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黄昏忆乘凉(阿修箩)
盛夏黄昏忆乘凉(阿修箩)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盛 夏 黄 昏 忆 乘 凉
作者.阿修箩/编辑.琴心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这几天骄阳似火,气象台高温警报,苏州的气温高达39度,实在让人不敢出门, 晚上跳舞也没人去了,大家躲在家里享受空调带来的清凉。当然,我也不例外。
今天晚饭过后,连哄带骗,好不容易博得女儿的欢心,把电脑争取过来,想写点啥还没有把握好构思 ,故在空调的凉爽之下,不由得怀念起在童年时候乘凉的乐趣。
早时的农村没有风扇,没有电,村口的两座水泥桥就是我们全村人的纳凉基地。两碗稀粥打发完饥饿的肚子,邀上隔壁的阿姐阿妹去桥上乘凉。桥栏上坐得满满的,连桥堍也是无一空缺。说笑着唠家常,论收成,话新闻,讲故事。
当时的人都没啥文化,根本不懂科学,讲的都是些鬼怪,妖精吃人之类。我们小孩尤其相信听,抬着头,张着嘴,不怕蚊子一口一个咬,半夜也不会瞌睡。
有时蜻蜓成群飞舞,我们用手里的蒲扇拍打,捉到了给它的尾巴上插上一根草,然后再放飞,挨着每棵树根找,刚从泥里破土而出的蝉蛹逮回家,放进蚊帐,看着它脱壳,把壳聚集起来,二分钱一斤,可高兴啦。这些都是幼年乘凉带给我的快乐。
后来我们相继成人,开始懂事了,就羡慕小镇居民的生活,眼馋他们八小时上班,日子悠闲,不像农村人又是蚊子又是泥的,并且羡慕他们的乘凉时的惬意。一张竹榻门前摆好,身边放张小圆桌,桌上切好刚从井水里捞出的凉西瓜,干干净净的台式风扇,青脆可口的萝卜干,几碗绿豆粥,对门的阿姨,叔叔,躺在竹榻上高谈阔论。居民这样的乘凉方式是农村人向往已久的。
不久吊扇问世了,到现在空调普遍进入每家每户。空调固然让人舒服,随时都能乘凉,唯一让人不畅的就是安装在混凝土的建筑物里。隔绝了邻里间的友情。距离了对门的乡情,阿姨和叔叔。
是人都有习惯,爸爸也好多年不住在农村了,但是每年的盛夏他都会开电动车去乡下桥栏上乘凉。想必不会是爸爸房间的空调不解热吧。极有可能和我一样,怀念农村的乡情,想重温桥栏上乘凉的快感!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http://bbs.zhsc.net/UploadFile/2008-7/2 ... 522389.s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