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月夜思远人(若昭)审核:衣裳

版主: 清风云想衣裳宁静致远

回复
云想衣裳
帖子: 5724
注册时间: 周日 10月 25, 2009 9:06 am

RE:高阳台·月夜思远人(若昭)审核:衣裳

帖子 云想衣裳 »

生平惯负相思债,怎忍心抛得,这样花容。
凭谁为解三生孽,问今生、何处相逢。
这样的句子很美,总的来说,全篇一字一句都是我非常稀饭的!
梦行千古
帖子: 182
注册时间: 周二 11月 16, 2010 9:06 pm

RE:高阳台·月夜思远人(若昭)审核:衣裳

帖子 梦行千古 »

轻轻的愁思,如月影雁迹,引人遐想
清风
帖子: 4701
注册时间: 周六 7月 26, 2008 3:06 am

RE:高阳台·月夜思远人(若昭)审核:衣裳

帖子 清风 »

喜欢若昭小妹的诗词,在我看来是因为她的作品字字珠玑,读来朗朗上口,意境非常优美动人,谢谢小妹!
醉入天籁
帖子: 1405
注册时间: 周二 11月 23, 2010 3:06 am

RE:高阳台·月夜思远人(若昭)审核:衣裳

帖子 醉入天籁 »

说几点个人修改意见:第一,可平可仄的字如“冷”字处可平可仄,但原谱要用平声字,还有秋、谁、忍、人、关、月、雁、何八字都应该用原词谱所要求的平仄。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在倚声按谱填词,平仄不对,唱起来就可能出现涩音滞音,使用乐器时就不协调。第二,“这”字,词林正韵里未曾收入该字,而你用的是词林正韵。所以,理应另外找字代替。第三,多音字问题,古人制词谱时都是依据地方方言择字,当时虽然觉得一字多音,但并未明确多音字的诸般定义,因此,古人用多音字是正常的;今人呢?已经有了多音字表,并对多音字的音、义、词性和用法都有详细规定,所以,填词时应该尽量避免混淆,以免别人读错音而使得理解歧义。若召此词多音字有“空 漫 卷 干 负 相 思 涯 望 重 凭 为 三 相 不 看”16个,就是说,读者很可能读错这16个字音,如果加上前面9个可平可仄位置的字,这首词可能因此在25处位置使配乐和歌唱出现问题。第四,此词在上片用了“冷月窥窗,昏灯照影”表现时间和环境,如果按若召所处地点来判断应该是在深秋晚上18时到21时这个时段之间。但她却在下片尾用了“月落乌啼,雁迹云封”,这在时间上不是呼应,而是矛盾,因为中间没有任何一个字眼用来表现时间环境的转换。
综上所述,若召还应仔细咂摸这首高阳台。
醉入天籁
帖子: 1405
注册时间: 周二 11月 23, 2010 3:06 am

RE:高阳台·月夜思远人(若昭)审核:衣裳

帖子 醉入天籁 »

当然,我这是一家之言,是站在高标准严要求基础上的一家之言。其实,若召的词不但在文学风无人能及,在其他专门写作近体诗词的网站也毫不逊色,甚至比自己出书的某些“词人”的作品都要好。正是因为好,因为本人喜欢才说了以上的话,希望不要因此造成什么误会。我的朋友荒堂说得好,现在的人填词绝大多数是瞎胡闹,是在糟蹋传统文学精华。我以为这无所谓,总有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嘛。问题在于不懂装懂,在学习上不老实的态度。学习本来就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闻过则喜”。要让别人说三道四,说得对的接受并改进,说的不对的也要正确对待。这一点,云想衣裳做得最好。
若昭
帖子: 38
注册时间: 周日 3月 25, 2012 4:06 pm

RE:高阳台·月夜思远人(若昭)审核:衣裳

帖子 若昭 »

谢谢老师们
若昭
帖子: 38
注册时间: 周日 3月 25, 2012 4:06 pm

RE:高阳台·月夜思远人(若昭)审核:衣裳

帖子 若昭 »

谢谢
荆棘鸟
帖子: 1250
注册时间: 周四 11月 26, 2009 4:06 pm

RE:高阳台·月夜思远人(若昭)审核:衣裳

帖子 荆棘鸟 »

欣赏若昭的词,也是学习的过程。天籁老师这样仔细的点评,确实是很专业,也很敬业,我们都需要注意避免常识上的错误,也要注意诗词中的字、词精炼、准确。感谢天籁老师。
若昭
帖子: 38
注册时间: 周日 3月 25, 2012 4:06 pm

高阳台·月夜思远人(若昭)审核:衣裳

帖子 若昭 »

高阳台 ·月夜思远人

文:若昭 编:衣裳


­

冷月窥窗,昏灯照影 ,空庭漫卷西风。
悄倚阑干,两眸秋向谁浓。
荒园落叶成凄黯,有谁怜、一地愁红。
泣声声,浪子离家,却觅无踪。
生平惯负相思债,怎忍心抛得,这样花容。
人隔天涯,关山望断千重。
凭谁为解三生孽,问今生、何处相逢。
不堪看,月落乌啼,雁迹云封












文学风网站欢迎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