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情怀(老山)审核:何方

版主: 清风云想衣裳宁静致远

回复
清风
帖子: 4701
注册时间: 周六 7月 26, 2008 3:06 am

RE:老房情怀(老山)审核:何方

帖子 清风 »

一路走来一路回忆,几十年前的老屋老街道已经不复存在,新修的马路宽敞豪华,新建的街道便民利民,好一个欣欣向荣的新城市景象!
清风
帖子: 4701
注册时间: 周六 7月 26, 2008 3:06 am

RE:老房情怀(老山)审核:何方

帖子 清风 »

清风推荐加精本文!
纵横天下
帖子: 291
注册时间: 周三 5月 23, 2012 12:36 pm

RE:老房情怀(老山)审核:何方

帖子 纵横天下 »

故土难离!拜读了!
荆棘鸟
帖子: 1250
注册时间: 周四 11月 26, 2009 4:06 pm

RE:老房情怀(老山)审核:何方

帖子 荆棘鸟 »

过去的岁月值得怀念,因为一起的奋斗、一起经历的点点滴滴,未必真是希望去住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大雨的房子,再去过那样辛苦的生活。所以,再怀念、再念旧、还是回到大道慢慢向前。
老山
帖子: 38
注册时间: 周日 10月 21, 2012 1:06 am

RE:老房情怀(老山)审核:何方

帖子 老山 »

Quote引用ID编号为49389,称呼为荆棘鸟于2012-06-07 14:33:47发表的 :过去的岁月值得怀念,因为一起的奋斗、一起经历的..
是啊,我的女儿在外地参加工作之初,我就给她买了楼。人还是要往高处走的好。
老山
帖子: 38
注册时间: 周日 10月 21, 2012 1:06 am

RE:老房情怀(老山)审核:何方

帖子 老山 »

Quote引用ID编号为49257,称呼为清风于2012-06-01 23:36:59发表的 :一路走来一路回忆,几十年前的老屋老街道已经不复..
是啊,身边的变化和向上的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感谢大姐的推荐。
老山
帖子: 38
注册时间: 周日 10月 21, 2012 1:06 am

老房情怀(老山)审核:何方

帖子 老山 »




















































































老房情怀

作者:老山 编辑:何方


























星期天,和妻子去新开路散步,路过已拆迁的老宅,在遍地瓦砾、高低不平的地上,努力寻找三十年前的老宅。寻了很久,妻忽然指着一堆苇草说:这儿就是咱家的老房。
三十年前,单位在新开街分给我一套低矮陈旧的两间老房,房子大概有五六十年的历史吧。外墙皮用青砖砌成,内墙是二公分厚的松木板,中间夹锯末子。由于房屋低矮下窑,从窗户上亮子可以平视外边的路面。没结婚生女前就一直住着,上楼后又留给了双亲。
在那里,与左邻右舍和睦相处的时候多,但为了垫院修路,特别是排水沟的问题而争争吵吵的时候也不少。娶妻生女,送别二老……不知不觉中,三十年过去了。棚户改造时,把老房连同窄小的院落夷为平地。下窖的房,积水的院,凹凸不平的路,还有被戏称为“贫民区”街区都不复存在了。再过一年多,这里将是楼房林立,平头百姓从此由“地下”转到“地上”,入住新家园,也成为“有楼一族”了。
老的新开路自北至南呈马鞍型:老新华书店处最高,小红楼处低洼,过了老工会又是上坡。夏天里,路两旁的房子下窖,住户的房檐和路面一般高,一下雨便灌进下窖的房屋里。
记得1986年的夏天,雨下得特别勤,三天一小场五天一大场。一下雨,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四邻八舍,老老少少齐上阵,那情景着实让人振奋——“与天奋斗,其乐无穷!”。
父母妻子和我整天叠坝淘水,一岁多的女儿连路都走不稳,见大人忙活得欢,也拿个比碗大不了多少的小绿盆向外扬水,欢乐无忧的童心让人徒生喜羡之情。
冬天里,大雪过后,坡急雪滑,走路骑车都要十分小心,稍不留神就会摔跟头。有一次去亲戚家喝酒回来,骑在车上云山雾罩的。走着走着,妻告诉我前边有冰,让我躲着点儿。我东躲西躲,结果大脑不听使唤,“啪叽”一个跟头摔倒在地,最后还是在妻子的掺扶下,鼻青脸肿的拖着变了形的车子回家。
八十年代的新开街仅有小红楼食杂店和国营第六商店,都是平头百姓,油盐酱醋之外也没什么可买的。附近有儿童医院,大人小孩儿有个小病小灾的就去那里看医生,花不了几个钱。
柴油机厂整天叮当山响,搅得近邻寝食难安;发电厂的大烟囱扬扬洒洒地飘落黑色煤灰,雨里掺灰、雪里带煤,只要出门,回到家里就能从眼皮里翻出许多灰粒子来。
渐渐地,新开街变了。柴油机厂变成“富拖”厂了,一辆辆崭新的小四轮开出厂区;发电厂也改造成热电厂,冬天集中供热、夏天发电,烟囱冒出白烟,出门再也不用带风镜墨镜了。一些大大小小的企业商店也在新开街落户,老“三八路”改市场大棚,老百姓出门就可以逛市场了。
工厂商场多了,车多人也多了,路当然不够宽了。于是,三年一修,五年一扩,纵贯南北的新开路比过去宽出四个车道,与之交叉的正大街、进思大街、锦绣大街等大大小小所有的路面都修成了水泥的,行人和车辆分得清清楚楚,走在平整的水泥路上,再也不用担心摔跟头,不用怕被贴身行驶的车挂着了。路中间的隔离带上花草树木清香四溢;路灯造型美观而又明亮,妻总觉得不可思议——变化太快了!
路旁的高楼拔地而起,一家挨着一家的门市房建成之初,妻一间间数点着,她跟我打赌说:这么多门市肯定卖不出去。结果她输了,现在,家家店铺都开得十分红火,我俩散步时还偶尔去特色店尝尝鲜呢。
走在路上,妻常念叨着:当初咱是走在房檐上的,现在没那感觉了。是啊,整条街再也看不到下窖的房子,道比房高已经成为历史了。
我和妻伫立在老房处,妻问我还想回来住吗?我说想,等回迁楼建成了,咱们还回来住。
妻看着空旷的四周,若有所思。沉默了许久,拉着我走出了磕磕绊绊的拆迁场地,又回到大路上,慢慢向前走去。



http://www.rq11.com/i/kh/woxinyongheng.swf





文学风家园欢迎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