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泉散记(七)军营轶事(朱奠荣)
RE:三个泉散记(七)军营轶事(朱奠荣)
全文语言生动准确,情节精彩曲折,仿佛将读者带进了军旅生活,写出了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的高风亮节,并且在审美意识和生活情趣中也得到充分体现,全文通俗易懂,趣味性强.推荐加精,好文共享!
RE:三个泉散记(七)军营轶事(朱奠荣)
军旅生涯是多少人憧憬和仰望的,此番经历带给我们乐趣、力量,谢谢作者的好文!赞!
三个泉散记(七)军营轶事(朱奠荣)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onload="if(this.width>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style="width:602px;height:376px" border="0" src="http://www_php168_com/Tmp_updir/article/2598_20120328220347_pqgah.jpg" width="501" height="375" />三个泉散记(七)军营轶事作者:朱奠荣 编辑:文风乐乐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onload="if(this.width>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border="0" src="http://www_php168_com/Tmp_updir/article/75/629_20100925210905_lmpya.gif" />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onload="if(this.width>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border="0" src="http://www_php168_com/Tmp_updir/article/75/629_20100925210905_lmpya.gif" />三个泉地区的神秘之处还不仅在于她留下了这些历史痕迹和传奇故事。1962年初夏,排长闵有峰一行7人骑着军马,驮着行李,带着向导,从北塔山西麓的乌龙布拉克出发,翻过北塔山海拔3287米的主峰阿同敖包,沿着边防线一路东行,顺库拉斯台沟先到***,后到三个泉,再穿过约60多公里的戈壁荒漠后,又进入哈巴提克山脉的小哈巴提克和大哈巴提克,最后到达****。边勘察地形,边了解敌情,边熟悉民情。在近3个月的调查摸底中,住毡房,喝奶茶,吃馕饼,睡地铺,翻的山梁,爬的山坡,不计其数。经过反复论证和推敲,报上级批准,最终在我防区北塔山与哈巴提克山脉之间确定三个泉建设边防站,设***和****夏冬两个季节性执勤哨所。此行掌握的地形地貌,山脉走向,溪流泉水,交通状况,牧草资源,人员分布等情况,为中蒙1962年12月的边界走向勘定与划分,1963年6月的界碑确定与栽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的数字依据,也为今后的边境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三个泉边防站也经历了一个调整发展过程。建站初期,人员不多,十几匹军马,两栋土木结构的房屋,一个地窝子。1969年2月,中苏关系紧张,乌鲁木齐军区警卫部队整编人员充实到北塔山成立新疆军区步兵第*营,三个泉边防站的人员也补充到了100多人。首长在边防的作战指导思想是长期坚守阵地,防止敌人抓一把就走。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扩充的兵力按前轻后重的梯次配置。在三个泉后方约*公里处的大山之中建立了后站。前站担负的主要任务是巡逻执勤站岗观察,后站的任务就是训练,支援前方作战。我是1975年元月,从湖南的洞庭湖鱼米之乡,经过七天七夜的火车,两天的汽车先来到了后站。后站有三栋土木结构的房屋,只见崇山峻岭,寸草不生,棵树没有,地下水直接用管接进了伙房。两个月的新兵训练,第一课就是连队政治指导员安振华给我们上的《东突厥斯坦妄图分裂祖国》。训练之余,班长和老战友娓娓动听给我们讲了一些边情故事,巡逻执勤经验。还有个甘肃老战士绘声绘色给我们讲述了前站河流的故事,在我的心中激起了不小的涟漪。一个南方水乡长大的汉子,对水是多么的渴望。新兵训练结束时,我主动申请到前站执勤,可事与愿违。因为我个子大,新兵班长陈坎金看上了我的身材,把我要到了机炮排扛炮筒。步兵排轮流到前站执勤站岗,机炮是重火器,机炮排在后站长期训练。我太失望了,又不好不服从分配。一有时间,特别是晚上,我就想起了洞庭湖和前站的小河。时常是思念的水伴我进入梦乡。有次有幸到前站办事,一到前站我就到处寻觅朝思暮想的河流,就是没有找到。只见有三眼小泉,汇成一条小溪不断往下流,我百思不得其解。回到后站,我又不敢问老兵,使其更加神秘。难道是我还没有发现这条河流,或许是老战友为了满足我们这些水乡来客,编出的天方夜谭的故事。有一次训练之余,我正好与这位“河流”叙述者在一块休息,鼓足勇气向其打听前站河流之事。他惊讶地说:“前站哪么大一条河,没有看见!我下次陪你去看”。听到这话,我心理好象吃了蜜糖一样,别说有多高兴。有次真的有幸与这位战友到前站出差。还没有到,他就激动地对我说:“办完事,我陪你到小河边走一走”。听到这话,我的心似乎陶醉了。刚办完事,我就拉着这位战友的手,要求他带我到河边去。刚下坡走到小泉边,他就愕然的说:“这不是小河!”我顿时懵了。心里想,南方这叫小溪,甚至只是一股泉水。这个“南方”的意义却又使我茅塞顿开。也许是南北方思维的差异,认识的差异。这件事使我明确了一个道理,想起了一个哲学命题,看问题是有差异的。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尽相同;就是同一地区,同一民族,同一性别,视角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这件事使我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1977年,邓小平同志再次出山主抓部队工作。提出了准备打大仗的作战指导思想,随着南方中越战事趁紧,前后站收缩集中形成拳头,做好了随时反击的各种准备。人员集中后,住房相对紧张。同乡战友欧其波在入伍前就从事过烧窑工作,并有很好的技术。他主动向连长夏永贤请缨,在三个泉挖窑烧砖,一举成功。在他的指导下,战士们打土坯,装窑出窑,烧火封窑,热火朝天。新战士马建辉虽来自城市,凭着个高手巧,每天都是个人第一。战友们都称之为拼命“三郎”。团后勤在奇台请来了建筑队,司令部还从其他连队调来了增援力量。三年时间,一个砖混结构的新四合院建成。连队党支部给欧其波报请三等功获批。庆功大会上,欧其波戴着军功章,满面红光,神采奕奕,好不威风,一片崇敬的目光洒向主席台。第一次见到这种情景,即震憾更羡慕。立功这样神奇,但又这样简单。新疆军区在三个泉召开现场会后,几年下来,全部边防部队营区如沐浴春风,旧貌换新颜。后来者又在三个泉四合院靠小溪的一边盖起了一栋两层小楼,传说是专门跟干部家属盖的。楼上的后窗直对树阴下的小溪,前窗直观操场训练。好让她们有江南的感觉,能安心在这儿多住些日子,让干部更加安心边防。 文学风网站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