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年(闲云野鹤)

版主: 清风云想衣裳宁静致远

回复
夕阳少年
帖子: 364
注册时间: 周四 3月 04, 2010 2:06 pm

RE:故乡的年(闲云野鹤)

帖子 夕阳少年 »

我就喜欢过年,从小就喜欢——
何方86
帖子: 989
注册时间: 周五 8月 01, 2008 9:06 am

RE:故乡的年(闲云野鹤)

帖子 何方86 »

哈哈!少年望过年,成年望挣钱!祝朋友们新年愉快!
云想衣裳
帖子: 5724
注册时间: 周日 10月 25, 2009 9:06 am

RE:故乡的年(闲云野鹤)

帖子 云想衣裳 »

这也是我家乡的年味啊!想到过年就睡不着觉了,今天有同事就在嚷嚷了——放假吧,要过年啦!
平远高歌
帖子: 334
注册时间: 周五 5月 14, 2010 10:06 am

RE:故乡的年(闲云野鹤)

帖子 平远高歌 »

过年在各地有各地的习俗,更多了解对我们是有利,不至于尴尬,谢谢作者!
暮雨江天
帖子: 80
注册时间: 周六 1月 01, 2011 4:36 am

RE:故乡的年(闲云野鹤)

帖子 暮雨江天 »

年是亲情的港湾,喜欢过年,喜欢过年时亲人团聚的热闹场面。
珍妮
帖子: 2048
注册时间: 周日 7月 19, 2009 11:06 am

RE:故乡的年(闲云野鹤)

帖子 珍妮 »

好一篇美文,拾起了多少童年的印记,仿佛就是昨天,谢谢!
令子湖
帖子: 1
注册时间: 周六 1月 22, 2011 1:06 pm

故乡的年(闲云野鹤)

帖子 令子湖 »




故乡的年


文:闲云野鹤//编:夕阳少年




年的脚步是越来越近了。孩子们丝毫不顾忌政府贴的禁令,依然在燃放着烟花炮竹。随着“呯”的一声震天介的响后,空气中就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硝酸味儿。有钱的主儿,在忙着往家搬年桔,富贵竹,桃花之类的花。年桔是取大吉大利之意,富贵竹顾名思义是大富大贵,桃花呢,则是祈求来年能走桃花运。我就纳闷,有家室的人怎么也还在往家搬桃花,莫非是在祈求来年能养一小蜜亦或情人?商场里,大街上的人是摩肩擦踵。人们的脚步泛着轻快,脸上溢着幸福快乐的微笑,可我的心却如这阴晦的天色般的压抑惆怅。

我知道,是那淡淡的乡愁,在弥漫、侵蚀着我的心。因为我只不过是这个城市的过客而已,虽然这座城市不乏繁华美丽,但它不属于我。故乡的年才是我刻骨铭心的年。

故乡的年,在腊月二十四就愈来愈浓烈了,年猪是早已宰杀淹好,熏成了香喷喷的腊肉,家家户户在扫洋尘(大扫除),调皮捣蛋的孩子还会唱着不知缘何的歌谣:二十四扫洋尘,老鼠嫁女嫁通城(湖南湖北交界属于湖北的一个县)。记得那年腊月二十四碰巧有一个通城小女孩来邻居家做客,一群半大小子跟随着她唱个不停,愣是把她给气哭了,凭什么老鼠嫁女要嫁到我们通城呀。二十四除了扫洋尘外,还要炖两只腊猪脚吃,再有就是大人们给小孩子“封印”。所谓“封印”就是大人打小孩子的屁股,让小孩在过年的时候不要说不吉利的话,就是说了也只当是小孩放的一个屁,童言无忌。

二十五就有人家在磨豆腐,准备做油炸豆腐、醚豆腐、豆腐干之类的。男人们则开始着手准备过年要舞的夜龙。砍竹子、扎篾,剪锡箔纸,红的绿的,那个心灵手巧,丝毫不亚于小姑娘,小媳妇。孩子们也毫不示弱,去草堆上扯一些干净利索的稻草,把稻草叶子去净,只剩梗,把它编成“S”形,穿在竹棍上,一个,二个……九个,再请经验丰富的老爷爷编一个龙头,龙尾,最后用草绳一串,一条活灵活现的草龙就完工了。

年三十晚上,一帮小孩举着火把,提着灯笼,敲着两面小锣,两面小鼓,一副钹,“当、当、当”“咚、咚、咚”“嚓、嚓、嚓”就热热闹闹的出发舞草龙了。领头的孩子也学了些许规矩,知道舞龙须先舞本村,到其它村庄须先从村子的左边的人家开始舞,所谓左青龙右白虎,否则,连村中的长辈也要被人责怪不懂礼数规矩的。还有每到堂屋中贴着“囍”字的人家,必须“和彩”所谓和彩,就是举龙头的带头说祝福的话,其它的人附和比如举龙头的说一句“恭喜发财”其它的人就异口同声的和“喜呀——”举龙头的再说一句“喜得贵子”其他的人又接着和“喜呀——”等等。人家刚迁新居的也要和彩,只有到了人家堂屋中摆有冥屋的就要必恭必敬的打恭作揖一翻,以示对亡灵的哀悼。

既然是龙到了,人家自然是不敢怠慢的——即便是小孩舞的草龙。远远的听到锣鼓响,就是再冷也得从热乎乎的被窝里爬起来,准备放鞭炮迎接。取了新娘,刚迁新居的还得准备一份小小的利是,因为人家要给你和彩呢。那一年过年,我们舞龙舞到一位老师家,老师也是早早起床迎接了。看是自已的一帮学生,老师特地放了很多的鞭炮。师母还给所有的人泡了花生芝麻茶。我们舞龙头的也挺会见风驶舵,特地给老师加了和彩,老师家并没有什么喜事的,乐得老师屁颠屁颠的,还给男孩子们发了烟,说是过年“解禁”,其时,他没了半点为人师表的威严。

到了深夜回来了,就分点“战果”。也无非是一些米花糖,豌豆,红薯干之类的土特产,碰到大方的能给一盒包装的饼干可就是大收获了,负责的会按舞“龙头”、“龙尾”、“把子”、“打锣”、“打鼓”等分配饼干等食物的多少,舞龙头的自然分得最多。其实谁也不在乎食物的多少,要的是一个村庄所有的小孩在一起玩的热闹劲。就像我的弟弟,那时还很小,什么也玩不了,举个灯笼,摔了一跤还把灯笼烧着了。但他会跛着生冻疮的脚跟着跑几个村庄。只是回家后,妈妈帮他洗脚,看他脚上的皮早已和袜子粘在一起,会心痛不已,小心翼翼的和水帮他斯开,他痛得呲牙咧嘴,但不会哭,第二天晚上依然跟着跑。

寂静的山村里,一排明暗不一的灯火;一条徐徐游动的草龙;一群不识愁滋味的少年;一通通虽不大整齐却铿锵有力的锣鼓,谁说那不是最温馨最快乐的年?

文学风网站欢迎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