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酷暑,寻梦到婺源(李小嘎)
逃离酷暑,寻梦到婺源(李小嘎)
逃离酷暑,寻梦到婺源
文:李小嘎:编:静若水
关于婺源的视觉感受,来自于发烧友们的照片“江南”和“无梦到徽州”, 山水,茶月,人犬,诗花……水粉般的质感和意境,一个全然仿如梦境的世界。于是我相信,婺源的诗意不是语言足以描绘,它,适宜寻梦。
盛夏之日,倦意萦兮,睁开朦胧的眼睛,目及处,却没有招牌油菜花的衬托,而那是一望无际的绿,夹着阳光在微风的蛊惑下,撩人的扭动着,这充满生命张力的绿意安宁了我原本因酷暑带来的躁动的心绪,让人心旷神怡得醉。我以为,自己掉进了一片名为绿色的海洋,本想畅游,无奈不谙水性,眼看绿浪来袭,依依不舍地朝那一头的大山深处,奔去。
气,微喘,还未来得及站稳,一阵清新自然的凉风扑面而来,身心,顷刻透凉,我差点儿要打一个踉跄,在明媚的阳光里绕了个圈。感觉空气,恍如涟漪般荡开,一层一层地轻柔过我的脸,弥漫着大自然独有的芬芳,沁人心脾。
微步,沿路寻幽,然而,方才的冒失还是惊动了林中鸟儿,冷不防的在头顶“嗖”地飞过,划破了原本的安然,热闹,骤然而至。向来厌烦闹市烦嚣的我,竟不觉吵,和着节奏哼起了平日爱唱的小调,平添一串欢快的音符。在热闹的包围中,我甚至还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心脏的跳动,好不神奇。
瞭望,一汪汪碧池镶嵌在崇山峻岭之间,倒影着一张张洗尽铅华的素颜,五彩纷呈,举手投足间便能触摸,但却不敢轻薄,生怕亵渎了它的圣洁。池边有许多大块青石,历经无数次山水冲刷,暴露在外的部分光滑清洁,我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忍不住干脆躺了下来,真真切切地来一次与大地连为一体。看见鱼儿融在池中悠哉游哉,多么惬意,不由得心生羡慕,竟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与池鱼是心心相通的,迷恋地看着他们,不自觉地把自己物化成鱼。不料,鱼儿不买账,一倒头,消失在碧绿里。我下意识地迈步追寻,脚,便碰触到无限清凉,溅起了无数碎玉碧涛。
“小心!”我分明听到一声为我担忧的惊呼,一张阳光微笑的脸堵在面前,一只手被拉着,另一只手也被拉着,脚还留有凉意,却是稳稳地站在一块石墩上。环顾四周,发现自己原来已站在一条碧带般的河流中央,我们许多人,手拉着手连成一线行走在矗立在河中的石墩上,正横跨河面。不远处,一座宏伟的廊桥直逼眼帘,浑身彰显着历史的矜贵,沉淀着悠久的气息。桥的两边,青山如黛,碧水澄澈,茂密的芦苇旁若无人的生长着。天空湛蓝无垠,如同没有任何杂质的水晶;一朵朵无暇的白云悠悠地飘荡着,自在而舒展。水中倒映着青山、白云、远处的村庄,使人觉得似乎步入了神话世界,飘摇如诗: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徐志摩。
是廊桥遗梦的浪漫还是闪闪红星的印记?感到酣梦压在睫毛上的重量,我恋恋地闭上了眼睛。梦里,碧带河在我的枕边流过,在这里散作千年墨韵,诉说着千年的梦。
古朴沧桑的徽州文化气息带着历史的体温拂面而来。那一条条青石铺就的千年驿道,那苍遒雄浑的严田古樟,那随处可见的碑刻断碣,那青苔丛生波澜不惊的的古井,那散布于十村八落岁月悠长的明清古居,那浮现在飞檐翘角墙头屋顶上的宛若生灵的“三雕”作品,凝固成一幅幅古色生香的古徽州文化长卷,向人们述说着这里千年的兴衰与变故,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千年延续的一条清晰的脉络。千年间,接天地之神韵,润岁月之甘露,拥山水之灵气,愈久弥香,俨然一处浑然天赐的仁者智者相乐不舍的世外桃源,惊艳得让人失语。
我以我心抒我臆,酣梦中等来耳边一句:这一站,婺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