路。一开始感觉山并不是很高,道路也不太崎岖,可越走觉得山越险峻了,道路也越崎岖了。狭窄的盘山公路,弯弯曲曲,一会向东,一会向南,一会向西,一会向北,感觉就像羊肠,像迷宫。盘山公路忽上忽下,有时,道路如一把利剑刺向青天,有时如仙女的飘带盘绕山腰,有时回头远远望去,在阳光的照射下,白亮亮的如一条巨龙长长的尾巴,而大别山就像即将腾飞的巨龙,正在不断地积蓄着能量,不断地迈向未来,正在让这条山路不断蔓延,不断坚实!
山路的边缘就是悬崖峭壁,尽管有栏石,可若不小心,还是会车毁人亡的。此刻,我的心随着车子漂游着,时而悬浮在空,时而跌入谷中,大脑一刻都没有放松,眼睛紧张地盯着路边,时不时还提醒司机,乘车的疲劳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
望着九曲十八弯的山路,我不由地想起红军与白匪在山里打游击的故事了。正是大别山这崎岖的山路,让那些懒惰的白匪吃尽了苦头,也正是这忽忽悠悠的山路,成为了红军以弱胜强的好战场,感谢那奇险的山路,感谢大别山造就的那些奇险的山坳。大别山的路奇险,大别山人更犟。为了修筑这条崎岖的山路,大别山人,自古就开始不停地开山掘地,子子孙孙不停地挖掘,他们世世代代付出了艰辛的血汗和生命,生命不息,修路不止!他们只有一个信念,为了大别山的未来,为了子孙的未来!
正在浮想联翩间,就感觉山变得更陡峭了,绵延的山峰,层层叠叠,蜿蜒不绝,由近向远望去,就觉得那峰峦像一群群躺在大地上的巨人,它们紧密相连,肩靠肩,臂弯臂,像一群血性男儿,一群刚强的战士。那凸的青峰,像巨人发达而坚实的肌肉,那凹陷的峰谷又像一个慈祥母亲温暖,宽厚的怀抱,那拔地而起的一座座险峰相互对峙,又像一个个竞技场上的勇士。
正午的阳光,暖洋洋的,柔柔舒舒的。此时,大地开始氤氲起淡淡紫烟,那薄若蝉翼的紫烟,渺渺地盘绕着远处的山峦,给那厚厚实实的山峰,涂抹上一层淡然的黛青色,把那葱葱郁郁的青松包裹得严严实实,似乎那遥遥地山谷中蕴涵着丰富的宝藏。那青青黛黛峰峦让人总感觉里面有着无穷无尽的秘密,那青蒙蒙的峰群等着那些好奇的人们去探究,去发掘!
相传啊大别山啊原本是一片汪洋大海。孙悟空闹天宫时,把一只神鳖打下到这片海洋里了。太上老君去东海请龙王降妖,途经此地,见神鳖蠢蠢欲动,想提它回天宫,可神鳖不想回,就变成了一座座崇山峻岭,跌宕起伏近千里,填满了那汪洋大海,形成了鳖头朝南,鳖尾朝北的“鳖山”山脉。没多久,王母娘娘听了传说以后,就带着七仙女,来到“鳖山”之上,望着那光秃秃的畸形怪状峰峦,娘娘顿时起了爱怜之心,遂命七仙女将松杉,百花艳卉,菱藕,茶花及五谷之种子,鱼虾,六畜,蛇蝎之幼仔撒泼到这“鳖山”之间。“鳖山”从此就充满生机和活力了,人们啊,就在这秀美山川里,男耕女织,春种五谷,夏采藕,秋收山茶和杂粮,冬网鱼,那日子过得可红火啦。生活美满之余,又感觉这“鳖山”的名称不雅,人们就改成今天的这个名字—大别山。从此大别山这个响亮的名称时时代代相传,吸引着各方豪杰英雄到此一展英雄风采,史记载,大禹治水,治山,抵临至大别山。秦始皇从淮河至洞庭湖也经历了大别山,在悠长的岁月里,大别山,常常弥漫起战争的硝烟,从元末红巾军领袖徐寿辉到“六藿起义”“黄麻暴动”刘邓大军的千里跃进。大别山成了孕育英雄宝地,大别山成了革命的摇篮,大别山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大别山,英雄的山,大别山,革命的山!
车子一阵剧烈的颠簸,我从遥远的思绪里回到了眼前。脚下的山路,正在修复着。我让车停下来,让大家休息一会。我独自一人走向一片嶙峋怪石丛,注目由近向远望去,只见那怪岩陡峭,石峰伫立,那石峰怪诞奇异,如山猴望月,似神龟探头,潺潺溪水在怪石间淙淙流淌,从一群怪石丛轻盈地跃入另一群间,好似观音倾泻的净瓶之水,在跌落的岩石上溅起如莲花般的浪花,那浪花丝丝的雨雾,被冬日阳光映射出细微的七色虹霁。那怪石丛中有一尊巨石,像一个窈窕仙女,在溪流边,等待着心爱的白马王子,那是怎样的一种执著的守候啊,那是怎样的一种坚驽的情怀啊!
望着眼前的风情,我不禁被这怪诞绝伦的景色惊呆了,此景难道是人间的吗?此景难道曾经是战火纷飞的战场吗?这秀美,奇骏的风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我把大别山和战争和鲜血联系在一起。以前总认为,黄山,庐山和五岳才能算风景人文奇山,今天,看到眼前的大别山,才知道祖国还有这样的美丽山川堪比那些名山大川,这真是应了那句古话“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大别山,人间的仙境,大别山,天堂的山!
午后,正当车子爬上一座比较高的山峰时,忽然间,我看见一只黑色的大鸟正展开双翼在山崖间的上空缓缓的翱翔,仔细再瞧,原来是一只山鹰。啊,我见到山鹰了。我曾经在电视节目《人与自然》里面见过山鹰,在现实生活中这可是头一次见到了活生生的山鹰。此时此刻,我兴奋地大叫起来“山鹰,山鹰,我看见山鹰啦”。同行的朋友们,也都十分激动,大家一起快乐地谈论着山鹰。
那只山鹰,似乎也看见了我们,在碧蓝的天空慢慢地盘旋着,飞过我们的头顶,在我们旁边的山路上投下一个飘逸的影子。这时,我们把山鹰看的更仔细了。只见那只山鹰,在冬日阳光的照射下,青黑色的羽毛油光发亮,微微的暖风将它新鲜的羽毛颤动着,那柔顺,富有韧性的黑油油的羽毛轻轻拍打着那双锋利的爪子,那双锋利的爪子也似乎是很稚嫩,却很锐利。那尖尖的喙,像一把尖锥,那尖喙一张一合,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
这真是一只很特别的山鹰,是一只刚刚获得重生的山鹰啊。同行的一位喜好鹰的朋友激动地大声说到。我看见,他的嘴唇在发抖,手颤颤地指向那只山鹰。那神情十分庄重,样子非常虔诚。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鹰要获得重生是一件多麽惊心动魄的事情啊!为了获得重生,它必须长时间忍受饥饿和痛苦煎熬。它要将那已经老化的喙重重敲打直至脱落,等新喙长出后,又要将磨钝的爪子一个个拔下,大家都知道,十指连心啊,可以想像到,此时,鹰该是多麽的痛苦啊!最后,鹰还要把身上老羽毛拔掉,等长出新的坚韧的羽毛后,才算获得重生。长时间的不吃食物,长时间的自虐,那是对鹰进行的生死考验啊!只有那些有王者风范和意志的鹰,才能经历生死考验,如凤凰涅槃,浴火葬身,重塑新生!
这只重生的山鹰让我不由地对它产生深深的敬意。是大别山这块宝地孕育了这只伟大的雄鹰,也正是由于大别山人热爱自己的山水家园,保护那百鸟禽兽,这只山鹰才能获得重生啊!如这只山鹰般,历经千百年的百般磨难,经历了严酷的火与血的洗礼,大别山人变得越来越坚强,在一次次的痛苦折磨中,他们不断顽强地再造自己,重塑新生,他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前仆后继,一代又一代坚持不懈地建设他们美丽的家园,让这片神奇的大山不断变得更美丽,让那重生的山鹰永不绝世!
碧水·茶园·翠竹
当车子进入金寨梅山时,汪汪的一弯碧水就躺在我们眼前了,这就是梅山水库。远远望去,在冬日阳光照射下,在峰峦叠嶂的大别山里,那缠绕着巍峨群山的碧水,熠熠闪着白光,如白练般缠裹着群山,又如天河跌落至茫茫的大别山,似玉带飞扬,恰云水漫漂。
阵阵山风从水面掠过,涟起碧绿的波褶,那闪着绿宝石光芒的涟漪,好像仙女裙摆波纹,泛着绵绵悠长的波澜。在那绿波的荡漾下,有几只小渔船,轻巧地摇晃着,船上的几只鱼鹰在煽动着翅膀,尖钩钩的嘴正发出愉快的鸣叫声。
我的目光停住了,我的眼球几乎转不动了。此情此景,我似乎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那风光旖旎的,陶渊明的桃花源。回到了那“渔歌互答”的洞庭湖。在这里,我领略了五柳先生隐逸情意,感受到了范学士之山水惆情。
忧天下,古人笔墨浓重。爱山水,大别山人,壮志洒高山。为了让那山涧百溪之水,流淌的脚步走慢些,为了让那生命之源,哺育世世代代。大别山人,在这险峻的高山丛中,硬是把这流淌千年的山水留了下来。大别山人,用山里人特有的顽强,特有的执拗,留住了那宜人的风光,留住了那如母乳般的水,留住了那生生不息的生命!
大别山用她那慈爱母亲乳汁,哺育着她的子民,哺育着美好的未来!
如果说那山,那水是大自然对大别山人慷慨的馈赠,那么,那绿油油,葱葱郁郁的茶园,则是大别山人对社会,对祖国茶文化的重要奉献。
天色接近黄昏,当我第一眼看见那一大片茶园时,我还不知道是啥植物呢。我想啊,冬天能够充满绿色生机和活力的,无外乎,青梅竹—岁寒三友!一问同行的朋友,懂行的告诉我那是茶园。我吃了一惊,冬天茶树还不枯萎?哦,有冬茶啊,同行的朋友很随便地告诉了我。
看来过去的老观念,在大别山这里,出了差错了!是啊,在寒酷的冬天,那茶树依旧显示出勃勃生机,与那挺拔的苍松,骄傲的芳梅,翠悠悠的青竹一样,在这大别山深处傲寒挺立,迎着冬日阳光,送走寒霜白雪。
在山坡上,在路两旁,那矮矮的、绿葱葱的茶树,随风颤动着。浓郁郁的茶香循着山风,扑入我的鼻息,浸入我的心肺,我感觉,那疲倦的幽灵,似乎被那馨香驱散得无影无踪,我似乎也被灌了一大口清茶,精神倍爽,情绪激昂!
看那株株茶树,相互依恋着,相互拥挤着,交头接耳,又好似相互依偎,抵御着寒风的侵袭。湛绿色的叶子,在微微发黄的冬日阳光映衬下,如颗颗翡翠,放着诱人的光彩。
茶叶子相互搓揉发出的声响,似乎在呼唤山里人,快带我们走吧,快让我们飞到那一个个精致的茶杯中吧,快让我们化作渺渺升腾的香韵,把大别山的茗风,把大别山人的热情送往祖国各地,送往五洲四海!
在茶的原产地,在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华大地上,大别山的茶叶,在百茶园中,释放中着独特的芬芳。大别山的六安瓜片,被誉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它的汤色翠绿明亮,它的香气清高素雅,它的茗水有清心提神、明目、通窍及散风之功效,有着独特的中药疗效,真谓是养身健体的天然绿色茶,扮演着一个风优雅士的角色,祖国的茶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璀璨的明珠,而作为祖国茶家庭重要的一员大别山茶,为祖国的茶文化,为弘扬中华民族廉美和敬之美德,默默地奉献着清纯的芳香。我敢说,如果当年茶圣陆羽能有幸来到大别山,品尝到那香雾弥漫的大别山茶,恐怕,他再也不会离开这里,他会陪伴那迷人的香茗,秀丽的山水,颐养天年!
大别山的茶,留客的茶。那株株耸立的茶树就像好客的大别山人一样,热情地欢迎八方来客。在改革开放的新世纪里,大别山茶以更香美的姿态走出大山,把大别山人的勤劳淳朴的风采,把大别山人善良好客、无私奉献的美德带给祖国大地,传遍五洲四海!
天色渐渐变得金黄,冬天里,太阳就早早地开始坠入群山的背后,夕阳淡橙色的阳光洒落在连绵起伏的山峰上,山峰呈现淡黄与深绿相互交融的斑斓色彩,仔细眺望,那一座座长着大片翠竹的山峰正披着夕阳的霞光,迎接着我们。我们快到终点—斑竹园啦!
斑竹园的确不负它的名字。这里的翠竹就比别处多一些,也许是喜爱竹子的山里人,特意把那充满诗情画意的斑竹大量地植在那大别山的腹地,让那挺拔、修长的斑竹用它那婀娜的身姿迎送着它乡比邻的竹客们。
看,那山坡上,昂首挺立着茂密的翠竹,山风袭来,翠竹摇舞,恰似绿雾萦绕峰峦,绿影婆娑,幽簧翩舞。再看那翠竹林里,竹挨竹,竹靠竹,亲密无间,枝挽枝,叶牵叶,似恋人,情爱绵绵。竹枝舞摆,竹声沙沙,似潺潺溪水,如雨打芭蕉,百鸟喃语,我仿佛置身在一个天籁音堂,满耳跃动着最原朴的仙音,感受着俊雅竹韵,任由那思绪的情风在历史的长廊里游荡,去翻弄那贤雅诗篇......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大诗人苏东坡将那翠竹栽植在栖身之处,栽植在自己的心屋檐下。“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一生爱竹、敬竹,傲岸正直的身影里总墨描着刚直翠竹,狂放不羁的性情里不断吟诵着风雅的修竹虚韵。在那一篇篇用心咏唱那颂竹诗篇中,我领略了祖国悠远的竹文化所特有的风骚。
望着眼前茫茫竹海,我似乎看见了,那勤劳善良的大别山人刚直不屈,谦和待人的俊美风范。在火红的革命斗争年代里,在革命红旗漫卷飞舞的岁月中,大别山人,就拿起那竹制的武器跟着红军闹革命,在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里,大别山人挺直了修竹般的腰杆,绝不向发动派低头弯腰,宁可掉脑袋也要保护红军伤员!那曾经滴洒过湘妃血泪的斑竹,又喷洒上了大别山革命者的鲜血。
大别山的斑竹是最顽强的竹。多少年来,尽管竹子花开,花落,那斑竹始终不断再生地下,生生不息。而那大别山人,就像这满山遍野的斑竹一样,永远挺拔在这巍巍的大别山里!
啊!大别山人将和这片茂盛的翠竹林一起,担负起山里人的未来和希望。大别山人正不断地用那风雅的翠竹,装扮祖国丰富秀美的竹文化,让那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竹制品装扮人们的美好生活!
告别·畅想
我们一行人在大别山紧张地忙了数日。每天忙碌碌的,总感觉时间过得很快。这也许是在大别山的秀美的风景里工作,心情愉悦,不知疲倦。繁忙让时光偷偷从我们身边溜走,也让我们的工作富有成效。
终于有一天,我们要告别这巍峨耸立的大别山了,要离开这红色的革命根据地,要离开这风光旖旎的人间仙境了!
在一个寒凛的清晨,我们一行踏着灰蒙蒙的晨光,又行驶在那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眼前朦朦胧胧的高大山峰,挡在正在初升的晨日前。大别山的晨日,升起起得晚,也许不愿看见我们离开的身影。
渐渐地,太阳在绵延起伏的山峦丛中,缓缓露出它的一丝丝辉光。起初,那微微探出山颠的日头那一丁点脸角是深橙色,渐渐地,橙红色的日头变得越来越大,脸庞也越来越白亮,橙色渐渐消退,如一个鸡蛋黄,在大山温暖的怀抱里,不断孵出成熟的光泽,又如一个婴孩的笑脸,滑润鲜嫩!啊!大别山的晨日正向我们挥洒最后一抹晨光啊!
大别山的红日,我要离开你了,大别山的红日啊,你能否再升得慢一些啊,我舍不得你啊!大别山的那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我会永远把你们珍藏在心中,我会让更多的人了解你,让更多的人拜访你!
离别了
血色红旗漫卷的大别山
那茂密的山林
曾响起过红色的号角
那翠绿的竹林
曾走过八角帽的矫健的身影
那崎岖的小路
曾插立过火红的樱枪
那满山遍野的红杜鹃
曾浸染过革命者的鲜血
你那漫漫曲径深深地印下了
千里跃进的脚印
你那陌上山岗埋下了赤诚忠骨
离别了
那巍峨雄壮的大别山
你用那宽厚的胸怀
孕育着华夏文明
你用那甜润的乳水
哺育了出多少英雄豪杰
你用那肥沃的泥土
养育着万家灯火
当新世纪的曙光
在你的峰巅升起的时候
当新时代的擂鼓
在你的崖涧上敲响的时候
那大别山的子民
将把你装扮的如天上人间
将把你打造的如人间天堂
(7292字)
可就是这个过去不被大量宣传的大别山红色根据地,却培育出了众多红军优秀高级将领。1955年,共和国授衔的将领中,元帅徐向前,大将徐海东、陈赓、王树声及上将许世友、韩先楚、洪学智、秦基伟等一大批将级军官都来自大别山的红四方面军。这些来自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将领们为中华民族的自由独立和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每一位将领的背后都有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每一位将领都战功赫赫,每一位将领在战火硝烟中都付出了鲜血和汗水。 就是这个大别山,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奉献了成千上万优秀儿女的鲜血和生命。当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在雪山脚下会师的时候,红四方面军仍有八万人之众,而红一方面军却不足三万。 可就是这样一只红军劲旅,却为张国焘分裂主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三过草地,南下失利,被迫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师。再次会师时,红四方面军已不足三万人了。 大别山的老百姓也遭受着反动派灭绝人性的屠杀。“宁可错杀三千,绝不放过一个”“草要过火,石要过刀”村村树悬人头,山山岗有革命亲属的棺冢,有的被绝户,有的祖坟被掘。大别山的人民深受着涂炭,大别山在哭泣,在流泪。大别山,红色的山,是被革命烈士的鲜血浸染的山。回望历史,我们不能忘记大别山,不能忘记大别山人,展望未来,更要建设好大别山,大别山是红色的山,也是绿色的山,是充满勃勃生机和活力的山,是风景宜人的巍峨高山。 朋友啊,就请你随我的笔,领略一下今日大别山的一隅,欣赏一下冬日里的大别山!
大别山雄踞鄂豫皖三省交界之处,东临皖西,北靠豫南,西携鄂东北。大别山,古时有守候吴楚大门之说,当今,被地质学家确定拥有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大别山地质公园天堂寨。 大别山绵延纵横近千里,那蜿蜒波荡起伏的群山如一个巨人般,肩挑着一个民族的希望,托举着一个伟大的梦想。举目远望大别山,似乎感觉不到那它那雄伟的身姿,可一旦走进它的怀抱,一种雄厚,俊俏,威严的感觉就会深深感染你的情怀!至今那种浓浓的大山情怀依旧感染着我,拳拳的大别山情结时时缠绵着我的梦乡,我的手不由自主地敲击着那心灵的按键,记录那在大别山的岁月......
古皋陶墓·曲径·山峦·山鹰
冬月里,南国的风,似乎有些轻柔,朗日融融,暖风习习。上午,我驱车来到了属于大别山边缘的六安市区。六安古时也称为皋城,一位被孔子列为与尧、舜、禹同为“上古四圣”的皋陶,就生于此,葬于此。伫立在古皋陶墓旁,仔细浏览墓志,我不禁为这位被中国司法界公认的“司法鼻祖”的历史业绩所叹服。也许那大别山的水土造就了这位圣人,就在他的开创和引领下,皋陶文化成为了华夏文明的圣火,皋陶文化被以孔子为创始人的儒家继承并发扬光大,成为统治中国2000年儒家思想的主要源头。 是大别山的水土养育了这位华夏文明的奠基人,是大别山的灵气影响着中华文化诞生和发展,大别山也是文化的山!如今皋陶的后人们,正迈着时代的步伐,建设着曾哺育着他们祖先的大别山,让古老而美丽的大别山焕发着青春!
离开圣人的墓地,我继续前行。在快到中午的时候,车子开进了山间公路。一开始感觉山并不是很高,道路也不太崎岖,可越走觉得山越险峻了,道路也越崎岖了。狭窄的盘山公路,弯弯曲曲,一会向东,一会向南,一会向西,一会向北,感觉就像羊肠,像迷宫。盘山公路忽上忽下,有时,道路如一把利剑刺向青天,有时如仙女的飘带盘绕山腰,有时回头远远望去,在阳光的照射下,白亮亮的如一条巨龙长长的尾巴,而大别山就像即将腾飞的巨龙,正在不断地积蓄着能量,不断地迈向未来,正在让这条山路不断蔓延,不断坚实!
山路的边缘就是悬崖峭壁,尽管有栏石,可若不小心,还是会车毁人亡的。此刻,我的心随着车子漂游着,时而悬浮在空,时而跌入谷中,大脑一刻都没有放松,眼睛紧张地盯着路边,时不时还提醒司机,乘车的疲劳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
望着九曲十八弯的山路,我不由地想起红军与白匪在山里打游击的故事了。正是大别山这崎岖的山路,让那些懒惰的白匪吃尽了苦头,也正是这忽忽悠悠的山路,成为了红军以弱胜强的好战场,感谢那奇险的山路,感谢大别山造就的那些奇险的山坳。大别山的路奇险,大别山人更犟。为了修筑这条崎岖的山路,大别山人,自古就开始不停地开山掘地,子子孙孙不停地挖掘,他们世世代代付出了艰辛的血汗和生命,生命不息,修路不止!他们只有一个信念,为了大别山的未来,为了子孙的未来!
正在浮想联翩间,就感觉山变得更陡峭了,绵延的山峰,层层叠叠,蜿蜒不绝,由近向远望去,就觉得那峰峦像一群群躺在大地上的巨人,它们紧密相连,肩靠肩,臂弯臂,像一群血性男儿,一群刚强的战士。那凸的青峰,像巨人发达而坚实的肌肉,那凹陷的峰谷又像一个慈祥母亲温暖,宽厚的怀抱,那拔地而起的一座座险峰相互对峙,又像一个个竞技场上的勇士。
正午的阳光,暖洋洋的,柔柔舒舒的。此时,大地开始氤氲起淡淡紫烟,那薄若蝉翼的紫烟,渺渺地盘绕着远处的山峦,给那厚厚实实的山峰,涂抹上一层淡然的黛青色,把那葱葱郁郁的青松包裹得严严实实,似乎那遥遥地山谷中蕴涵着丰富的宝藏。那青青黛黛峰峦让人总感觉里面有着无穷无尽的秘密,那青蒙蒙的峰群等着那些好奇的人们去探究,去发掘!
相传啊大别山啊原本是一片汪洋大海。孙悟空闹天宫时,把一只神鳖打下到这片海洋里了。太上老君去东海请龙王降妖,途经此地,见神鳖蠢蠢欲动,想提它回天宫,可神鳖不想回,就变成了一座座崇山峻岭,跌宕起伏近千里,填满了那汪洋大海,形成了鳖头朝南,鳖尾朝北的“鳖山”山脉。没多久,王母娘娘听了传说以后,就带着七仙女,来到“鳖山”之上,望着那光秃秃的畸形怪状峰峦,娘娘顿时起了爱怜之心,遂命七仙女将松杉,百花艳卉,菱藕,茶花及五谷之种子,鱼虾,六畜,蛇蝎之幼仔撒泼到这“鳖山”之间。“鳖山”从此就充满生机和活力了,人们啊,就在这秀美山川里,男耕女织,春种五谷,夏采藕,秋收山茶和杂粮,冬网鱼,那日子过得可红火啦。生活美满之余,又感觉这“鳖山”的名称不雅,人们就改成今天的这个名字—大别山。从此大别山这个响亮的名称时时代代相传,吸引着各方豪杰英雄到此一展英雄风采,史记载,大禹治水,治山,抵临至大别山。秦始皇从淮河至洞庭湖也经历了大别山,在悠长的岁月里,大别山,常常弥漫起战争的硝烟,从元末红巾军领袖徐寿辉到“六藿起义”“黄麻暴动”刘邓大军的千里跃进。大别山成了孕育英雄宝地,大别山成了革命的摇篮,大别山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大别山,英雄的山,大别山,革命的山!
车子一阵剧烈的颠簸,我从遥远的思绪里回到了眼前。脚下的山路,正在修复着。我让车停下来,让大家休息一会。我独自一人走向一片嶙峋怪石丛,注目由近向远望去,只见那怪岩陡峭,石峰伫立,那石峰怪诞奇异,如山猴望月,似神龟探头,潺潺溪水在怪石间淙淙流淌,从一群怪石丛轻盈地跃入另一群间,好似观音倾泻的净瓶之水,在跌落的岩石上溅起如莲花般的浪花,那浪花丝丝的雨雾,被冬日阳光映射出细微的七色虹霁。那怪石丛中有一尊巨石,像一个窈窕仙女,在溪流边,等待着心爱的白马王子,那是怎样的一种执著的守候啊,那是怎样的一种坚驽的情怀啊!
望着眼前的风情,我不禁被这怪诞绝伦的景色惊呆了,此景难道是人间的吗?此景难道曾经是战火纷飞的战场吗?这秀美,奇骏的风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我把大别山和战争和鲜血联系在一起。以前总认为,黄山,庐山和五岳才能算风景人文奇山,今天,看到眼前的大别山,才知道祖国还有这样的美丽山川堪比那些名山大川,这真是应了那句古话“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大别山,人间的仙境,大别山,天堂的山!
午后,正当车子爬上一座比较高的山峰时,忽然间,我看见一只黑色的大鸟正展开双翼在山崖间的上空缓缓的翱翔,仔细再瞧,原来是一只山鹰。啊,我见到山鹰了。我曾经在电视节目《人与自然》里面见过山鹰,在现实生活中这可是头一次见到了活生生的山鹰。此时此刻,我兴奋地大叫起来“山鹰,山鹰,我看见山鹰啦”。同行的朋友们,也都十分激动,大家一起快乐地谈论着山鹰。
那只山鹰,似乎也看见了我们,在碧蓝的天空慢慢地盘旋着,飞过我们的头顶,在我们旁边的山路上投下一个飘逸的影子。这时,我们把山鹰看的更仔细了。只见那只山鹰,在冬日阳光的照射下,青黑色的羽毛油光发亮,微微的暖风将它新鲜的羽毛颤动着,那柔顺,富有韧性的黑油油的羽毛轻轻拍打着那双锋利的爪子,那双锋利的爪子也似乎是很稚嫩,却很锐利。那尖尖的喙,像一把尖锥,那尖喙一张一合,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
这真是一只很特别的山鹰,是一只刚刚获得重生的山鹰啊。同行的一位喜好鹰的朋友激动地大声说到。我看见,他的嘴唇在发抖,手颤颤地指向那只山鹰。那神情十分庄重,样子非常虔诚。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鹰要获得重生是一件多麽惊心动魄的事情啊!为了获得重生,它必须长时间忍受饥饿和痛苦煎熬。它要将那已经老化的喙重重敲打直至脱落,等新喙长出后,又要将磨钝的爪子一个个拔下,大家都知道,十指连心啊,可以想像到,此时,鹰该是多麽的痛苦啊!最后,鹰还要把身上老羽毛拔掉,等长出新的坚韧的羽毛后,才算获得重生。长时间的不吃食物,长时间的自虐,那是对鹰进行的生死考验啊!只有那些有王者风范和意志的鹰,才能经历生死考验,如凤凰涅槃,浴火葬身,重塑新生!
这只重生的山鹰让我不由地对它产生深深的敬意。是大别山这块宝地孕育了这只伟大的雄鹰,也正是由于大别山人热爱自己的山水家园,保护那百鸟禽兽,这只山鹰才能获得重生啊!如这只山鹰般,历经千百年的百般磨难,经历了严酷的火与血的洗礼,大别山人变得越来越坚强,在一次次的痛苦折磨中,他们不断顽强地再造自己,重塑新生,他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前仆后继,一代又一代坚持不懈地建设他们美丽的家园,让这片神奇的大山不断变得更美丽,让那重生的山鹰永不绝世!
碧水·茶园·翠竹
当车子进入金寨梅山时,汪汪的一弯碧水就躺在我们眼前了,这就是梅山水库。远远望去,在冬日阳光照射下,在峰峦叠嶂的大别山里,那缠绕着巍峨群山的碧水,熠熠闪着白光,如白练般缠裹着群山,又如天河跌落至茫茫的大别山,似玉带飞扬,恰云水漫漂。
阵阵山风从水面掠过,涟起碧绿的波褶,那闪着绿宝石光芒的涟漪,好像仙女裙摆波纹,泛着绵绵悠长的波澜。在那绿波的荡漾下,有几只小渔船,轻巧地摇晃着,船上的几只鱼鹰在煽动着翅膀,尖钩钩的嘴正发出愉快的鸣叫声。
我的目光停住了,我的眼球几乎转不动了。此情此景,我似乎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那风光旖旎的,陶渊明的桃花源。回到了那“渔歌互答”的洞庭湖。在这里,我领略了五柳先生隐逸情意,感受到了范学士之山水惆情。
忧天下,古人笔墨浓重。爱山水,大别山人,壮志洒高山。为了让那山涧百溪之水,流淌的脚步走慢些,为了让那生命之源,哺育世世代代。大别山人,在这险峻的高山丛中,硬是把这流淌千年的山水留了下来。大别山人,用山里人特有的顽强,特有的执拗,留住了那宜人的风光,留住了那如母乳般的水,留住了那生生不息的生命!
大别山用她那慈爱母亲乳汁,哺育着她的子民,哺育着美好的未来!
如果说那山,那水是大自然对大别山人慷慨的馈赠,那么,那绿油油,葱葱郁郁的茶园,则是大别山人对社会,对祖国茶文化的重要奉献。
天色接近黄昏,当我第一眼看见那一大片茶园时,我还不知道是啥植物呢。我想啊,冬天能够充满绿色生机和活力的,无外乎,青梅竹—岁寒三友!一问同行的朋友,懂行的告诉我那是茶园。我吃了一惊,冬天茶树还不枯萎?哦,有冬茶啊,同行的朋友很随便地告诉了我。
看来过去的老观念,在大别山这里,出了差错了!是啊,在寒酷的冬天,那茶树依旧显示出勃勃生机,与那挺拔的苍松,骄傲的芳梅,翠悠悠的青竹一样,在这大别山深处傲寒挺立,迎着冬日阳光,送走寒霜白雪。
在山坡上,在路两旁,那矮矮的、绿葱葱的茶树,随风颤动着。浓郁郁的茶香循着山风,扑入我的鼻息,浸入我的心肺,我感觉,那疲倦的幽灵,似乎被那馨香驱散得无影无踪,我似乎也被灌了一大口清茶,精神倍爽,情绪激昂!
看那株株茶树,相互依恋着,相互拥挤着,交头接耳,又好似相互依偎,抵御着寒风的侵袭。湛绿色的叶子,在微微发黄的冬日阳光映衬下,如颗颗翡翠,放着诱人的光彩。
茶叶子相互搓揉发出的声响,似乎在呼唤山里人,快带我们走吧,快让我们飞到那一个个精致的茶杯中吧,快让我们化作渺渺升腾的香韵,把大别山的茗风,把大别山人的热情送往祖国各地,送往五洲四海!
在茶的原产地,在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华大地上,大别山的茶叶,在百茶园中,释放中着独特的芬芳。大别山的六安瓜片,被誉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它的汤色翠绿明亮,它的香气清高素雅,它的茗水有清心提神、明目、通窍及散风之功效,有着独特的中药疗效,真谓是养身健体的天然绿色茶,扮演着一个风优雅士的角色,祖国的茶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璀璨的明珠,而作为祖国茶家庭重要的一员大别山茶,为祖国的茶文化,为弘扬中华民族廉美和敬之美德,默默地奉献着清纯的芳香。我敢说,如果当年茶圣陆羽能有幸来到大别山,品尝到那香雾弥漫的大别山茶,恐怕,他再也不会离开这里,他会陪伴那迷人的香茗,秀丽的山水,颐养天年!
大别山的茶,留客的茶。那株株耸立的茶树就像好客的大别山人一样,热情地欢迎八方来客。在改革开放的新世纪里,大别山茶以更香美的姿态走出大山,把大别山人的勤劳淳朴的风采,把大别山人善良好客、无私奉献的美德带给祖国大地,传遍五洲四海!
天色渐渐变得金黄,冬天里,太阳就早早地开始坠入群山的背后,夕阳淡橙色的阳光洒落在连绵起伏的山峰上,山峰呈现淡黄与深绿相互交融的斑斓色彩,仔细眺望,那一座座长着大片翠竹的山峰正披着夕阳的霞光,迎接着我们。我们快到终点—斑竹园啦!
斑竹园的确不负它的名字。这里的翠竹就比别处多一些,也许是喜爱竹子的山里人,特意把那充满诗情画意的斑竹大量地植在那大别山的腹地,让那挺拔、修长的斑竹用它那婀娜的身姿迎送着它乡比邻的竹客们。
看,那山坡上,昂首挺立着茂密的翠竹,山风袭来,翠竹摇舞,恰似绿雾萦绕峰峦,绿影婆娑,幽簧翩舞。再看那翠竹林里,竹挨竹,竹靠竹,亲密无间,枝挽枝,叶牵叶,似恋人,情爱绵绵。竹枝舞摆,竹声沙沙,似潺潺溪水,如雨打芭蕉,百鸟喃语,我仿佛置身在一个天籁音堂,满耳跃动着最原朴的仙音,感受着俊雅竹韵,任由那思绪的情风在历史的长廊里游荡,去翻弄那贤雅诗篇......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大诗人苏东坡将那翠竹栽植在栖身之处,栽植在自己的心屋檐下。“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一生爱竹、敬竹,傲岸正直的身影里总墨描着刚直翠竹,狂放不羁的性情里不断吟诵着风雅的修竹虚韵。在那一篇篇用心咏唱那颂竹诗篇中,我领略了祖国悠远的竹文化所特有的风骚。
望着眼前茫茫竹海,我似乎看见了,那勤劳善良的大别山人刚直不屈,谦和待人的俊美风范。在火红的革命斗争年代里,在革命红旗漫卷飞舞的岁月中,大别山人,就拿起那竹制的武器跟着红军闹革命,在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里,大别山人挺直了修竹般的腰杆,绝不向发动派低头弯腰,宁可掉脑袋也要保护红军伤员!那曾经滴洒过湘妃血泪的斑竹,又喷洒上了大别山革命者的鲜血。
大别山的斑竹是最顽强的竹。多少年来,尽管竹子花开,花落,那斑竹始终不断再生地下,生生不息。而那大别山人,就像这满山遍野的斑竹一样,永远挺拔在这巍巍的大别山里!
啊!大别山人将和这片茂盛的翠竹林一起,担负起山里人的未来和希望。大别山人正不断地用那风雅的翠竹,装扮祖国丰富秀美的竹文化,让那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竹制品装扮人们的美好生活!
告别·畅想
我们一行人在大别山紧张地忙了数日。每天忙碌碌的,总感觉时间过得很快。这也许是在大别山的秀美的风景里工作,心情愉悦,不知疲倦。繁忙让时光偷偷从我们身边溜走,也让我们的工作富有成效。
终于有一天,我们要告别这巍峨耸立的大别山了,要离开这红色的革命根据地,要离开这风光旖旎的人间仙境了!
在一个寒凛的清晨,我们一行踏着灰蒙蒙的晨光,又行驶在那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眼前朦朦胧胧的高大山峰,挡在正在初升的晨日前。大别山的晨日,升起起得晚,也许不愿看见我们离开的身影。
渐渐地,太阳在绵延起伏的山峦丛中,缓缓露出它的一丝丝辉光。起初,那微微探出山颠的日头那一丁点脸角是深橙色,渐渐地,橙红色的日头变得越来越大,脸庞也越来越白亮,橙色渐渐消退,如一个鸡蛋黄,在大山温暖的怀抱里,不断孵出成熟的光泽,又如一个婴孩的笑脸,滑润鲜嫩!啊!大别山的晨日正向我们挥洒最后一抹晨光啊!
大别山的红日,我要离开你了,大别山的红日啊,你能否再升得慢一些啊,我舍不得你啊!大别山的那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我会永远把你们珍藏在心中,我会让更多的人了解你,让更多的人拜访你!
离别了
血色红旗漫卷的大别山
那茂密的山林
曾响起过红色的号角
那翠绿的竹林
曾走过八角帽的矫健的身影
那崎岖的小路
曾插立过火红的樱枪
那满山遍野的红杜鹃
曾浸染过革命者的鲜血
你那漫漫曲径深深地印下了
千里跃进的脚印
你那陌上山岗埋下了赤诚忠骨
离别了
那巍峨雄壮的大别山
你用那宽厚的胸怀
孕育着华夏文明
你用那甜润的乳水
哺育了出多少英雄豪杰
你用那肥沃的泥土
养育着万家灯火
当新世纪的曙光
在你的峰巅升起的时候
当新时代的擂鼓
在你的崖涧上敲响的时候
那大别山的子民
将把你装扮的如天上人间
将把你打造的如人间天堂
(729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