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仙山白佛堂(紫藤花)
五仙山白佛堂(紫藤花)
五仙山白佛堂
文/编:紫藤花
今天一看日历,下个月就是四月初八了,是佛诞日,也是我们这里享负盛名的"白佛堂'盛大庙会日,去年我和梅姐、萍姐、云妹几个朋友结伴去赶了这一年一度的盛大庙会。来山西三十多年了,去过山西的很多名胜古迹,五台山、平遥古城、乔家大院......却唯独对这五仙山的“白佛堂”念念不忘。
"白佛堂"位于山西省定襄县城东北隅70里许的五仙山,距北涧村(现名继成村)东南20里许,海拔1633米,始建于北魏或北魏前,古时并不叫"白佛堂"距史料<开凿碑记"中云:"古曰福田寺,东宣和间,有造碧玉像者,始名白佛堂也,"它最奇特之处是佛、道、儒三教的神像都塑在此寺中."白佛堂"以其悠久的文化历史和精湛的石窟艺术,2004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进山拜佛就得有个拜佛的样子,头两天就开始做准备了,平时梅姐她们几个也总去店里看我,可这次却不同,好家伙,一见我那个亲热劲就崩提了,那糖衣炮弹一个劲的冲我发射,正被她们俩砸的是晕得呼,美滋滋的时候,她俩的庐山真面目可就露出来啦!原来是看重了人家佛家用品店里老板娘叠的三色莲花了,说这三色莲花佛祖菩萨最喜欢,非要我去学来也叠几套,唉!没办法,谁让她们夸俺是心灵手巧,天下无敌的巧媚娘呢,不能辜负了这姐妹俩的一通糖衣炮弹啊!怀着惙惙的心情来到了那家佛家用品店,买了红黄绿三色纸,然后就跟老板娘商量可不可以教我叠三色莲花,没想到老板娘很爽快的就答应了,哎呦喂,还是好人多啊,在老板娘认真的教授下,我十分钟学会了叠这三色莲花,回到店里就开始忙活着叠了,整整用了一天的时间才把我们几个人的全部叠好,等她们看到的时候,都是栩栩如生的一朵朵盛开莲花啦,嘿嘿,不愧是巧媚娘吧!
到了四月初八这天,我们是早上三点钟起床,三点半云妹的老公开车送我们去的继成村,我是晕车族,在家提前就吃了晕车药,所以上车不一会就迷迷糊糊睡着了,等醒的时候已经到了继成村,车只能开到这里了,剩下的几十里山路就只能靠我们的双腿爬上去了,萍姐的老奶奶就住在村子里,我们把给老奶奶买的一些营养食品放下就赶紧出发了,临出门时老奶奶给我们每人一个小棍子,说爬山没有它可不行呢,它可是顶着大用呢。还嘱咐我们,下了山一定要回来吃奶奶做的农家饭咧。
正式出发了,我一看表是早上5点,我们将必带的物品,分别背了,出继成村南方,山路渐渐崎岖起来,这羊肠小道只可以容身一人走过,只见漫山怪石嶙峋,草青林翠。路两旁尽是翠绿的油松林,林间翠鸟啁啾,不时有几只苍黄色的野兔从林间窜过。路越走越难,见次登高,真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萍姐走在最前面带路,不愧是山里长大的孩子,走起山路来真是脚下生风,不一会就和我们拉下了一段距离,头天临来时同学兰去店里看我,还说我,就你那小体格,爬那么远的山路,可别半道返回来,我一撇嘴,冲她说:“切,你个臭丫头,忘了我在学校的时候是长跑健将了?体格棒着呢!”我可不是瞎吹,事实胜于雄辩,我紧跟萍姐后面,一点都不含糊呢,嘿嘿。
大家都出汗了,好不容易登上雷公脑,雷公脑海拔1632米,从雷公脑俯视,百里山河尽收眼底,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恰巧,一架飞机从头顶掠过,机翼上的标志看得一清二楚,大家惊呼:果然是“离天三尺三了”。难怪清代诗人郭岚登上雷公脑时,仰上摩荡青云,感慨之余,诗兴大发,留下了“摩荡青云天咫尺,不知人世有瀛洲”的佳句。
我们沿着蜿蜒的山径继续前进,峰回路转,误入迷津,幸有菩萨点化,才使我们又入坦途,大自然的造化,果然神奇,巧夺天工,那白佛堂山门外,屹立着一尊惟妙惟肖的指路菩萨,只见这菩萨平伸双臂,遥指山门,又好像是欢迎着我们的到来,张臂拥抱。我们顺着仙人左臂所指方向,就会看到南天门。
南天门位于山门外百米处,登峰远瞻,群峰层叠,茫茫苍苍,滹沱河沂麓而过,倒真像一条玉带,围在半腰,虽然河远在十余里外,望之倒像就在眼前,置身于此,真有点飘飘欲仙了,远处白云拦山,峡谷间淡雾缭绕,真是“绿草浸染千嶂翠,林梢又闻鸟叫声”。近眼处,古木参天,林啸若海涛,朝远看,峰峦叠嶂,苍苍茫茫,清风拂面,馨香满鼻,令人心旷神怡。
转过山弯,白佛堂一角已映入眼帘,神往已久的宝刹,已不再是幻觉了。此时一看表是早上八点。
步入庙院,首先看到的是巍峨壮观的石殿,正门上方,挂着史进前将军亲笔书写的牌匾,蓝底金字,映衬着四个“白佛石殿”的大字,赫然入目,笔体流畅,雄浑,更使古殿生辉。石殿凿建于千仞绝壁上,整座石殿的造型,全仿木结构式样,飞檐斗拱,滴水脊兽,精工细作,浑然天成,殿门外两侧两根雨围粗的蟠龙石柱,支撑着大殿,柱子上雕有两条巨龙,须眉威严,大有腾云吐雾,欲上青天的气势。石殿坐北朝南,进深七米,高约五米,南北长十米,释迦摩尼端坐殿中,四尊协待菩蒴分列左右。十四尊罗汉佛环殿壁而立,数百尊小石佛分布在洞顶的伞形顶壁。石佛或卧或立,姿势优美,情态各异,惟妙惟肖,是典型的明代人物造型。
殿院内三株千年松柏苍劲挺拔,记载着岁月的沧桑,殿左数步,有一洞穴,窟内西壁有一眼寒泉,泉水清如明镜,这就是白佛堂的圣水,这洞窟便叫“圣水洞”。石殿以外的平台院落中有木结构建筑,观音庙、龙王庙、关帝庙、药王楼、钟鼓楼等,形成了以白佛堂石殿为主的五仙山寺庙群,隶属五台山佛教管理的分支寺院。
我们一行,进入石殿,正赶上佛事活动进入高潮。众喇嘛、和尚、居士、善男信女,拈香膜拜。我们也拈香随众跪拜。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令人忍俊不禁。
朝拜完毕,稍事休息我们就准备下山了,在山门外我们大家还留了影,来的时候只顾着赶路,也没仔细观赏路两边的风景,回家的路上可就不同了,不但领略着山路两边的美丽风景,还听萍姐给我们讲解这大山里的天然宝贝,路两边开着好多红的、白的、紫的、黄的不知名的花儿,漫山遍野山花烂漫,萍姐告诉我们,可别小看了这些漫山遍野的植物。它们当中有各类药材上千余种,名贵药材不下数十种。主要有桔梗、猪苓、黄芩、柴胡、窜山龙、五灵脂等,还有山羊野狍、蘑菇蕨类,好家伙,真不愧是一个天然宝库。
看着山路两旁油黑的沃土,我想起来背包里还有两个大塑料袋呢,赶紧带点这沃土回家,我得把我那盆大叶兰换上这五仙山肥沃的营养土,梅姐她们几个也跟我一样一人提了一袋这油黑沃土回家。
翻山越岭几十里山路,中午12点半回到了萍姐老奶奶家,九十高龄的老奶奶是耳不聋眼不花,萍姐说:在这村子里活到八十多是很普遍的,像老奶奶这样九十多的也有好几位呢,真是名副其实的仙山仙水,养育着这方淳朴善良的老百姓。老奶奶已经在大门口张望我们了,院子里已经为我们准备好洗脸用具,就等我们洗漱好开饭呢,老奶奶非要我们把鞋都脱了上炕吃饭,说这样可以解乏,盘腿在炕上一坐,哎呦,那个舒服,看着老奶奶自家种的谷子打的小米熬出的那黄澄澄的小米粥,自家香椿树上摘的香椿炒的自家土鸡下的土鸡蛋,自家种的土豆炒的醋溜土豆丝,还有从五仙山上采的银盘菇做的小鸡炖蘑菇,听老奶奶告诉我们,那可是菇中上品,晒的再干,也不发硬,颇有油性,清香扑鼻,这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再配上老奶奶做的棒子面贴饽饽,哎呀,这顿饭吃的那个香啊,那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吃完饭正好云妹的老公来接我们了,和老奶奶依依惜别我们踏上了回家的路,车开出老远了老奶奶还在频频向我们挥手,不由得眼睛里有温温的液体流淌下来,再见了老奶奶,再见了五仙山,再见了白佛堂,如果有机会,欢迎朋友们来这景色幽美,气候宜人,让人流连忘返的五仙山白佛堂游览一番。
请点“紫藤花”欣赏文集
文学风家园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