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的故事(吕小丁)
老高的故事(吕小丁)
老高的故事(吕小丁)发表日期:2007年4月27日 出处:原创 作者:吕小丁 本页面已被访问 131 次 老高的故事文:吕小丁编辑幽兰溪语500)this.style.width=500;" border=0> 老高,如今已是六十八·九的人了,看上去身体很结实,大约一米六五的个头,瘦瘦的,脸庞显得黑一些,走起路来跟小伙子似的。 我和老高并不熟悉。那还是我们去张家界旅游的时候相互认识的。因为都是家乡人,又在一个旅游团,十几天的旅游生活,大家处的很熟,一路走来,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张家界是我们那次旅游的最后一站。 头一天,我们按计划游黄石寨。登上黄石寨能看到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的优美景观。上黄石寨要登三千八百个石阶,按正常的登山速度,需要四十――五十分钟登到山顶。登山前,导游说明了情况,建议年长的和体弱的坐缆车上山。在讨论徒步上山还是坐缆车上山的问题上,我和几个人选择了徒步上山。我想,既然是登山,就应该亲自体验一下,也考核一下自己的体能状况。 老高就是其中的一个,而且它比任何一个人都显得胸有成竹。登山时我们结伴而行……。不一会的功夫,就不见了老高的蹱影,我心里暗自佩服他。 到了山顶,我已是汗流浃背,坐缆车已经先到山顶的同伴们与我们击掌相庆,称赞我们。这时我看到了老高。 我问他:“到了多长时间了。”他说:“我已经在山上转了一圈了。”这一圈至少需要十五分钟。说话时显得非常轻松。那天因为有雾,非常的扫兴,登上黄石寨,什么也没看见,转而就下山了。 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就因为这个,下山时,我没敢徒步下山而是选择了坐缆车。说实话,我是怕累着,而老高照样原路返回。对比之下,我这个五十几岁的人还真有点羞愧难当。 第二天登天子山。天子山要比黄石寨高出许多,仅单程就相当于黄石寨的往返时间,为不耽误时间,导游建议大家都坐缆车。而老高执意要徒步上下,并承诺不影响大家的游览时间。为此,老高和导游弄了个“半红脸”。双方都挺不高兴。 果真,当我们乘车来到山顶,游览第一个景点“贺龙公园”时,老高已悄悄的跟在了我们的后面。大家惊叹不已!你一句我一句,赞扬老高的体魄。 张家界,两天的游程,游完之后,回到了专列。说实话我已筋疲力尽。但毕竟踏上了返程的列车,加上张家界的美景让我们游兴未尽,和大家一样都显得非常的兴奋……。 列车以每小时一百多公里的速度往回家的方向奔驰…..。游客们仍象往常一样谈笑风生……。我和同伴一边喝着小酒,一边谈论着张家界的美景,很快地又沉浸在欢乐的旅途生活中。 车窗外面,天色渐渐的暗了下来。 不知什么时候,在我们同一车厢的另一端传来了老高生病的消息,休克之后倒在了卫生间。开始时,我并未在意。一切都是有条不紊……。随团的医生为老高作了简单的诊断和治疗……。结论是疲劳过渡。 老高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我们网球场上的一个老球友。老球友因与我同姓,互称“一家子”。“一家子”七十五岁,每天坚持与我们一起玩球。大家与他对打,都有些胆战心惊,而他一点不含糊,照样与你拼。但“一家子”有一个原则,打累了就“叫停”。为此大家都很敬重他坚持多年打球的毅力和掌控自己的能力。 如今,人们的生活好了,都希望有一个好的身体和一个好的心情。但身体好不等于体能的储备是无限的。人贵有自知之明,适可而止。类是这样的事情,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凡事悠着点! 老站评论: 发表人:帘幕卷轻霜发表人邮件:[email protected]发表时间:2007-4-30 16:53:00对待自己的身体应该如此,对待其它的事物也一样的。像小丁哥说的,人要有自知之名,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凡事都悠着点,给自己也给他人留点空间,这样才会轻松快乐。发表人:雕刻时光发表人邮件:[email protected]发表时间:2007-4-28 18:19:00世上本没有绝对无用的东西或失败的事物,只是利用的不同方式罢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际遇里,往往会有不同的价值,关键看你怎么去运作和经营,凡事量力而行!发表人:吕小丁1发表人邮件:[email protected]发表时间:2007-4-28 12:55:00谢谢老师的编辑制作,非常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