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沟古道〔梅花君子〕
八沟古道〔梅花君子〕
八沟古道
文章:梅花君子\\编辑:叶的奉献
前几天,仇洪林老师邀请我跟着县政法委的有关领导,一同到八沟道走走。仇老师紧接着跟我说,八沟道景致非常好,故事也多,一定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仇老师不打诳语,我毫不犹豫的应承下来。
这一行人中,有县政法委副书记郑永国、法学会秘书长柴景坤以及王健老师。在车上,谈论最多的就是,近几年来,政法委作为黑里河镇八沟道村清明节期间的定点防火督查单位,在做好防火督查工作的同时,也在谋划着通过牵线搭桥,帮助八沟道村发展旅游项目,实现精准扶贫,让革命老区的人民生活,再往上提一大块。我仔细倾听他们充满激情的言论。我觉得,八沟道的人们,真是非常幸运,在这些人的运筹下,八沟道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一定会来一个大翻身,山随人转,转来了好日子红红火火。
在八沟道村我见到了村主任方殿民,他前些年,在外地开过矿,做过买卖,知道多,见识广,为人厚道,办事讲究,在群众心中的地位很高。去年在换届选举中,他当选了八沟道村主任。他话语不多,心里想得最多的就是怎么让巴沟道富起来,欢天喜地的一起走进小康社会。他的想法与一行人不谋而合,思路越来越清晰,动力越来越足,一幅全新的发展蓝图,变得更加清晰起来。
路边一长排栅栏围着一个个方形的池子,同行的人问,这是养鱼池吗?方主任介绍说,这是1999年赤峰电信局投资100多万元兴建的养鱼池,每个池子占地1亩,共计17个,当地人称为“十七连池”。现在闲置着呢,我们正着手招商,把它利用起来,建成一个集养殖、垂钓于一体的休闲地。 走近池塘,池池相连,山泉溪流淙淙,缓缓流入一座座池子里。 高山、丛林、小溪、鱼池……构成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方殿民主任特意把八沟道活地图柳春广找来,给我们当向导。柳春广今年五十八岁,体格健壮,朴实随和,特别健谈。他强健体魄,跟他常年跑山有直接关系。我想象所谓的八沟古道,一定是一条,宽阔顺畅的大路。没想到,柳春广老人指着细长的山路,对我们说“这条小山道就是八沟道。”我不敢相信,先人们拉着一峰峰骆驼,踏着细碎的山石,踩着凌乱的荒草,顶着烈日,披着霜花,不知疲惫的行走,在驼铃声中,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柳春广告诉我们,驼队从哈达(赤峰)出发,途径锦山、大坝沟从八沟道过柳溪镇直奔八沟(河北省平泉县)。我不明白,为啥不从锦山直奔八沟,他说出了里面的缘由,从锦山到大坝沟走黑里河八沟道,这条路比较近,最少能节省路程60多里,还有一个原因,从锦山直奔八沟,要经过好几道河,隔山不算远,隔河不算近,如遇到暴雨洪水,河堤冲毁,驼道阻断,延误期限,后果不堪设想。我用脚步大致丈量一下,这条道路宽也就是在两米左右,逼仄蜿蜒,好像一条匍匐在山间丛林里细蛇。我的眼前会出现这样一幅图画,一队四五十峰的驼队,从草原深处走来,一个个被太阳晒黑的脸,手握着绳索,牵着骆驼,在山高林密的八沟驼道上,缓慢的前行。这些相貌平平的拉骆驼人,伴随着驼铃,乐此不疲的行走。这些驼队,将草原上特产,通过脚下这条不起眼的驼道,运抵八沟,由八沟再转入京城。这条驼道,对于哈达和八沟贸易往来,作用非常大,在平泉县当地就流传这样的口头禅“拉不败的哈达,填不满的八沟”。哈达就是现在的赤峰,八沟就是现在的平泉县。这条驼道存在究竟有多少年,就连本地通的柳春广也说不清楚。他听这里的老人说,清朝嘉庆年间,老祖宗在这里落脚的时候,这条驼道就已经存在,屈指算来,最少也有二百多年了。老柳告诉我,这条驼道,长年都过驼队,无论刮风下雨,从来都没间断,村里有很多老人,都给驼队看过骆驼,他们在驼道上扎寨夜宿,骆驼就趴在帐篷外面,怕出现闪失,每次都雇当地人看守骆驼.....
一路上,柳春广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话。他告诉我,在解放以前,这里的树木没有这么茂密,野草也没这么旺盛。解放以后,这里大搞绿化,封山禁牧,这里的树木越来越茂盛。如今,交通发达,这条驼道,早就荒废多年了,就连道中间的碎石丛里,都长出许多青草。我们沿着这条驼道行进,上坡下沿,七拐八弯,路随山转,别有洞天,让人兴致盎然。峰险林密,清风拂面,各种各样的花香,融合在一起,扑入心脾,顿觉神清气爽。在行走过程中,野兔在草丛里藏头露尾的奔跑,野鸡在丛林里嘎嘎鸣叫,沙半鸡会在你眼前,突然飞起,在特别干净的蓝天上,苍鹰在尽兴的翱翔。我已经被这种浑然天成的美景佳境所陶醉,因为长期在都市里,被汽车尾气熏,被此起彼伏的噪声污染,已经忘记了,深山密林的那种清爽的感觉。我贪婪的呼吸着,充满花香,清脑醒肺的空气,把在都市里积尘的劳烦,一下子都被这徐徐的清风吹走。同行的人们,不约而同的赞叹起,这里的蓝天来,蓝蓝的好像刚从泉水里面,捞出的一大块蓝宝石,晶莹剔透,没有一丝丝污渍。有人感慨起来,假如都市里,能有这样的天,那该多好呀。
我们的向导,八沟道跑山人柳春广可是热心人。我们对八沟道啧啧不断的赞美,他喜上眉梢显得特别兴奋。他告诉我们说,前些年宁城县文化局局长陈友廷写了一部长篇小说《七老图风云》说的就是高桥抗日打鬼子的事,八沟道就是高桥和他战友们,在高山密林里与小日本周旋的地方......拂去被岁月掩盖的尘埃,那段被鲜血染红的历史,又在我眼前的高山丛林复活。密林中枪声此起彼伏,英雄的呐喊回荡在八沟道上空,这里的大树镌刻下,抗日战士飒爽的身影,一块块石头上,留下了他们抗日爱国的热度。柳春广兴致勃勃的告诉我们,与八沟道并行的还有一条伪满时期修筑的一条简易公路。他说走完八沟道往下返的时候,就沿着伪满旧公路返回。他告诉我们,日本人修这条公路,征召了平泉县柳溪镇和宁城县黑里河镇大量的民工,听当时修路的老人们说,小日本非常残暴,民工稍有怠慢,监工的日本鬼子举起马鞭就抽,鞭子啪啪作响,民工被抽打的皮开肉绽,凄厉的叫声在山谷里回荡,让人心惊胆颤。很可惜,这条公路成了日本军队败北投降的溃逃之路。柳春广接着告诉我们,这条路也是解放军南下的一条要道,他听爷爷辈上的人说,想当年这条路过解放军,一连过了两天两夜。我们在柳溪镇边界往回返,柳春广说,原来这里有座山神庙,庙西是平泉界,庙东就是宁城界。很可惜,这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山神庙,在文化大革命中当做四旧,夷为平地就连一块青砖古瓦都找不到了。这条公路,虽然已经荒芜多年,但是路基都能清楚的看出,比走驼道要便利的多。丛林里,闪现着花开正盛的红杜鹃,这里的杜鹃虽然没有黑里河连成一片,汇成看不到边际的花海。我倒是觉得,东一株西一簇,更让人引发联想,更富有情趣。草丛里的各种颜色小花,也都相继盛开,或孤单的开放,或叽叽喳喳挤在一起,搭着伴儿开放。我们惊喜的发现,蕨菜、野鸡膀子、库拉麻、车前子、哈拉海等等,隐现其中。现在,市场上到处都在嚷嚷,所产产品都是有机天然食品,要是拿到权威机构化验,就会揭穿他们的假面具。这里的野菜,才真正是天然食品,远离都市,生长在深山老林里,那可是名副其实的上帝的馈赠呀。
柳春广称得上,非常合格不乏热心的向导。他告诉我们说,当年飞将军李广曾在甸子镇黑城镇守,曾在这崇山峻岭之间,操练人马,打磨精兵,抵御匈奴。八沟道与平泉县柳溪镇境内的光秃山(马盂山)毗邻,或许契丹人就在这里策马行走,舞剑拔弩,操兵练马,弯弓射雕,箭簇穿石,缔造了强大的草原帝国;他告诉我们一个非常震撼的历史事件,曾经轰动承平宁的二区事件。在解放战争期间,从平泉县柳溪镇到宁城县黑里河镇之间起了大柳子,头目叫青山,穷凶极恶,凶狠异常。他们为了劫财掠货,打起了八路军的馊主意。二区王瑞区长正在八沟道一个叫獾子沟的地方休整,遭遇了以青山为首的匪帮袭击。匪帮大约六十多人,八路军只有二十多人,二区区长王瑞成功脱险,八路军阵亡五六个。最让人钦佩的就是区长张助理,口里人外号张大侉子,被匪帮俘虏后,刚直不阿,怒斥匪帮重重恶行,匪首青山恼怒成羞,将张助理带着大营子红石砬子残忍杀害。当地群众为保存八路军实力,东家一升谷子,西家十斤高粱,聚少成多,才将被俘的八路军赎出来。我听了这个经过,对八沟道群众这种崇高的觉悟所敬仰。在波澜起伏的革命进程中,这或许只是一个朵小小的浪花,却映射出当时军民鱼水深情。柳春广告诉我,八路军二区遇袭的地方,就是他姥姥家,当时他大舅闫树芳在现场,如今他已经到了耋耄之年,但是口齿清楚,说话有条有理。我萌生了要见见,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聆听他关于二区事件的亲历,或许会有更大的收获。柳春广很爽快的应承下来,我感觉特别的兴奋.....废弃的伪满公路,景色别有洞天,在茂密的丛林里,清风徐徐吹过,让人倍感舒爽.这里草木繁茂,山泉叮咚,流水淙淙,大大小小的蝴蝶,在眼前给我们跳起欢快的舞蹈,在嫩嫩的花蕊上,流连忘返演绎着蝶恋花,或比翼双飞,在我们眼前来回盘旋,似乎再给我们大秀恩爱......
我们跟着柳春广来到了闫树芳老人所居住的小村落,被一个三百多年的大榆树所吸引。这颗古树造型奇特,树冠庞大,枝桠蜿蜒,如龙似蛇,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行的县政法委郑书记说,把这里好好清理出来,建一个广场那该多好呀,他说广场灯、体育活动器材等,一行人协调相关部门想办法解决。王健老师也承诺,如果需要他可以提供设计方案。我感觉,八沟道的人,真是太幸福了,生活在如诗如画的环境里,没有工业噪声污染,没有PM2.5扰乱,又赶上十个全覆盖好政策,往日的泥土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尤其是,又赶上了精准扶贫的好政策,这里一定会大变样。
我们到闫树芳老人家拜访,受到了闫树芳老人的热情接待,八十四岁的他,身体超乎想象的硬朗。我们同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促膝而谈。当他回忆起二区事件说“八路军得人心呀,对我们特别的好。青山袭击二区的时候,我那时,还是八九岁的小孩,一颗子弹顺着我的耳朵旁边飞过,把木头门打掉很大一块。一个八路军一下子把我摁在下面,大声警告我‘你个小孩儿,趴在那别动。’土匪头子,抓了很多八路军,八沟道的人们急了,家家户户都出粮食凑份子,往外赎八路军。八路军跟咱一条心,咱们就得认着吃亏也得保护队伍不受损失呀。”我们要走的时候,闫树芳老人,抓住我们的手不愿意让我们走,同行的柴景坤秘书长,自掏腰包,给了老人家慰问金,老人感动的热泪盈眶。
我想,在不久的将来,这里一定会成为有一个旅游的好去处。獾子沟、老虎洞沟、三块碌碡……这些有着极好景致及美丽传说的地方,镶嵌在八沟道山野间。在都市久住的人们,利用节假日,到八沟道访古探秘,尽览山川秀色,天然氧吧里吸氧,山道上健步竞走,到农家吃玉米饼子、尝新鲜野菜,品散养土鸡,那该是多么惬意的好事呀。
梅花君子:本名王海,内蒙古作协会员,宁城县作协副主席,著名网络作家。联系方式:qq392925297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http://www5.6000y.com/04gaoji/mimangdeai.swf
欢迎光临文学風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