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包炳林包天成牵头建文化亭(朱奠荣)

版主: 清风云想衣裳宁静致远

回复
珍妮
帖子: 2048
注册时间: 周日 7月 19, 2009 11:06 am

RE:老农包炳林包天成牵头建文化亭(朱奠荣)

帖子 珍妮 »

传播正能量!事在当代,功在千秋。赞!
朱奠荣
帖子: 31
注册时间: 周五 12月 23, 2016 12:36 pm

老农包炳林包天成牵头建文化亭(朱奠荣)

帖子 朱奠荣 »


老农包炳林包天成牵头建文化亭
作者:朱奠荣

华容县东山镇有个柏木港,当地人都说它是个风水宝地,人杰地灵,只要心诚发奋,读书的中第,经商的发财,为官的升迁,种田的丰收。多年来,这里也确实走出去许多人才。近年来,有五位学子从继林小学启蒙升入北大清华,世界数学奥林匹克赛金奖得主余君直接进入香港大学,而考入其他重点大学更不计其数。多少年过去,山还是这样的山,水还是这样的水,蓝天白云,清风明月,山环水绕,鸟语花香。但读书的经商的都走了,留下的不能再一味低头种田,要彻底改变农村的面貌,必须提高农村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也要让走出去的人不能忘记是喝柏木港水长大的。土生土长的农民包炳林突发奇想,应该如何依托这里的山水田园风光,利用这里文化底蕴丰厚的无形资产,发挥靠读书经商跳出农门的外迁人员的优势,搞乡村旅游,用无烟工厂发展经济。他想到,在东山中心位置的柏木港建一个文化亭,把这里的风土人情和发奋好学的精神刻在碑上,激励子孙勤耕苦读,积极上进,造化育人,为家乡发展和国家建设贡献聪明才智。这也是老一代农民对现代文化知识的渴求和新一代农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
于是,他与族弟包天成商量,二人想法不约而同。他们先向从这里走出去的亲友发出邀请,在亲友们聚会之时,向大家和盘托出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具体实施方案很快出台,有智的出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不久,《柏木港记》、《咏柏木港》及对联等文字作品和资金很快到位,设计方案也相继到位。一个老农民建文化亭的消息不胫而走,一些文化名人也无偿出力。中国文学大师贾平凹、东方书法艺术研究院院长叶飞,西安书法大师吴志豪、省级核心期刊湖南《安全与防灾》原主编赵训义、中华诗词协会理事朱培高等在亭上都留有墨宝和华章。半年时间,一座灌注着包老汉与当地人心血,承载着浓浓乡情与深厚底蕴的文化亭屹立在柏木港边。逐渐,这里的访客不断增加,让更多人认识了这里的乡土风情,传播了这里的乡土文化。




http://zlpttt.16789.net/domName/zlpttt/ ... 628750.swf

编辑:叶的奉献
欢迎光临文学風家园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