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服,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威风(岳阳周)
警服,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威风(岳阳周)
警 服
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威风
文章: 岳阳周 编辑:一缕清风
=400) window.open('showpic.html?url=http://upload.ourgame.com/bbs/upfile/20 ... 5ulpq8.gif');" src="http://upload.ourgame.com/bbs/upfile/20 ... 5ulpq8.gif" onload="if(this.width>'780')this.width='780';" border=0>
日前,一公安机关正科实职的同学与我讲起一事:其夫人欲去超市购物,但大型购物场所的“三只手”让夫人生怕,力邀警察郎君同往护驾,警官抽空前往超市陪夫人,回家后发现自己的手机被盗了。我问同学被盗时可否着警服,同学回答没有。同学还说,现在公安机关的民警,除执勤和机关特别要求外大都不着装,理由是不着装更自由、更潇洒。我听后木然,原来,民众敬仰和寄望的威风警服却成了这些当披者的累赘,难怪小鬼横行,只因钟馗们换了道袍行头! 在七十年代,农村孩子鲜少见到民警,那时的公安民警着白衣蓝裤,戴五星镶嵌的大沿帽。民警下乡,小孩们几乎窒息,大人们亦毕恭毕敬的仰望,民警调查案子时,受访的民众绝对的配合与支持。那时的民警是孩子们的梦想,是社会可以依靠的保护神。 而今,民警改叫警察了,忽略了“人民”二字的警察似乎没有了先前的威严与尊重,警察也和万千行业一样,只是一个职业的称谓了。警察还是民警,职能还是一样,可是,威慑力大打折扣了。当社会问题日渐突出时,警察们在抱怨:人口剧增,警力不足,社会复杂,待遇不高,风险过大,装备不精。而当年,一个县不过数十名民警、几台破警车,管理的范围和人口不比当今小和少,但是,原来的民警似乎不会在条件、待遇、风险上做说明,他们拼的是性命,拼出的是成绩,当年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不是传说,当年的凶案难逢难遇,而今却是随时可能;当年的人们以犯罪为耻,而今的人们却将被判当炫资;当年的人们敬重民警,而今的警察羞言职业。时不三十年,警察的形象缘何一日千里呀! 时下的警察不愿着警服是不争的事实,当访过公安机关的人们都会发现这个问题,尤其是副科实职以上的民警,除上级有要求必须着装的外,几乎不论工作和生活场所一律不着装。余以为,民警不着装是犯罪分子肆行的温床。对于任何作案者来说,侥幸逃脱犯罪制裁是他们的心愿,谁都不敢公然叫板法律,但是,犯罪分子作案时最忌讳的还是碰上公安民警——奇志大兵的相声里曾描述过:那个开救护车的给我注意点,没事拉什么警报咯,吓得老子一滚。无论哪类罪犯,惧怕公安民警是他们天生的本能。在一个市级城市,各类警种数千人,如果都能着装的话,人们放眼便能发现警察,着装的警察一则可以威慑犯罪,二则可以方便人民群众投案报案,民警着装是社会安全的需要,是人民的需要! 警察为何不愿着装?无外乎四种原因:一是不愿多管闲事,这类思想不着装的警察应该居多。在辖区、责任、是非等意识的左右下,这些警察本着“自扫门前雪”的心态,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的,缺乏大局意识,缺乏服务精神,不能将警察保国安民的宗旨发扬光大。二是虚荣心作怪,设施警衔制后,警服上的星星杠杠区分了民警的级别,而没有细化的警衔让一些“小警官”不舒服了,比如一个30岁的所长,他的警衔最多只挂三级警督,而一个40岁的普通民警,他的警衔可能是二级警督,这样的比照让那些“官”们显得无颜面,若非如此,怎么越是那些实职的警官越不穿警服?三是民警缺乏自律,我国的警察条例、五条禁令都是约束民警的法器,严格要求了民警的行为。为了逃避监督,一些民警尽量不穿警服,穿上便服的民警也和常人一样,自由出入娱乐场所花天酒地,和市井泼皮赌博斗狠,无所约束的民警是影响警察形象的元凶。四是不爱民警这个职业,有些民警身在曹营心在汉,仰慕的是权钱物欲,甚至自己看不起自己的职业,所以长期不着装。 别与警服过不去,别让威风警服凉在角落中。民警不着装,贼人长了胆,市民心里慌。维护社会安定,每个民警都该用心对待,警服是震慑犯罪的法器,警服是平民眼中的灵符,警服是警察自律的咒语,警察是社会的长城,若得民生安乐,警察还是人们景仰的神。
文学风网站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