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沟(何方)
代沟(何方)
代 沟
文:何方 编:飘忽的云
近日我在中山日报新闻微薄看到这样一则报道: 日前,全国大型少儿心理咨询热线 "知心姐姐"发布了最新调查报告,在对全国10多个省市的两万余名中小学生的调查统计发现,超过7成的中小学生心里话首选倾诉对象不是父母。心里话最想告诉父母的少儿比例,随着少儿年龄的增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不少中小学生最常用的倾诉方式是聊天、网聊、写日记等。相关教育界人士认为,这一现象表明孩子年龄越大,对父母在精神上的需求程度越低,自主意识越强。孩子有了心里话,不愿对父母说也折射出当代亲子关系的失衡。
小学生:一封信“惊动”了父母
日前,市内某小学的语文老师吴老师给四年级的孩子们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让孩子们给各自的父母写一封信,希望孩子们畅所欲言,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父母。
吴老师说,孩子们交上来的作业令她感慨万分,每个孩子似乎都有一大堆话想对父母说,而孩子们涉及的话题也五花八门,在众多的学生来信中,学生对父母的心里话主要集中在希望父母理解自己的想法,不要过多干涉自己的自由;要求父母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功课负担;希望父母之间不要冷战……
有一个班上,平时很内向的一个男孩在给父母的信中这样写道,“爸爸,妈妈,希望你们不要再吵架了。每次你们吵架后几天不说话,我都很害怕,也感到家里气氛很压抑。希望我们一家人能和睦地生活。”吴老师把这封信转给了他的父母,孩子的母亲看到这封信后忍不住当场落泪。“没想到大人之间的争吵会对孩子影响这么大,而这些话孩子平时从来没有对我们说过。”男孩的母亲说,我很震惊,孩子的思想会这么“成熟”,我以为大人之间的偶尔争吵,孩子不会注意,没想到对孩子造成了心理伤害,以后一定会注意。
“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想让我成才,所以给我报了很多课外兴趣班,书法、围棋、跆拳道、英语班,每个周末我的时间都安排满满的,但我真的很累,而且学这么多东西我真的能学好吗?我很担心。”小松的信引起了父母的反思,“现在每个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情,为了拓宽孩子的知识面,给孩子报了不少课外兴趣班,平时孩子很少对我们说不愿意去上,真没想到,这成了孩子心中的压力与负担。”
中学生:心里话不想和父母说
在市内某学校读高三的男生小陈说:据我了解,高中阶段的学生有了心里话很少对父母说,比如我们与异性同学之间的相处问题,在学习上考试成绩波动很大,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烦恼等等,我们会向谁说呢?一般我们不会和父母说。我们大多数会找同龄人或有相同经历的朋友说,或者在班级QQ 群上说一下,有的同学开了微博,会用写微博的方式来倾诉心里话。
“我们每天上学早出晚归,和父母见面的机会很少,有时学校通知什么事情,我都是通过留字条的方式给父母。”高三学生阿丽说,我真的感到和父母有距离感,父母常常不理解我们的想法,有些心里话和他们说了也白说,反而会遭到他们的训斥和数落。父母平时忙于工作,我们忙于学习,大家各干其事,都很忙,父母也没有时间去关注我们的情绪和状态,总之双方心理方面的沟通很少。
中学生阿婷则表示,考试成绩不理想,或与同学有了矛盾,自己会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诉说苦闷,一般每个星期都要抽空写一篇心情日记。有时也会上网和同学说,或打电话和以前的同学聊天。“父母不理解我们的想法,经常会唠叨,他们关心的只是我们的学习,很少会关注我们的心情方面,所以我们有了烦恼根本不会去和父母说……
孩子有心里话为什么不愿与父母说呢?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代沟。代沟是指子女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背弃父母原有的观点,有了新的见解而造成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差异。 代沟往往是因为年龄或时代的较大差异而形成的。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一昧蛮管,就大碍孩子的发展,年龄不等的人,生活圈子不同,接触的事物、人物各异,故此思想方法和行为也有差别。如果这种差别不加以改善而让它扩大,两代人之间便会形成一堵无形的墙,误会便容易产生。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世代隔阂,套用一句现代语言,即所谓“代沟”。
回顾自己教学生涯和教育孩子走过的路程,我认为代沟现象,是自然现象,本来十几二十几岁的年龄差就会有代沟,而现在,快节奏的21世纪,相差三岁,就会有“沟”。 便是所谓的:“三岁一代沟”。代沟现象不能全怪孩子,站在父母立场上大人们可能会想:子女从小不为生计担忧,很少体味人间疾苦,时间长了导致自我中心倾向。而父母一直含辛茹苦、受苦受累却又不被子女所理解。站在孩子立场上学生们可能会想:父母们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不重实质的教导,不理解我们想什么、要什么?父母只是以自己特有的家长地位,强制性地要求我们做我们不愿意做的事,压制了我们心中的各种想法。
代沟形成代沟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分为生理、心理、社会发展、角色差异等原因。代沟必然产生,有它好的一面(孩子在成长等等);有它坏的一面(不利于沟通)。
代沟是应该适当解决、又不能(不可能)完全解决的。沟通对两代都有利。沟通要适度、要打动内心、不要强迫。父母应该努力学习知识,预先了解子女的特点并努力把握时代特点和时代观念;不断学习进步;同时调整好身心状态,争取以乐观开朗和信任的面貌对待子女;不要过于浮躁,要有耐心,慢慢地学会去理解与关怀.,子女要体谅、关心父母,采用合适的办法引导父母了解自己,了解时代理念同时对自己的年轻和肤浅需要有清醒深刻的认识。不要因为父母一些观点跟不上潮流就做出不当的举动,要学会理解。要通过种种途径,做各种努力来跨越代沟、填平代沟。
可怜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谁不想父爱母慈,儿女听话,有出息?要想一家和乐,缩短代沟,需要家长做出更多努力,尤其是精神准备。及时沟通:交谈是最好、最直接的沟通方式,父母应主动创设谈话情境、营造交流氛围,多与子女“以心换心”。 宽松要求:适当降低对子女的要求。相互尊重:不要给孩子过分的爱,而要给孩子一片“情感自留地”。 学会接纳:对待子女我们应学会在接纳、容忍的基础上因势利导。
http://flash.bdchina.com/flash/flash/beibei66600825.s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