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又开(素心问月)审核:素心
RE:栀子,花又开(素心问月)审核:素心
吾辈读书之人,看帖焉能不回?
好书就要气沉丹田,力贯头顶,
用力一顶!看到姐姐的文章就兴奋呵呵
好书就要气沉丹田,力贯头顶,
用力一顶!看到姐姐的文章就兴奋呵呵
RE:栀子,花又开(素心问月)审核:素心
Quote引用ID编号为49848,称呼为珍妮于2012-07-06 22:08:56发表的 :首先问候素心问月 ,读您的佳作,受益匪浅,谢谢!
谢珍妮临帖。相互学习。
谢珍妮临帖。相互学习。
RE:栀子,花又开(素心问月)审核:素心
Quote引用ID编号为49861,称呼为撕裂苍穹于2012-07-10 08:20:46发表的 :吾辈读书之人,看帖焉能不回?好书就要气沉丹田..
呵呵,一年多没见,小子依然的没有正形哈~~~
换个头像吧,别弄得跟个光头大爷似的,你倒不打紧,但你一口一声姐姐的叫,让我情何以堪呐~~~~
呵呵,一年多没见,小子依然的没有正形哈~~~
换个头像吧,别弄得跟个光头大爷似的,你倒不打紧,但你一口一声姐姐的叫,让我情何以堪呐~~~~
RE:栀子,花又开(素心问月)审核:素心
现在城市里也经常用栀子来绿化,是那种小小的,总感觉瘦小干瘪得可怜,所以总怀念小时候住在乡下时自家庭院里种的栀子树。栀子花飘香时,端午也到了,可以看龙舟,吃粽子、麻花了。
RE:栀子,花又开(素心问月)审核:素心
哎呀,仿佛闻到了栀子花那沁人心脾的芳香了哎,又见飘拂的好文章,俺要拥抱一个!
RE:栀子,花又开(素心问月)审核:素心
先前见到小妹的作品,总要一睹为快,可惜这篇没有留下足迹,今天在做文学风高级会员文集之时,发现大姐对小妹情有独钟,做了两个相同的文集,点开这篇《栀子,花又开》细细用心品读,小妹行文如流水,泼墨似浓彩,细腻的笔触,浓浓的情感,皆让人钦佩!清风推荐置顶本文至文学风精品专区!
栀子,花又开(素心问月)审核:素心
栀子,花又开
■ / 素心问月
妹从老屋回,说,门前那两株栀子又开花了。
闻之很是诧异,那两株栀子已是六年没有开过花了,以为早已枝枯根朽不复清华了呢。捧起案上玻璃盏中水养的栀子花,凝神闭目,深嗅一口,丝绸般细软柔滑的馨香穿过鼻端直抵肺腑,瞬时又随血脉气息弥散开来,顿觉身心舒畅通体生香。思绪亦随栀子花独有的清香百转千回,在老家门前萦回不散……
老家地处群山环抱长河迂回的鄂中,虽家家门前栽树,却不是栀子花的原乡,多以苦楝刺槐为主。全村就隔壁的堂婶家有一棵栀子树,还是堂婶在林场工作的亲戚移栽来的。这一棵栀子树无疑就成了全村女孩子们初夏时节最香最美的向往了。
堂婶家的栀子树斜对着我闺房的窗口,人道是 “近水楼台先得月”,我可是“邻花轩窗暗偷香”了。入夜,月朗星稀,蛙鸣虫唧,它就来了,或随微风,或伴晨雾,丝丝缕缕若有似无的逗引着我的窗纱,潜入我的梦境,于是,少女的梦里便有了芬芳可循。多半时候,我会循着花香走出梦境蹑手蹑脚来到栀子树下……
其实堂婶是良善慷慨之人,栀子花多的时候,少不得东家几朵西家几支的相赠,然堂婶家女孩儿众多,自给尚不足,到我们手里的就鲜有定数了。这就由不得我们萌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念头了。孔乙已说,偷书不算偷。想这爱花亦算雅事一桩,也算不得偷了吧。心下自我安慰一番,倒也释然。
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等我来到树旁的时候,树下早围满了村里的女孩们,手里攥着几支的是来得早的,引颈逡巡的是来得晚的,静候一旁的是心有不甘的……
堂婶对我们的小伎俩自然是了然于心的,偶尔会有一两声轻咳小心翼翼的从屋里飘出,我们便像受惊的小鹿散去,更多的时候是各有所得心满意足的回家。清晨堂婶若瞥见谁的衣襟发间缀了栀子,也只心照不宣的一笑,断然不会有愠怒之色的,倒是我们落个大红脸。
流萤飞舞的夏夜、忍着蚊虫叮咬静待栀子花开、堂婶宽厚的笑容和栀子馥郁的芳香一起构成了童年最深最美的记忆。
母亲最是看不得我们姊妹有所渴慕的,但凡有可能总是极力满足。于是,隔年我家门阶两旁的花圃里就各栽了一株栀子。不谙花事的母亲依着农事的经验摸索着伺弄这两株栀子树,培土、施肥、剪枝,栀子倒也长得像模像样。第二年,栀子便在我们期待的目光中开花了。我也就从“邻花轩窗暗偷香”变成“临花闺房独揽香”了。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尤喜这样的夏夜:窗内轻纱帐里挂满栀子,瓶装的萤火虫明明灭灭,窗外月华如练,蛙声虫鸣此起彼伏,栀子树影和着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在纱窗上斑驳摇曳,花香阵阵袭人,分不清帐里帐外,皆丝丝清凉入梦。
“玉质自然无暑意,更宜移就月中看”。 固执的认为栀子花必得沾了月的灵气才能开放,也只有在清凉的月色之下才更显其冰魂玉魄的神韵。于是就最喜这样的凉夜:有月无风,薄雾轻笼,痴痴立于树旁,看如水月色透过薄雾轻泻在栀子树上,沾了雾水和露气的叶子和花苞清清亮亮,色如凝脂的栀子花如玉色蝴蝶栖息在枝叶间,散发着淡淡清香和幽微的光……倘若此时远山传来几声清幽的箫声,就更觉清凉入骨意思不尽了。
栀子树经过母亲十多年的悉心照料继续蓬勃生长,到我离家时已是树高两米,密如华盖了,且花瓣之层叠厚实、花朵之硕大醇香为近邻之冠。朴实的母亲也懂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予人‘栀子’,手留余香”的道理,我不在家的日子,母亲便摘了花送于乡邻,栀子花便成了母亲融洽邻里关系的纽带。我回家的日子,母亲早提前几天就攒了含苞欲放的栀子,用水盆养起来推迟花期,到我回城时,水养的加上新摘的通常是满满一大包。依了母亲的嘱咐,科室每个同事的办公桌上放几朵,甚至是每个办公室送上几捧,整个办公楼就几天栀子花香不散了。我良好的人脉关系的建立,焉知没有栀子花的一份功劳呢,这又由不得我不多喜爱栀子几分了。
世人皆叹梅之高洁坚韧,莲之纯洁高贵,我却独恋栀子花的清秀隽永坚贞醇厚。你看它四季枝繁叶茂绿意葱茏,冬天开始孕育花苞酝酿芬芳,却不急着与春花争艳,独把清凉幽香留给燥热的夏日。它虽不及牡丹国色天香大气富贵,却也不失小家碧玉的清雅秀丽;它虽没有梅花的冰肌玉骨,却也冰魂雪魄幽雅迷人;它不似莲花出污泥不染,却也同样的冰清玉洁清丽可人。它“幽馥暑中寒”、“千佛林中清更洁”、“ 净香乘烈袅孤妍”的品质更是让它赢得花中“禅客”的清誉。
钟情栀子,不独因为她芳香素雅翠绿不凋,更因为它平实近人,低调清华。玫瑰虽艳,却只属于爱情,你绝没见过谁拿了玫瑰花随意送人的;牡丹虽美,也只合观赏入画,你肯定也没见谁有事没事别一朵牡丹在衣襟发间的;茉莉虽也清香怡人,但也只倾心于绿茶……“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这世间,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种花,如栀子花这般雅俗共赏深受大众的喜爱,为平民百姓所拥有,并成为众人传情达意的媒介。
对栀子虽情有独钟,却也不能常拈香入梦,除了季节的因素,地域也是制肘。城里缺少栀子扎根的土壤,清梦唯有返乡能寻了。可是,门前那两株近三十年树龄的栀子却在母亲病倒那年开始凋敝了。概是缺少照料吧,先是生虫,后来枝叶稀疏,少有的几许花苞也是羸弱可怜,好容易挣扎着开出了花,香气也寡淡了许多,让人闻之怅然。母亲走的那年,栀子彻底的枯萎了,只剩几根树杈突兀的杵在门前,让人倍添凄凉萧杀之感。父亲搬到城里前,砍去了枯枝,培上了新土。我年少时芬芳的绮梦便连同栀子的根深埋在老家门前的花圃里了。没曾想时隔六年,馨香伴着清梦又开始启程了。想起栀子的花语——永恒的爱和约定。不得不感叹栀子花娇柔的外表下蕴涵的持久、坚韧、醇厚的生命本质。
晚间,放学的女儿带了两束栀子回来,诧异素不喜花的女儿何以有反常之举,女儿说,一老人在雨中的天桥上卖栀子花,剩最后两束了,想让老人早点回家......接过有些萎谢的栀子花,深深嗅上一口,馥郁的芬芳依然是那么美,那么香,那么甜,仿佛从来没有从记忆里疏淡过,也将一直延续下去。恍惚中,看见老家门前的栀子花又在月光下闪烁着幽微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