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站庆出书文章(散文)

版主: 清风云想衣裳宁静致远

回复
清风
帖子: 4701
注册时间: 周六 7月 26, 2008 3:06 am

清风站庆出书文章(散文)

帖子 清风 »


21、创造感动之一
—2008湖南作家网怀化论坛会同裕园大酒店高椅古村文学笔会掠影
2008年4月12-13日,正是万树葱茏,大地一片翠绿的阳光四月,一群来自三湘四水的网络文化人,汇集在古城会同裕园大酒店,大家济济一堂,群情激昂,挥毫泼墨,载歌载舞,尽情抒发内心的情感,讴歌会同这块风水宝地!两天两晚的激情聚会,让我们有幸瞻仰了开国大将粟裕的家乡故居,参观了闻名遐迩的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会同高椅古村;有幸结识了更多的网络文化知名人士,聆听了长沙、怀化等各级文化领导的谆谆教诲和写作高手们的经验分享;也让我们有幸享受了裕园三星级大酒店贵客般的礼遇,受到向总的热情款待!
一 网络有真情,感动在身边
五溪山泉,一位怀化地区的普通网络文友,是本次文学笔会的主要操办者,他已于早两天来到会同。四月十一日中午,我与山泉妻赶到裕园大酒店,在大厅里第一次见到他,只见山泉高挑的个子,坚实的体魄,略卷曲的头发打理得非常自然。握手的瞬间,我感到了他的热情与诚恳。之后,两天的聚会,无论是高椅古村的采风,还是粟裕故居的瞻仰;无论是裕园就餐,还是驱车赶路;无论是文友的报告盛会,还是笔友的挥毫泼墨,我们都能看到山泉高大的身影与朗朗的笑声。他对文友的关怀,对大会议事日程的细节,考虑得非常周到。文友们来自怀化地区各个县市,火车汽车汇集会同,然后再驱车高椅古村,大家的安全是第一大事。电话里,山泉的叮嘱一声又一声,山道旁,山泉的哨声一次又一次,汽车内,山泉手中的标志旗挥动一回又一回:注意安全!小到文友们要昭示自己挂的胸牌、留作纪念要拍的照片;回家后能联系到的通讯录印制,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山泉无一不管,而且管理得非常精彩!目睹了两天来山泉踏实勤恳的工作态度,有条不紊的组织安排,让我由衷地感叹,网络有真情,感动就在身边!
怀化市作协邓宏顺主席堪称一位非常腼腆的文化领导人!采风时,他一点不张扬,默默与大家同行;活动时,他静坐一隅,毫不起眼;喝酒时,动静不大,也许在“埋头苦干”;就是轮到他发言做指示,也表现得儒雅谦逊!但就是这样一位文化领导,当他站在一个高度与文友们聊怀化文学历史,聊网络文学与纸媒体文学,聊文友们如何过度到纸媒体文学等等问题时,却文思如涌,滔滔不绝……
邓主席说,文学是自身的一种积累与感悟,文学与鲁迅的“路说”是反其道,地上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没有你的路啦!文学在历史长河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方面离不开继承,要精选去读,另一方面,要开拓,要进取,要发展,要深入生活。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这是一个矛盾重重的社会,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平台,是出好作品的时代,是出好作家的时代!
邓主席说,作家原本没有年龄限制,但三十岁上下的年轻者冲击力比较大。几代作家都在写,老作家新作家都在写,前者已经出过许多成果,形成了文字架,受到局限。步入任何社会,人们都离不开精神需求,西方的教堂,东方的礼堂、会议室,现代的卡拉OK, 是人们的精神需求,而文学之所以有如此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也是人们的一种精神需求。当代文化已不是当年般僵死,我们步入了一个真正百花齐放的新文学时代。
邓主席还提到,文学就是文字学,文字是一个符号。如今盛行的网络文学是不可忽视的一种文学式样,国家非常重视网络文学这种式样,因为它来得那么直接,那么迅速。当然也不要忽视纸媒体文学,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文学无止境,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在文学长河中,要想有所建树,永远是一个努力的方向!
邓主席言辞恳切地与我们谈到投稿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体现一位老作家对年轻一代的殷切关怀。最后语重心长地说:“人一辈子都在路上走,生命有终结,而事业永远都是在路上……”
听完邓主席一番言辞恳切的发言,我们内心充满激情,充满感动!我想,他的人格魅力,他的博学,他的海纳百川,会影响一代网络文学爱好者,也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网络有真情,感动在身边!
最是让人感动的是,走进会议,我们就收到怀化苗族作家张盛斌赠与的散文集《内心的花朵》,捧在胸前,爱不释手;步入会议大厅,刚刚上座,只见花明居士怀抱一大叠自己的创作佳集《情醉侗乡》,原来又有签名赠书活动。昨晚丁枫讲过上次笔会,激情作家大街停车,车尾签名盖章赠书的故事,原来主人公就是闻名侗乡的作家花明居士!会同小小记者手捧笔记来到会场参加学习,适逢签名赠书,好不积极,一个个自觉排队参与。这一点一滴,这一幕一景,清风为之感动!商业化的今天,我们能走进一片文学净土,收到如许惊喜,我感动;会同文学后继有人,我亦无比感动!湖南会同,一群文学网友真情付出,创造了人世间无比的感动!
22、创造感动之二
二 牛车穿越时空, 侗乡感动于怀
此次会同文学笔会采风的第一站,文友们要穿越历史时空,去会同侗乡古村“高椅”拜谒明清遗风。汽车行驶在蒙蒙细雨的乡间公路上,思绪也在起起伏伏。我曾经造访过号称天下第一古村的岳阳“张谷英”部落,也游览过苏杭著名小桥流水人家的古老“乌镇”,在我脑海里留下的印象,所谓古村古镇,无非不过就是一些古老的民居民宅,加上街头巷尾招揽叫卖的商贩,交织现代商业打造出来的旅游景点而已。但待我乘载时空隧道这趟古老的牛车,倘佯在高椅村落的墙峰瓦楞之间,举头仰望清代斑驳月,低头俯瞰明时青石径,随处可见诗书路,满眼满目忠骨魂,此时此刻,我兴奋了,陶醉了,感动了!
久远的年代,古老的年轮,高椅的历史,我们无法想象,此时暂且不论。站在山巅古槐岔道,俯瞰高椅村落全貌,不得不令人赞叹,好一个高椅,原来是一颗依傍于巫水河畔渊源流长龙脉中的明珠!远眺高椅村落,黑压压一片青瓦屋脊,仿佛栖息在万山翠椅中的一只鲲鹏大鸟,几经风雨搏击,曾经翱翔盖世,曾经辉煌雄壮,却也曾经沧海桑田!她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近水者,近财也,好就好在这一弯碧水,一袭玉带,农耕文化时期,这水,乘舟载船,商贾往来,富甲一方,造就高椅多少富庶人家!
近了近了,摒住呼吸,漫步高椅,那青色石径,逶迤蜿蜒,曲里拐弯,恬静幽雅,仿佛将我们带进了远古的年代;那竹篱菜园,青葱满目,菜花青茎,含笑挥手,仿佛尽情雀跃喜迎远道来客;那绵延的马头墙,青砖斑驳,高大壮观,纵横交错,仿佛曾经为主人五百年忠于职守;那民宅民房,青瓦覆盖,窗雕墙画,古色古香,仿佛在向我们讲述久远的故事……
来了来了,迈进一户户门匾彰显有“关西门第”“耕读传家”“清白世家”的大门,路过一幢幢标有“清白堂”“醉月楼”“一甲凉亭”的建筑,我们小心翼翼聆听导游翻开历史长卷。当年那关西门第家族繁荣昌盛的富贾商史;那女子学堂的从容快乐篇章;那醉月楼前翘首祈盼的红绣球;那斑驳板墙墨迹的入木三分;那张贴在厅堂的远方捷报;那照壁上方色彩斑斓的绘画;那居室门雕、格扇、栏杆上的雕龙画凤;那抗元英雄“麻原太婆”浴血奋战的故事……无不将我们卷入明清画卷,感动澎湃于高椅侗家先人的知书达礼,清白坦诚,英勇骁战。
穿过一条青石小路,迈进一幢标牌刻有“入木三分”的古宅,驻足正屋厢房的板壁前,那是当年四老爷的居室。百余年风雨沧桑,阶前土墙已驳落,房中木柱上的一幅对联,那写字的宣纸早已烟消云散,墨迹却依然清晰可见,上联“堂前珠履三千客”,下联“屋内金钗十二行”。那是当年四老爷新婚燕尔,财大气粗,彰显家财的牛气之作,可以想见那时的四老爷之家,人声鼎沸,宾朋鱼贯,人丁兴旺的热闹场景。
路过一座早已了无人迹,杂草茂盛的古宅石阶,它的独特之处让我惊叹!这是一座造型颇具匠心的石阶,愈往上,石级愈宽,何为?我抢先拾级而上,虔诚缅怀高椅古人设计的良苦用心。原来,一级一级往上走,稳步回家心情是愉悦的;一级一级往下踏,越走越艰难,越走越怕摔跤,那是预示离家的艰难,在外的困顿,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高椅先人用石级做比,教育游子永远不要忘记家乡父老的殷切之心。
在另一处古宅内,欣赏过清代建筑工艺门匾窗镂上的雕花飞禽走兽后,我们见到墙壁上历经百年,来自长沙学堂的捷报,那里记载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呀?原来房屋主人一生发奋,积累万贯家财,成为富甲一方的财主,但三个儿子却目不识丁,家父亦想寻找门当户对的儿媳,最后相中陇里穷困潦倒老秀才之女。一日,主人设宴款待亲家,满桌酒菜佳肴,因地不平而摇摇欲洒,财主急忙呼内人取出四枚银锭垫稳桌脚,酒过三巡,秀才不语。改日,老秀才微备薄酒,一桌粗茶淡饭,礼待财主亲家。秀才在此之前,将自家好好的方桌脚,锯成高低不平状,酒菜上桌欲洒,老秀才唤出四个儿子,四个读书郎,跪垫四脚,从容用餐会晤完毕。财主翻然醒悟,从此鼓励儿孙学堂念书,朝廷应试,直至捷报频传……
迷恋于高椅的时空故事,我沉浸在巫水河畔的栋栋古宅民房穿梭,如饥似渴,流连忘返。忘了观赏蓝幽幽一清见底的玉带河水卷起的涟漪;忘了欣赏那堂屋里悠闲自在的老婶大妈对我们友善的微笑;忘了瞅一眼那水田里辛勤农耕的老汉与水牛;忘了拉一拉啁啾嬉笑可爱天真的高椅明清后裔……时空隧道的牛车就要止步,我也要下车继续赶人生之路,无论走多远,高椅,你将永远在我心目中,高椅的故事融入我的血液里,我不是侗家后裔,但我也是湘西的一分子,高椅,我为你感动,我为你讴歌!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