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的滋味(空谷幽兰)审核:清风

版主: 清风云想衣裳宁静致远

回复
纵横天下
帖子: 291
注册时间: 周三 5月 23, 2012 12:36 pm

RE:读诗的滋味(空谷幽兰)审核:清风

帖子 纵横天下 »

读书心得,甚是怡情,堪赏!加精推荐!
清风
帖子: 4701
注册时间: 周六 7月 26, 2008 3:06 am

RE:读诗的滋味(空谷幽兰)审核:清风

帖子 清风 »

真正是一篇好的读诗体会,领悟很深,想必作者在诗词方面一定进步很快,我很佩服!
荆棘鸟
帖子: 1250
注册时间: 周四 11月 26, 2009 4:06 pm

RE:读诗的滋味(空谷幽兰)审核:清风

帖子 荆棘鸟 »

诗词,可以不作任何研究和分析,纯粹作为消遣来读,也可以去看目的地字、词、句结构,更可以看它的创作背景、看看其中的典故的背后的故事。
感谢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啊,给我们留下这些了不起的财富,让我们有太多喜悦或悲伤的理由。
在水一方
帖子: 3
注册时间: 周五 5月 07, 2010 3:06 am

RE:读诗的滋味(空谷幽兰)审核:清风

帖子 在水一方 »

欣赏幽兰姐颇有哲理的文章,有如此之感悟,必会惬意的翱翔在诗词的天空!
乐静
帖子: 108
注册时间: 周二 10月 23, 2012 3:06 am

读诗的滋味(空谷幽兰)审核:清风

帖子 乐静 »












读诗的滋味
作者:空谷幽兰

渐渐地入得唐诗之中,读诗,就想不问生字,不问典故,就这么一页页地翻下去,也不管作者要表达何意,也不论这个意象究竟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就这样读着,感受着那种唐诗渗入心中的感觉。不必言说,只用心体悟就好,其实说也是说不出来的,毕竟心灵的变化是微妙的,给人心灵上的感觉更是微妙了。只是在翻开书页的那一刻,有一种扑面而来的诗香气,很浓郁,是一种带着各种味道的气息,诗作的不同,带给人的感受,所感受到的气息也是不同的。
读诗的想法缘起于写诗,以前也读,但只是那种囫囵吞枣式的读,并未深入。现在慢慢开始带着自己的心走进诗的海洋中去。最初读的是王维,起初除了炼字十分精妙以外,并没有什么过多的感受,所以只是将其中写的好的句子辑录在了一起。再读的是李杜和李商隐,但是渐渐地发现,能够记在纸上的只是一些技巧罢了,如何对仗工整,如何转合……似乎是关注的最多的东西。这恰恰让我忽视了最为重要的东西——给人心灵上的感受。第一次读王维的时候并没有多少感悟,读到杜甫的三吏三别,我却是哭了一场。说实话当时是有些惊奇的——怎么唐诗竟是这样的美妙。于无声处,心都被它钩住了,魂牵梦绕之中,似乎所有的一切都随着诗篇而动。到了李商隐,就更是如此了。相信 2012年 4 月 23 日至 25 日将会永远的在心头留下些什么的,从枯燥到晦涩再到被它伤到竟难以自拔的状态。的确,李商隐的诗典故很多,他的感情也很复杂,而且还被掩埋在了一个很深的谷底里。似乎想让这个东西彻底见到太阳还真是个难事,所以才有这样深刻的伤痛!
读诗,不禁要佩服中国古代的文人了,只言片语之中却是如此的精致细腻。也由此才悟出来,读诗读的是意境,断章取义的寻章摘句除了炼字实在是没有多少功用的了。我的写作还是在“唐初”的那个阶段,和那个时代的宫廷诗人一样,炼字对仗、格律等都一一按着规定来写。从意境上来说,多多少少就像宋词中说到的“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一样。“少女春愁”似乎是古人的习惯,落花伤春也被看作是怀春的习俗,“流水落花春去也”“花自飘零水自流”,有了太多太多伤春的前奏,才不由自主地引得人“惜春”了。直到今日,见到残红满地的时候,还有一株深红的娇花,终于才算是不作伤春之语了。“怎晓新绛赛初桃,饯别晟柳,犹有赤红着”。可惜的是,这样的作品实在在我的创作中实在是太少了,意境的高度于我还是要再努力的。读诗,读的是意境,其中的某一句或许有佳语,就像人评价谢灵运的诗“有名句而无名篇”一样,可是断开文义的句子还有什么意思呢?终于再读诗,辑录的是全诗了,只有在意境完整之时才更能理解作品中的妙义。
不过归纳起来,我倒依然喜欢闲来捧一本诗集,不论其中的具体意思,就一句一字,一首一首地读着,读着——渐渐地进入诗的境界,让自己融入到诗人的心境中去。
我心随诗,静听心弦拨动,静听诗的声音,给人以震撼,这应该就是诗作的真髓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