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西藏电视台之四十一(邓玉龙)
RE:创建西藏电视台之四十一(邓玉龙)
比烟花寂寞老师的文章给我们留下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很精彩,也很动人,谢谢比烟花寂寞老师,您辛苦了!
RE:创建西藏电视台之四十一(邓玉龙)
我大声高喊“大家顶住,慢慢抬,死了开追悼会!”我这么一吆喝,同志们不再叫喊了,屏住气,鼓起劲,一步一步地往下挪。——纪实记录的真实性略见一斑,这句引语就是时代的真实反映。行业前辈,向您学习——只是这技术上的东西我可能永远学不了了。
RE:创建西藏电视台之四十一(邓玉龙)
lasacpy
非常辛苦不容易啊西藏人民感谢你们!
3月19日 10:43
非常辛苦不容易啊西藏人民感谢你们!
3月19日 10:43
RE:创建西藏电视台之四十一(邓玉龙)
邓玉龙先生的文章写得生动细致、很动情。很有你的工作作风坚韧不拔、吃苦耐劳。是创建西藏电视台的功臣之一。
--赵老师
--赵老师
创建西藏电视台之四十一(邓玉龙)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height=646>
战友们:左起唐国新 廉跃 刘长富 邓玉龙 1985年摄于电视塔上
创建西藏电视台之四十一
我说西藏电视台发射台建设发展历程(五)
十一、一套搬迁
文章:邓玉龙 编辑:一缕清风
西藏电视台第一套节目自1978年5月1日试播后,发射机放置在简陋的临时机房内。信号来自常停在西藏电视台临时租用房——拉萨劳动人民文化宫北侧的乒乓球室旁的简易车库中的黑白电视转播车,用架空电视电缆传送。1979年10月1日,西藏电视台开始用V0-2860P播放彩色电视节目。录像磁带是台里派员去北京中央电视发射台设点录制后,用航空快件运回拉萨的。而播出中心也是设在文化宫北侧的乒乓球室内,信号仍然用那条架空电视电缆传送。1981年6、7月份,西藏电视台从文化宫搬迁至原无线电厂新址内。在新的电视台院内,建立了新的播出中心,信号用新架设的一条架空电视电缆传送。1985年8月20日,西藏电视台正式挂牌成立,开播了以藏语节目为主的第二套节目。同时新的发射台已经建成,第二套节目在新发射机房中播出,信号用先进的光纤系统传送;而第一套节目仍然播出综合节目,仍然用架空电视电缆传送到老简易发射机房。不仅传送的信号质量差,而且,发射台分为二摊,管理也很不方便。因此,搬迁一套节目的发射设备势在必行。
1986年6月14日,由我负责包飞机,从北京装载北京广播器材厂生产的一部8频道双通道1千瓦机和2部4频道单通道1千瓦机运回拉萨。这是西藏电视台历史上第四次包飞机运输大型设备。当8频道备机运回拉萨后,搬迁条件已经具备。当然,为了保证一套节目不停播,先要在新机房里开通备机。我们安装了当年从北京空运回来的一部北京广播器材厂生产的8频道电视发射机,并仍然采用“人海”战术,完成了8频道主馈线的安装和8频道天线系统的细调。当这部8频道机正常播出后,12月2日开始了将老机房内的8频道机搬迁至新机房的工作。
12月3日,当将拆开的机器往山下搬运时,困难就多了,危险性也很大,回想起来真是后怕!因为虽然主机箱厚度只有80公分,但高度近2米,宽度约1米6左右,既重又大。而从老机房下山途中,有一段路虽然只有30多米长,但它是在斜坡上开劈出来的,仅供单人通行的“羊肠小道”,路面很狭窄,人力根本施展不开。平抬主机箱,路面不够。侧竖起来用肩膀抬,勉强能走。但到了这既狭窄又倾斜的斜坡路时,那机箱已经倾斜得很历害了。有些同志已惊叫起来,连说不行啦不行啦!但是到了那个地方,那个时候,前进难,后退更难!把机箱丢下,绝对不行!况且,也没法丢,因为外侧还站着人呢?如一丢下,人要受伤,机箱肯定摔坏。但如坚持抬,机箱有可能侧倒倾翻,压坏在外侧抬的同志。当然,我抢着抬的位置总是最危险的部位——机身外侧中部。关键时候,我大声高喊“大家顶住,慢慢抬,死了开追悼会!”我这么一吆喝,同志们不再叫喊了,屏住气,鼓起劲,一步一步地往下挪。这短短的30米,那时候是多么的漫长!终于过了这一险段,到了稍为宽敞平坦的路段,我让大家慢慢放下,喘口气!回想起来,也确实是太冒险了!如果不要怕多化些工钱,多雇几个小工;如果预先考虑得周到些,争取在山坡上侧用绳索拉住作保护,不是就变得安全些了吗?
回想起那几年的施工中,无论在高山、高空中的塔上作业,还是危险地段的搬运工作,虽然都没有出什么大的事故。但是如果一旦出了大的人身伤害、伤亡事故,追究原因,我都逃脱不了应负的责任!例如,本单位职工都不是“天线工”,我也不是天线工程师。上塔作业,没有“资格证书”,用现在的话说,是“无证上岗”。出了事故,还不是我这个“工程负责人”要承担责任吗?!好在事情已过去了,而仅仅是留下了这个“如果”!
8频道搬迁工作于1986年12月24日结束。从此,西藏电视台的二套节目全部进入了新发射机房中播出。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疲惫的战友们:左起廉跃 唐国新 邓玉龙及吴恩学同志 1986年摄于电视塔上
十二、电视教育频道
1986年2月25日至28日,西藏广电局派我去北京参加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卫星电视教育工作会议》。86年2月27日上午,会议安排到中南海国务院小礼堂听李鹏副总理的讲话。总的精神是:国务院决定要专开一套频道用于电视教育,即卫星电视教育。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项重大措施;租星过渡;剩下的问题由各地方解决。明确地说,国家与地方分工。租星、上行站、软件制作由中央负责;接收等由地方负责。在那次会议上,形成了明确的分工:国家教委负责制作软件;广电总局负责播出;邮电部负责租星。由此,结束了我国上星还是租星的争议。全国掀起了大办电视教育的高潮。
由于中央电视教育基本上是汉语教育,不适应西藏的情况。一年后,西藏自治区政府决定开办自己的藏语电视教育。自治区计经委下发计经综字(1987)224号文,同意拨款40万元开办西藏电视教育频道(四频道)。任务自然又落实到我的肩上。
4频道工程的上马,条件尚不完全具备:①主馈电缆尚未订购;②天线安装构件尚未收到。
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正规主馈线没有,就用现有的较细射频电缆代替;价值8千余元的安装构件,查明确实是运丢了,只好在西藏就地加工。我画出了天线安装横担、U型卡箍、卡箍夹板等的加工草图,请拉萨汽车修配厂加工了18根槽钢横担、72个U型卡箍、36块卡箍夹板及配套螺母等安装构件。
4频道工程中,最艰难、工程量最大的还是天馈线系统安装。那低频道的10千瓦级双环天线,几何尺寸实在太大:每个天线发射单元长为6.4米,宽2米多,高1米多。单片天线发射单元加上安装横担,重量接近1吨。整套天线共9个天线发射单元加起来总重量近9吨,不是个庞然大物吗?施工仍然是我和老搭挡,广电厅事业处天线队队长王富捐同志合作。
4频道天馈线系统安装工程的第一步,是在西藏电视发射台院内发射机房楼前的场地上进行预调。
首先是地面组装天线发射单元,将庞大的三块反射板、二个双环半园环与柱式馈电阻抗匹配器、支撑柱、二套短路调节卡环、馈电头、跳接片及二个安装横担等十多件散件组装成将近重达1吨的单个天线发射单元。然后将这样的9个天线发射单元模拟发射塔上东、南、西、北布局按3、2、3、1片排列吊装在用水泥砖块堆成的高约2米的支柱上,组成4列高架式发射面,相临两列之间距离视场地情况尽量远些。架高天线发射单元是为了减少地面影响,远离则是减少相互间的影响。
然后我们自己用预先购来的分支电缆、电缆头按规定长度做成9条分支电缆,分别与9片天线发射单元连接,再分别对每个单元按技术指标要求进行初调。调整工作主要是爬上天线发射单元安装支架,反复调节双环组件尾端的短路调节卡环的位置以及馈电阻抗匹配器内杆的长度,直到技术指标达标为止。当每次调动后操作人员要从天线单元上下来并离开天线以减少对人体辐射的影响,因此,在地面上安装和调试发射天线系统同样是很费时、费力的事,需要大家协同配合、任劳任怨、细致耐心地工作。
最后,再将9条分支电缆与体积很大而且笨重的阻抗变换器连接,在地面上组成一个完整的发射天线系统,进行系统调试。如果系统技术指标经调试后能够达标,地面调试便告结束。如果一旦不能达标,则要重复前面的步聚,先重新微调天线发射单元,再进行系统微调,直到整个系统技术指标达标为止。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height=655>
1987年9月,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伍精华同志来预调工地现场视察
用卡车从天线地面预调场地运输至发射台大门外的胜利峰西坡的起吊点,距离虽然不远,但运输中却碰到了问题。因为天线发射单元太长,装上卡车后,重心在车箱外,根本放不住。大家没有了办法,光在那儿千嘴八舌地议论。我见天线发射单元迟迟运不来,走过去一看,知道是这么回事。灵机一动,下令让负责装车的台里职工,还有小工统统上车,站在车厢前面,踩住天线发射单元前部的反射板,重心不就前移了吗?!问题就这么简单地解决了。经预调后的9片天线发射单元,更象凌空展翅的大鹏,比较顺利地被吊运上山、上塔、安装。另一庞然大物阻抗变换器,同样顺利地被安装到了塔上。然后进行了单片调整、整个天馈系统统调。一切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天馈线安装工程从9月17日吊运上山开始,到9月24日即告安装结束。这么庞大的工程,总共用了8天时间,就顺顺利利地结束了。特别是在西藏高原上的山顶塔上施工,这应该说是很不容易的!
这段时间,发射台的日常工作由辽宁省广播电视厅的援藏干部吴恩学同志负责。他抽空也来工地参加天馈线和发射机的安装工作。发射机几乎同时安装完毕,并初步开通。
经二天的发射机与天线联调,信号系统与发射系统联调,电视教育频道系统己全面开通。9月26日,工程基本结束,4频道进入了试播阶段。
1987年10月1日,在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后,自治区政府准备在西藏电视发射台现场召开《电视教育频道开播仪式》。但是,因拉萨当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骚乱”事件而被迫停止。已经到会的多位领导也紧急离去。这不能不说是件很遗憾的事情!
http://billzou.16789.net/domName/billzo ... 224084.swf
文学风网站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