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行(梅韵玲心)
RE:韶山行(梅韵玲心)
毛泽东——这面中国永远的旗帜,这位神一样的人物,人们对他的情结是不会随着时间的久远而减弱的。
RE:韶山行(梅韵玲心)
谢谢叶的奉献老师的编辑,谢谢青竹。写完刘少奇故里,搁下笔本不想再写毛泽东故里了,心惶恐:怕写不出对伟人的那份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怀念。在清风老师和朋友们鼓励下,再提笨拙的笔。其意不在于我的文字所能表达多少,而在于心里那份情结!
韶山行(梅韵玲心)
韶山行
文章/梅韵玲心***编辑/叶的奉献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题记
作为湖南人,神往韶山已久,却一直无缘走进韶山。此次借文学风五周年庆典活动行,与新老文友一起走进韶山。
韶山,相传是舜帝南巡时,命侍从奏九章韶乐的地方。 “韶山山水溢清气,故居钟灵毓伟人”。独特地政治优势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使韶山成为世人瞻仰的革命圣地。
车轮疾弛,在“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赞歌的深情唱响声中,在年长者“老去的这一代的人心里,只有毛泽东了”的动情诉说声里,韶山,这个既亲切又陌生的地方,这个养育了一代天之骄子的地方,渐渐地离我们:近了!近了!
这个平凡的小山村,随着1893年12月6日一位伟人毛泽东的诞生后,不再平凡,成为世界的焦点。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车流如水,人潮涌动。新雨后的韶山冲,山峦叠翠,树木葱郁,开得正艳的桃花,黄澄澄的油菜花,欢迎着我们,欢迎着来自五湖四海一群群虔诚的朝圣者到来。
白皙秀丽的小导游用甜美的嗓音告诉我们,前一天她带的团在排了两个多小时的队才进入故居参观。我们排在队伍里,带着红军帽,形成一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许多游人向我们打听红军帽在哪里可以买到,着实让我们骄傲和自豪了一把。
故居的前面有两口池塘,一口是荷花塘,另一口是南岸塘。毛泽东同志一生酷爱游泳,南岸塘就是他少时“习武练艺”的最好地方。1963年11月,郭沫若参观韶山时,曾指着这口塘感叹地说:“毛主席是少时游池塘,老年游长江啊!”
毛泽东同志故居是一栋坐南朝北、土木结构的典型南方农舍,前有绿水映照,背有青山相拥,成凹字型结构,大门顶端悬挂着邓小平同志1983年4月2日亲笔题写的“毛泽东同志故居”金字红木匾。东边是小青瓦覆盖,西边是茅草遮盖。进得故居,沿堂屋左侧而行,是毛泽东同志全家当年生活起居和生产工具的陈设。这里也曾是毛泽东同志领导韶山人民进行农民运动的所在。
在毛泽东故居前,在飘扬着的红色的文学风大旗下,恋恋不舍的我们戴着红军帽留下了一个个英姿飒爽的身影。
韶山冲广场在故居左侧,与故居遥相侧望。毛主席的铜像就矗立在这里。广场背衬韶峰,是韶山冲的中心,对面是毛氏宗祠和毛泽东纪念馆。周围青松翠竹掩映,群山拱护。在广场中轴线瞻仰大道入口处有一块景观石。题刻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沈鹏先生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几个大字。大道两旁有对称的六处小景观石,分别题刻《沁园春·雪》等毛主席诗词。铜像广场十分雄伟大气,周围绿化区的植物以“四季见红”来配置,乔木、灌木相结合,植有松、柏,花坛中植有冬青、山茶、月季等。铜像三面环绕56株雪松,象征我国56个民族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形成厚实壮观的背景林效果。铜像身躯高大,体态稳健,面带微笑而又沉思,成功地塑造了领袖在开国大典时的伟人风采。铜像基座上,镌刻着江泽民题写的“毛泽东同志”5个贴金大字。主席铜像是按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形象设计的,坐西南、朝东北,主席身躯伟岸,双手握书卷,身着中山装,双目炯炯,微露笑容,神采奕奕。铜像高6米、重3.7吨,红花岗石基座高4.1米,全高10.1米。“日月同辉,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绽放”,为伟人铜像归故里再谱一曲传奇。
当低沉、雄浑的音乐响起,我们向敬爱的毛主席敬献花圈,清风老师和没起名老师护着花圈走在最前面,我们端正仪容,庄严肃立、低头行礼,为我们敬爱的毛主席献上花圈,并绕铜像一周,表达我们对一代伟人深深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在铜像前,亲眼目睹一位打扮时髦的中年女子,双膝跪地,顶礼膜拜,其恭敬、虔诚令人为之动容。合影,再合影,激动的人们哟,在铜像前久久不愿离去!不愿离去!
离开毛泽东铜像广场,我们前往广场以西约四公里处的“滴水洞”。路途上,看到道旁的峭壁杂树丛里,一株株映山红摇曳着美丽的身姿,“滴水洞”位于一个狭长的山谷中,谷深青幽,犹似一洞,山上有泉水,从岩石滴下,故称“滴水洞”。进入滴水洞景区,顺山势蜿蜒而上的道路左侧是滴水洞水库,右边的石壁上,留下了许多名人的诗词、题字。独记下了董必武、聂荣臻仿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铭文一首,名为《山不在高》:“山不在高,有宝则名。水不在深,蕴珠则澄。岑同苔异,人杰地灵。鲁之尼山,粤之翠亭。以拟韶山,差可比伦。”
滴水洞一号楼是滴水洞中的主体建筑,始建于1960年,房屋建筑形式与北京中南海房屋的结构相近似。它是一栋青砖青瓦白墙的平房别墅,看上去朴素大方。1966年6月18日至6月28日,毛泽东主席南下视察,曾在这里住了11天。一号楼现已辟为展室,内中有毛泽东主席当年住在这里使用过的办公室、卧室、会客厅、会议室。办公室内有一张大办公桌,桌上有毛笔架、砚台。卧室素雅而洁静,主席的床极宽极长,卧室中还有两张书桌,会议室比办公室大,毛泽东主席曾在此开会,会议室与餐厅相连。娱乐室正中放后乒乓球台,墙上有很多照片,内中有毛主席握球拍的照片。别墅的后面修建了一个长100米的防空洞。洞的一侧有防震室、指挥室等军事设施。洞的两端有一尺来厚,重达几吨的装有自动控制的粗重铁门。据说即使洞外施放原子弹,也无损洞内的指挥系统和洞内人员的安全。
整个参观结束,已近黄昏,在毛家饭店用罢晚餐,与韶山依依惜别。别了,韶山;别了,伟人故里。踏上归途,车厢里有点安静,大家都沉浸在对伟人深深的追忆里。毛泽东——这面中国永远的旗帜,这位神一样的人物,人们对他的情结是不会随着时间的久远而减弱的。
http://www3.6000y.com/dzflash/LS/weinidengdai.swf
文学风网站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