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烈士陵园鸟唳(巫资华)

版主: 清风云想衣裳宁静致远

回复
醉入天籁
帖子: 1405
注册时间: 周二 11月 23, 2010 3:06 am

RE:七绝*烈士陵园鸟唳(巫资华)

帖子 醉入天籁 »

巫资华先生的七绝写得愈发好了,看得出字斟句酌外,还特别讲究章法。本来,七绝四句话于方寸之间要聚焦时空物象,凝聚诗人万千浓情,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这只是对一般写手而言,对律绝大家就简单得多。巫先生学诗时间并不长,只是对生活特别认真。一丝一缕关乎忧乐,一得一失宜乎精神,郁积于心成块垒,于是乎左冲右突,总在寻觅宣泄的突破口。而绝句是最宜表达这种感于物象,触景生情,追思把玩的绝好文字。起句(也叫领句)相当于七律的首联。“遥闻夜鸟唳陵丘”提起叙事线索,为该七绝的总纲。中心词是鸟唳陵丘,是主谓宾完整单句。“遥闻”是诗人所处之此点,陵丘是鸟唳所处之彼点,两点当有一定距离,所以用一形容词“遥”正恰当也。时间当是入夜时分,万籁俱寂的环境。这里的鸟似乎应是猫头鹰、夜蝙蝠一类,这种鸟昼潜夜飞,活动场所多在“陵丘”等地,不知这“鸟”被何物惊飞,发出凄厉的啸叫,加上夜的静。唳,这个动词特别传神,是那种尖利的,惊怵的,令人毛骨颤栗的声音,听起来惊心动魄外还给人不祥的预兆之感。首句交代时间,设定环境,渲染气氛,可谓字字凝练,无一闲笔,足见诗人驾驭文字的功力。
醉入天籁
帖子: 1405
注册时间: 周二 11月 23, 2010 3:06 am

RE:七绝*烈士陵园鸟唳(巫资华)

帖子 醉入天籁 »

绝句的第二句叫承句,相当于七律的颔联。它的作用是承起句,或具体描述,或深化意蕴,是起句的延续,一般情况下,如果是叙事,就已经昭示了事物的全貌,如果是写景,全部的物像也都浓缩进来了,但绝对不会在承句抒情。如这句“声也惊心意也稠”,声字承起句的“唳”字,具体描述这种声音的是“惊心”,意境推进了一层。但这还不够,“意也稠”既是“唳”这一物象的自然反应,又将“惊心”的效应进一步观照于人心。物我凝成一体。至此,起承句完成了既定的叙事、写景、笼括时空物象,同时也奠定了主题意蕴。然而对绝句或律诗来说,这仅仅做了一半事,而且是基础性的事情,真正要出诗意,出格调、抒情怀的任务就理所当然地要由转句来承担。请看巫资华的转句:“许是英魂多感慨”,许是,也许是,可能是,副词“许”以揣摩猜测的语气来陈述,表面上看来是诗人拿捏不定,实际上既足见诗人的智慧,又为起承句做转连意,等于用了一个设问句,起承句为什么是那样呢,大概是这样的原因。这就是以疑问句表示肯定语气的妙用。假如改成定是,那样气场便因不继而生涩武断。接下来也是,“英魂多感慨”,你能具体把握到英魂们为什么感慨,有哪些感慨么?这是说不清道不白的,所以干脆不细说,不具体深入,给人留下如许想象的空间。英魂,具指那些为穷人打天下,在历次革命斗争中牺牲的前辈英雄,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诗人的“此点”离陵丘“彼点”不太远,彼点就是烈士陵园,英魂安息之所。到此,转句水到渠成的完成了,抒情格调鲜明,追思益远。直接可以到了结句(也叫合句):“当年热血为谁流”,这里应该用问号来加深隽永的意境,但诗人用了句号也不无道理。注意,结句一定是转句的顺延,一定是整首绝句的作结,此二项缺一不可。到这里回答了转句的感慨,感慨什么呢?诗人不明说,只是借英魂的口来回答,,但也不是直接回答,而是用“当年热血为谁流?”的问句直逼那些糟蹋革命胜利果实、擅自改变革命性质和方向、身居高位的贪弊饕餮者,带有强烈的谴责和愤怒意味,从而将这首绝句的意境推向了一个崭新高度。
纵横天下
帖子: 291
注册时间: 周三 5月 23, 2012 12:36 pm

RE:七绝*烈士陵园鸟唳(巫资华)

帖子 纵横天下 »

感谢先生总是这样给我支持!诚愿多得先生指导。
纵横天下
帖子: 291
注册时间: 周三 5月 23, 2012 12:36 pm

RE:七绝*烈士陵园鸟唳(巫资华)

帖子 纵横天下 »

感谢“飘忽的云”精美的编辑,辛苦啦!
醉入天籁
帖子: 1405
注册时间: 周二 11月 23, 2010 3:06 am

RE:七绝*烈士陵园鸟唳(巫资华)

帖子 醉入天籁 »

加精推荐!
纵横天下
帖子: 291
注册时间: 周三 5月 23, 2012 12:36 pm

七绝*烈士陵园鸟唳(巫资华)

帖子 纵横天下 »




































七绝 烈士陵园鸟唳


文/巫资华 编/飘忽的云



遥闻夜鸟唳蒿丘,梦里惊心梦外愁。


许是英魂多感慨,当年热血为谁流。






http://lgqxxy.16789.net/domName/lgqxxy/ ... 977124.swf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