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小记(三)(笛音天涯)
RE:回乡小记(三)(笛音天涯)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确实,社会风气影响着一个人的品格和素质。欣赏作者朴实感情深厚的好作品。问好!
RE:回乡小记(三)(笛音天涯)
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可是文中叙述的人事,应该在许多地方都如出一辙地上演过。
RE:回乡小记(三)(笛音天涯)
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可是文中叙述的人事,应该在许多地方都如出一辙地上演过。
RE:回乡小记(三)(笛音天涯)
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可是文中叙述的人事,应该在许多地方都如出一辙地上演过。
回乡小记(三)(笛音天涯)
回乡小记之无法瞑目(五)
作者:笛音天涯 编辑:文风乐乐
正自聊天的我们被大表哥和表嫂打断,他们端来一条长凳坐在母亲身后。表哥首先感谢我不远千里回来奔丧,又说了番他杂事繁忙,招待不周之类的屁话。我对舅父家所有的人都不太感冒,因此言辞间有些冷淡,就说:“表哥有事尽管去忙,我们又不是外人。” 大表哥几年前向我借过一次钱,开口就是二十万,那时他生意失败,欠了一屁股债,我自然怕他老虎借猪有借无还,便说自己资金紧张,没那么多钱,几万块到可以凑凑。表哥当即雷霆大怒,在电话里狠狠的说:“别人都说你有千多万,就算没有那么多,几百万只多不少吧!老兄从来没向你借过钱,现在落了难向你开次口 你还推三阻四的,算了,我们以后亲戚都没得做了!”他当时的语气已经使我皱眉,啪的一声挂断电话的巨响更让我厌恶,我又不欠他什么,借给他钱是我的人情,不借是我的本份,他凭什么朝我发火?此时我打量着表哥:表哥圆鼓鼓的五短身材上穿着一件白衬衣,一身肥肉随时有撑破衬衣的危险,黄中带黑的脸此时有点猥琐的笑着,全无丧家应有的戚容。便笑了句:“表哥这几年发了大财,心宽体胖,比以前富态多了哈。”表哥掩饰不了自得哈哈笑道:“这几年办了个厂,整天坐在办公室里没怎么活动一下子就胖了起来。”表嫂插嘴说:“人生难得老来瘦,人一胖高血压、糖尿病这些乱七八糟的病都来了哈。”表哥便多了份尴尬,神采飞扬的样子一下子变成了垂头丧气,迟钝的眼睛现出了萎靡不振、精疲力尽的神态,口中呐呐的说:“高血压没什么大不了的哈,富贵病,那个------只要平时注意饮食,根本就没有大碍。”表嫂嘴角抽搐,泛起一缕嘲讽的笑意,她白胖的脸斑斑点点,头发散披着却掩不住满面倦容,遍布红丝的眼睛有点呆痴,漫无焦点的缓缓移动。岁月实在是女人容颜的杀手,记忆中的表嫂面目姣好、身段风流,数年不见已是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尽管如此,她脸上依然保留着几分姿色,就像夕阳西下时天边那恋恋不舍的余晖。 一阵鞭炮声突然想起,母亲起身扭头,说:“春香宝来了,还有富喜两口子,德宁那个畜生怎么没来?!” 母亲难得骂人,她口中所说的德宁是大表姐春香的丈夫,一个方圆几十里地唯一的阴阳师。大表哥倏然抬头,面孔扭曲的说:“那个畜生有么子脸来!他来了我就削断他脚管子!”我诧异的问:“德宁不是表姐夫吗?他怎么了?”母亲已经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地说:“么子表姐夫?!你以为你舅父是何个死的,他是被那个畜生活生生的气死的,我可怜的哥啊,你死不瞑目啊-----啊------。” 我呆住了,一口无名火冲上喉咙,我逼视着大表哥,气咻咻的说:“你们弟兄是死人啊!干不死那个杂种?” 我的气愤更多的是被母亲的悲伤引起的,我对德宁这个人并无恶感,他是父亲在世时为数不多的好友之一,我家造房子看屋场地,为父亲看坟地,德宁都尽心尽意,逢年过节,他们两口子都尽了礼数。他性格皮和,不是那种蛮不讲理的人,和舅父发生龉龊,过错方应该是舅父而不是德宁。 大表哥压低声音嗫嚅着说:“老弟,这件事一言难尽,把爷老子送上山再说吧!”边说边和表嫂站起身来,往舅父的灵堂走去,大概是去跪孝了。 大哥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鄙夷的说:“舅父家小华、尼华这两场货就像两砣屎,一点本事也没有,他们没得用我们做兄弟的不得肯哈,等把舅父送上山,我们去把德宁好好收拾一顿!” 后来我在母亲的述说中知道了舅父去世的经过:舅母死了后,舅父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在家呆了三年,那时他身体还可以,做得了吃,八十一岁后因为生了一场病生活已经不能自理,当时小华去了郴州做生意,尼华两口子住在学校里,都不方便照顾舅父,姊妹兄弟商量要舅父去春香家,舅父的生活费及其它的开资由小华尼华负担。头一年还好,第二年德宁就开始在舅父面前出搞场,让舅父受尽了气。直至发展到吃饭时德宁都不喊舅父,一个人吃完后就出去打牌,对舅父理都不理,舅父也是没地方去,天天吃着呕气食,凄惶惨了,今年过年时到我家,和母亲叨了许久的家常,回去时两泪汪汪,母亲问他为什么,他只是摇头,和他一起的大表哥要送他去表姐家他说要回自己家。此后不久就又开始生病,抬到医院治了两三万,没得半点好转,要死的时候抬回家里,一天一夜,躺在床上却始终闭不了眼,母亲知道他有许多心事未了,不停的劝着他,因为当时他已经说不出话来,母亲猜了他许多的心结,他只是摇头,一双眼只是不甘的望向房门,母亲环顾舅父的家人都围在床边,只有春香的丈夫德宁不在,就说哥哥你在等德宁吗?舅父咬了下牙,头一歪,睁着眼就那样去了------。 我听了之后久久无语,一颗心却揪得痛,小华、尼华在舅父最后的几年推卸做儿子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把舅父丢给了春香,这事做得对吗?儿女始终是有别的,农村里只说养儿防老,女儿是嫁出去的外人。就算女儿孝顺,还有女婿呢,久病床前无孝子,有几个女婿做得到儿子孝顺的程度?舅父不去儿子那里而是选择去女儿家,实在有点自取其辱的味道,和德宁发生矛盾完全可以预料!那么多儿女,凭什么要德宁一家受累照顾舅父呢?只说小华、尼华出了一点钱,以德宁的家境会少了那点钱吗?人处久了,不论是父子、母女、兄弟、姐妹都会产生矛盾的,舌头和牙齿也会经常相碰的不是?因此我觉得舅父和德宁发生矛盾应该怪罪小华、尼华而不是德宁!小华、尼华在得知舅父在德宁家受了委屈而没有理直气壮地去为舅父讨回公道,其实是心中有愧吧!我想起母亲宁愿一个人呆在家里而不去儿女家实在是明智的选择,试问天下有几个人愿意在晚年忍受孤独和凄凉?要是能够和儿女其乐融融的生活在一起谁会拒绝呢?母亲应该是看多了儿子因赡养父母而反目成仇的事吧,远的不说,一个院子的李菊秋,还有堂哥申富秋------,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如何能够不让母亲恐惧呢?母亲知道这些,比母亲大三岁的舅父会不知道?舅父啊,你死不瞑目怪谁呢?老有所养是传统美德,而在当今这个追钱逐利的社会那种传统美德早被人弃如敝履。旧时候还有《三字经》、《增广贤文》之类的启蒙读物给人灌输那种忠孝节义的思想,现在呢?从我们懂事时就看到那种见利忘义、刻薄寡恩、争权逐利、朋比为奸、相互倾轧、见风使舵、两面三刀------人性的自私、阴暗、狠毒耳濡目染,我们如何还会遵循那种传统道德?忠孝节义被人鄙视,成了愚蠢、憨傻的代名词,这个社会风气如何好得了呢?可是我们自己成了十足的小人却希望别人都是君子;当官的独裁,希望治下的都是顺民;做生意的阴奸,希望客户都是憨包;当老师的懒惰,希望学生都是天才;四体不勤的人希望不劳而获;丑汉希望美女爱上自己------。
http://bbs8.zhxww.net/UploadFile2008/20 ... 924737.swf
文学风网站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