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序二:草根文学家园的寂寞行旅(天籁)
RE:《听雨》序二:草根文学家园的寂寞行旅(天籁)
几多关注,几经修改,“序”二终于定稿,感谢天籁,感谢天涯,感谢怡园居士等给予建议的文学风网站的主人们,站庆在望,《听雨》行将付梓,热切期盼着!
《听雨》序二:草根文学家园的寂寞行旅(天籁)
《听雨》序二:草根文学家园的寂寞行旅
作者:醉入天籁
文学风网站继去年金秋推出作品集《听风》后,又紧锣密鼓于二0一一年四月八日站庆五周年之际推出续集《听雨》。可以预计,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姊妹篇出书面世。
想想吧,一群散布祖国各地的草根阶层因了与生俱来的文学情结,不期而遇集结到洞庭湖畔、岳阳楼前文学风网站的旗帜下。那个身患癌症、年近花甲,执着追求并艰难实践的梁长伶(一缕清风)女士是他们当之无愧的旗手。无须讳言,经济大潮席卷一切的大背景下,文学、尤其是草根文学的生存和发展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当口。早就不是穷文富武的时代,网站的筹建和发展,信息的传播和点击、人脉的凝聚和交流、文章的写作、编辑修改、发表和结集出书,桩桩件件都凝结着清风大姐和她的管理团队甚至每一个文学风网站成员的心血和无私付出。这是一支充满凝聚力、富有理想、生机勃勃的草根网络文学队伍。他们是优秀公务员,是商界一员,是莘莘学子,是打工者一族,是山民村夫,无论谁都是普通文学爱好者。也许,他们没有骄人的业绩,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优越的生活环境,更没有卓著的声名。他们有的只是对生活的热望和对心灵家园固守的精神。路漫漫其修远,他们是文学长河中艰难凄绝的跋涉者。风起云涌,浮世尘嚣,他们站在时代精神的前沿阵地与国家和人民忧乐与共。独清独醒,生生不息,他们是传统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开拓者和坚持者。小草风貌,泥土气息,他们是地底奔涌的熔岩,绿色生命和蓝天白云的护士,他们是一群普通劳动者!
文学的理念和功能正在日渐淡出生活和视野,不管有识之士如何痛心疾首呐喊呼吁,也不管各类传媒如何变幻着文学的万花筒,一个严酷的现实早已赫然:文学是一锅煮糊的粥在不断散发着焦臭,其状惨不忍睹。色情低俗、奢华享乐却大行其道。这些东西普通劳动者是消费不起也不能去消费的。人们不禁要问,发展经济、刺激消费的终极目的难道就是为了这些?答案昭然若揭!人类如果一味沉溺于物欲享受,就会失去精神追求,而失去精神追求无异于一具行尸走肉,社会发展也将失去方向和正确目标。这些,不但传统历史文化已经证明,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实践也在生动印证着。那么,肩负起正本清源、求索发展重任的,文学应该首当其冲。文学风网站的人们正是这样一群清醒的追求者和实践者。几年来,他们的默默耕耘虽然不是成果显著,但至少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严肃的正确的,所有作品一律都是原创。据统计,他们创作和发表了各类题材的作品迄今共有11100余篇,其中诗词(包括长篇抒情诗、叙事诗)4000余首;散文(包括杂文、随笔)5000余篇;小说(包括微型小说,小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1000余篇。在国家、省市县各类刊物杂志上公开发表的文字200万余字;创作队伍中,成名作家十余人;崛起写作新秀数十人之多;优秀作品五十多篇(部)。是的,这些并不值得骄傲,与其他风生水起的兄弟网站相比也许微不足道。但这却是他们艰难文学行旅中坚实的履痕,弥足珍贵,可喜可贺。历史长河中,凡是钟情于文学创作并留下令人称道膜拜作品的,无不是一些寂寞艰难书生。因为寂寞,所以辉煌;因为艰难,才有不一般的人生。浮躁人世中,哪怕留下一字闪光也是智慧的缩影,也无愧于来到人世间走一遭。与那些叱咤风云、改天换地的伟人英雄相比,这些文学爱好者毫不逊色。因为他们努力的付出、他们辛勤的耕耘同样是在净化辉耀社会和人生。
文学风首次结集发行的作品集《听风》,是网络文学靠拢纸媒文学迈出的可喜一步,是文学风网站今后发展的奠基,虽然稚嫩却好评如潮,这是人们对她的爱护,是对一群怀揣单纯执着热爱的草根文学人的肯定。《听风》《听雨》虽然凝聚这群文学人的心血,在编辑成书过程中依然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们坚信:破冰融化过后一定是杏花烟雨江南的明媚春光!可不是吗?今天,我们站在洞庭湖畔岳阳楼前,缅怀先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有谁不神思激越?千百年的风雨成长着许许多多英雄豪杰,也成熟着底蕴深厚的湖湘文化,屈子风格离骚精神,三湘物华忧乐绝响!明天,我们即将奔赴韶山冲里领略一代伟人的胸怀和足迹,这一切都和着时代的风雨洗刷着尘世污垢也洗礼着我们的精神风貌!春种秋收,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还会远吗?
作者:醉入天籁
文学风网站继去年金秋推出作品集《听风》后,又紧锣密鼓于二0一一年四月八日站庆五周年之际推出续集《听雨》。可以预计,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姊妹篇出书面世。
想想吧,一群散布祖国各地的草根阶层因了与生俱来的文学情结,不期而遇集结到洞庭湖畔、岳阳楼前文学风网站的旗帜下。那个身患癌症、年近花甲,执着追求并艰难实践的梁长伶(一缕清风)女士是他们当之无愧的旗手。无须讳言,经济大潮席卷一切的大背景下,文学、尤其是草根文学的生存和发展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当口。早就不是穷文富武的时代,网站的筹建和发展,信息的传播和点击、人脉的凝聚和交流、文章的写作、编辑修改、发表和结集出书,桩桩件件都凝结着清风大姐和她的管理团队甚至每一个文学风网站成员的心血和无私付出。这是一支充满凝聚力、富有理想、生机勃勃的草根网络文学队伍。他们是优秀公务员,是商界一员,是莘莘学子,是打工者一族,是山民村夫,无论谁都是普通文学爱好者。也许,他们没有骄人的业绩,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优越的生活环境,更没有卓著的声名。他们有的只是对生活的热望和对心灵家园固守的精神。路漫漫其修远,他们是文学长河中艰难凄绝的跋涉者。风起云涌,浮世尘嚣,他们站在时代精神的前沿阵地与国家和人民忧乐与共。独清独醒,生生不息,他们是传统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开拓者和坚持者。小草风貌,泥土气息,他们是地底奔涌的熔岩,绿色生命和蓝天白云的护士,他们是一群普通劳动者!
文学的理念和功能正在日渐淡出生活和视野,不管有识之士如何痛心疾首呐喊呼吁,也不管各类传媒如何变幻着文学的万花筒,一个严酷的现实早已赫然:文学是一锅煮糊的粥在不断散发着焦臭,其状惨不忍睹。色情低俗、奢华享乐却大行其道。这些东西普通劳动者是消费不起也不能去消费的。人们不禁要问,发展经济、刺激消费的终极目的难道就是为了这些?答案昭然若揭!人类如果一味沉溺于物欲享受,就会失去精神追求,而失去精神追求无异于一具行尸走肉,社会发展也将失去方向和正确目标。这些,不但传统历史文化已经证明,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实践也在生动印证着。那么,肩负起正本清源、求索发展重任的,文学应该首当其冲。文学风网站的人们正是这样一群清醒的追求者和实践者。几年来,他们的默默耕耘虽然不是成果显著,但至少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严肃的正确的,所有作品一律都是原创。据统计,他们创作和发表了各类题材的作品迄今共有11100余篇,其中诗词(包括长篇抒情诗、叙事诗)4000余首;散文(包括杂文、随笔)5000余篇;小说(包括微型小说,小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1000余篇。在国家、省市县各类刊物杂志上公开发表的文字200万余字;创作队伍中,成名作家十余人;崛起写作新秀数十人之多;优秀作品五十多篇(部)。是的,这些并不值得骄傲,与其他风生水起的兄弟网站相比也许微不足道。但这却是他们艰难文学行旅中坚实的履痕,弥足珍贵,可喜可贺。历史长河中,凡是钟情于文学创作并留下令人称道膜拜作品的,无不是一些寂寞艰难书生。因为寂寞,所以辉煌;因为艰难,才有不一般的人生。浮躁人世中,哪怕留下一字闪光也是智慧的缩影,也无愧于来到人世间走一遭。与那些叱咤风云、改天换地的伟人英雄相比,这些文学爱好者毫不逊色。因为他们努力的付出、他们辛勤的耕耘同样是在净化辉耀社会和人生。
文学风首次结集发行的作品集《听风》,是网络文学靠拢纸媒文学迈出的可喜一步,是文学风网站今后发展的奠基,虽然稚嫩却好评如潮,这是人们对她的爱护,是对一群怀揣单纯执着热爱的草根文学人的肯定。《听风》《听雨》虽然凝聚这群文学人的心血,在编辑成书过程中依然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们坚信:破冰融化过后一定是杏花烟雨江南的明媚春光!可不是吗?今天,我们站在洞庭湖畔岳阳楼前,缅怀先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有谁不神思激越?千百年的风雨成长着许许多多英雄豪杰,也成熟着底蕴深厚的湖湘文化,屈子风格离骚精神,三湘物华忧乐绝响!明天,我们即将奔赴韶山冲里领略一代伟人的胸怀和足迹,这一切都和着时代的风雨洗刷着尘世污垢也洗礼着我们的精神风貌!春种秋收,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