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妮站庆出书文章(散文)

版主: 清风云想衣裳宁静致远

回复
珍妮
帖子: 2048
注册时间: 周日 7月 19, 2009 11:06 am

珍妮站庆出书文章(散文)

帖子 珍妮 »

婆母病
作者:珍妮
总括《减兰•两首》
(一)
满眸含泪,怵虑病中婆母累。
真个心揪,抽动无常陷困囚。
飞来横祸,西路徘徊生死惑。
祈求天恩,福佑娘亲拨浪生。
(二)
星辰守候,几日鬓须霜染透。
举手投足,牵挂思忧祈复苏。
医术精湛,妙手回春无别恙。
剪断愁边,劫后重生福寿添。

一,不该发生的事 (2010年4月29日)
婆母今年77岁,别看她年事已高,可身体一直都很棒。耳聪目明,心胸豁达。一生养育了7个孩子(6个己出)且36岁为寡,在没有任何人的帮衬下(刘家三代单传),以她矮小,柔弱的身体,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其中的酸甜苦辣是可想而知的。长大成人后的儿女们不但没有辜负她的期望,也懂得孝敬老人,四十多岁的她就脱离了农事,实行供给制,从左邻右舍羡慕的眼光中,可以感受到她苦尽甘来的愉悦。但是,闲不住的她,总是爱操闲心,喜欢干一些她认为是应该做的事情。这不,听说老二家要盖新楼房了,高兴之余早早忙活开了,提前把老屋宅基地的野草杂枝处理掉,不小心被竹签刺伤了手指,听说当时流了不少血,没有引起重视,更没有去医院进行消毒处理,自己随意包扎后就算完事了。
几天后觉得身体不适,茶饭难咽,呼吸困难,脖子僵硬,四肢肌肉收缩发紧,发硬,发挺,腹壁肌肉也绷得紧紧的,用手压去好像一块木板似的,没有一点弹性。医生巡诊后怀疑是破伤风,问她最近哪儿受过伤?她回忆良久肯定地说没有。医生根据症状,反复要她好好回忆,她仍然说没有。医生只好给她做全身检查,结果发现手指上有伤痕,问她是多久发生的,她说是20多天前的事情了,医生疑惑?最后,还是老二翻看日记后证实此伤是4月18日留下的。推算下来正好是一个星期,从时间与症状来看,证明医生的判断是正确的。
婆母病了,当我知晓婆母得了破伤风的时候,身子一下就软了。万幸的是我没有高血压,要不后果也难料。因为此病的厉害我是领教过的,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儿子出生后4天就得过此病(俗称脐风,又叫4、6风,是接生时消毒不严,脐带感染后引起的),当时此病的死亡率是98%,而且在当地医院还没有治好过此病的先例,儿子之所以能化险为夷是因为丈夫是军医,昼夜监护,多次的抽动休克都是抢救及时才逢凶化吉的(医生不可能24小时在场,紧急情况下喊医生也来不及,这就是死亡率极高的原因)。月子中的我,看见小儿那不停抽动的可怕景,那全身痉挛的痛苦状,整天忧心忡忡,以泪洗脸。每接到一次病危通知,心就绝望一次,丈夫当时的想法是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做100%的努力,有时感觉孩子真的是不复存在了,为了证实,就用棉绒放到儿子的鼻孔下,静静地观看棉绒是否动弹,只要看见有细微的动感就欣慰地告诉自己,孩子还活着。
经过一个多月的抢救与治疗,儿子出院时很多医生、护士都来恭喜我们,并说这是奇迹。可是,命虽然保住了,身体就像个木乃伊似的,手和脚都是瘸的,谁见了都害怕。到丈夫归队时,孩子还不会自己吃奶,手脚都带着夹板(可喜的是:孩子长大后没有任何后遗症),那辛酸的一幕幕,真是惨不忍睹,不堪回首!
现在,虽然条件好了,但症状与反应是相同的,痛苦与抽动的相同的,焦虑与忧心也是相同的。发作时的情景是可怕的,危险也是并存的,更是无法接受的。就婆母得病而言,完全是不应该发生的。其一,盖楼房的事早已发包给了承包商。其二,当弄破手指后,假如马上去医院进行伤口处理就完全可以避免,且只要花10多元钱就能万事大吉,可惜的是,一切都晚了!今天,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想提醒世人,引起警示,千万别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如果有破皮现象要及时处理,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二,探 视( 2010-4-30)
接到医院下达的病危通知后,我们的心都碎了,各自放下手中的工作,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医院,当我们一个个轻轻地进入病房时(这种病有三怕,怕光、怕动、怕声),看见病榻上的婆母,全身插满管子,有:输液管、氧气管......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管子。婆母身旁摆放了各种应急用的仪器,如吸痰器、切候机等等。看着病榻上的婆母我那焦灼的心更加阵阵作痛。
婆母双目紧闭,不省人事,那本来就白细的皮肤,现在更加惨白了,外加浮肿,头发凌乱,这与一生都爱洁净的她判若两人。我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这个木偶似的躯体就是婆母,这与清明节时见到的那个精明能干,忙里忙外的婆母更是无法等同。真是病来如山倒,病魔不由人啊,尤其是像破伤风这样的可怕恶魔,更叫人不寒而栗,才几天的光景就把一个精神气十足的人折腾得不成人形了,可怕,可怜;心怵,心颤!
往日的婆母,热情好客,张弛有余;迎来送往,事必躬亲。现在的她,谁来了,谁走了,皆与她无关。那不停抽动,痛苦的样子,和我儿子小时候一模一样,看着都心疼。由于抽动无常,有时还大小便失禁,我们只能快快更换、擦洗。更多的是默默守望,静静盯着输液瓶,数着点滴,数着心跳。每滴一点,就是婆母心动一次,我们的心也随着走动的药水一起渗进了婆母血液,流进了她脆弱的心脏……
婆母住在重症监护室,因为她这种病的特殊性,要尽量谢绝亲朋好友的探视,不管白天黑夜,房间里都是四门紧闭,尽量减少光、声的摄入,我们说话、走路都以轻,静为宜。另外,由于有我儿子的前车之鉴,在护理上,家人们都有一些经验,尤其是老公和我,为了尽可能地让婆母舒服一点,在她没有抽动的间隙里,经常给她翻身,按摩,每次大小便后都给她用温水清洗,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些许的痛苦与不适。
兄弟姐妹们分工合作,编班轮换。同时我告诉小姑子们,要有战胜病魔的长期打算(这样的病一时半会儿是好不了的),现在虽然条件好了,思想上不能有半点麻痹,一定要注意清洁卫生,要做好肌肉的按摩工作,现在天气炎热,不能让老人生褥疮,更不能感冒,由于身体虚弱,很容易引起并发症,所以要加倍用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现在能做的是要同舟共济,共同努力,细心呵护,积极与医生配合,与病魔抗争,想必婆母会很快好起来的,祝福吧,阿门!
三,祈祷(2010年5月1日)
由于要迎接检查,我还得加班加点,人在办公室心却系着婆母,无奈的我,只能电话跟踪,适时问候!
中午回到家,因天气好,就把家里的衣物、被褥等拿出来凉晒,也包括一些土特产,当看见好多土特产都是婆母带回的,有的还是打包后托人捎进城里的时,心里很不是滋味。见物思亲,睹物生恋,现在的我,满脑子都是婆母的影子,想着一直以来她对我的好,有些语重心长的话还在耳边回响,因此就更加担忧起她的近况来,病床上的她,不知道现在怎样了?那抽动的惨景总是浮现在眼前,想着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她,好心疼,好心疼!
老人一生不易,有我们一大家子的今天,全靠她的无私付出。想不到的是:都这把年纪了还遇上这种可怕的病,真是上苍瞎眼,这么善良的人怎么强加如此灾星给她啊,老天爷你开开眼,保佑婆母快快好起来吧,她还有好多心愿没有完成呢!佛主啊,你也大发慈悲,多多庇护庇护婆母吧,她是好人,应该得到好报!
尔后,我站在阳台上,回想起婆母春节时谈话的情景,仿佛就像昨天。也是一个艳阳高照的上午,我们俩一起在阳台上眺望社区风景,说着往事。今昔对比,婆母感慨良多,她由衷地说:“现在的日子真好,我还要活好多好多年,还要到外面去看世界”。我说:“你身体好,又没有什么病,也不需操什么心,活过百岁没有一点问题”。她哈哈大笑,并说:“真有那么高寿命就好了”。我俩都笑了!
婆母是一个很开明的人,也很爱游玩,所以平日里我也很用心地带她出去看风景,览市容,每次她都是笑在眉梢,喜在心头。婆母跟我们一起去过一趟新疆,回来后是恋恋不忘,这也是她引以为荣,非常自豪的事儿,婆母常常念叨:“自己划得来,去过大城市,见过大世面”,还说她的同伴中好多人连火车都没有见过。这话不假,农村老太太能吃饱、穿暖就知足了,还哪有什么旅游的奢望!
现在的我,只希望她能躲过这一劫,快点好起来,只要她身体好,把省下的医疗费用来旅游多好啊!这样既开心又舒心,保证能延年益寿。本来这次的病就是不该发生的,医疗费当然也是多余,假如用它来旅游,去趟西欧也够了,单那几支白蛋白的钱也够去次港澳的了。其实,钱是小事,难过的是她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与痛苦。
人,只要身体健康,就是福气,就是财富。因此,衷心为她祝福,真诚为她祈祷,祝她平安万吉,健康长寿!
四,奇 迹(2010年5月16日)
婆母入院已经很多天了,随着大剂量的药物治疗与医生的多次抢救,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还由于有姊妹们的通力合作,团结抗争,尤其是得力于两个小姑子的细心护理与精心呵护,婆母身上的管子(输液管,氧气管)渐渐减少,身体渐渐好转,痉挛后的强直肌肉也慢慢开始恢复,食物从点滴到流质再到稍干一点逐步改进。由于能吃饭了精神一天天好起来,再加上增强抵抗力的蛋白药物的作用,慢慢地从站立到挪步,再到缓行是步步提升。语言方面也从含糊不清到低语再到吐词清晰是逐日渐见好。总之,情况越来越好了,大家紧绷的神经可以松弛了,悬着的心也可以放下了,病房里的气氛更是一改往日的阴霾与沮丧,轻松自如多了。我问婆母,感觉怎么样,她笑着说:“现在好多了,还是医生了不起,又让我活过来了。只是让你们受苦了,花钱了,要不是这么抢救,坟上的草都长出来了”。我说:“好了就好,能躲过这一劫、捡回一条命,说明你福大命大,以后肯定会添福添寿的,假如原来能活一百岁的话,现在可以活一百二十岁了”!惹得大家全笑了。
婆母现在已基本康复,医生说可以出院了,只是我们考虑到他老人家身体还较虚弱,暂时观察几天再说,主要担心她出院后来探视的人会很多,怕影响休息,再弄出个什么动静来会更麻烦。医院虽然费用高点,保险系数也高,钱可以再挣,婆母只有一个,还是多住些日子无妨!
古人云,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们家虽然遇到了两起不该发生的事——破伤风。但都化险为夷了,真是不幸中的万幸,也是奇迹!
这次能把婆母从死亡线上拽回来,主要是医生和护士的功劳,在此,真诚地道一声:“天使们,你们辛苦了!”同时也感谢一直以来关心,关怀我们全家的亲朋好友以及网友们,是你们的良好祝愿使得婆母安然无恙的,是你们善良的心声留住了婆母徘徊的脚步。感谢你们,祝福你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