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自己_故乡寻根记(过程随心录之7)(秋为最)

版主: 清风云想衣裳宁静致远

回复
qf2006
Site Admin
帖子: 1576
注册时间: 周六 10月 03, 2020 11:21 pm

感动自己_故乡寻根记(过程随心录之7)(秋为最)

帖子 qf2006 »

感动自己_故乡寻根记(过程随心录之7)(秋为最)发表日期:2007年3月14日 出处:原创 作者:秋为最 本页面已被访问 125 次 感动自己_故乡寻根记 作者:秋为最编辑:小荷 乘着秋天的徐徐凉风,我一步一步地在蓝山古城那光滑的石板路上,心好象贴近了这百年老墙,我的族人依然栖息于此,勤耕苦作在这片滋养人们的土地上。不知怎的,我的情绪格外宁静,也许,是沿着自己的心路,终于圆了一场“寻根”梦的缘故。 半个世纪以前,我的父母离开家乡后,再也没有回去过了,定居在成都。如今,我客居深圳,离湖南老家较近,不惑之年的我,即将踏上这从未谋面过的故土…… 那是个深秋时节,1997年的9月30日,我乘上19点22分满载着湖南老乡的260次列车北去。过节回家的人太多,我也没买到车票,混进卧铺车厢,急中生智赶到餐车,花50元买一个音乐茶座位,然后再补票,9小时的枯燥行程中不敢有半点睡意,十月一日凌晨4点28分,抵达湘南重镇郴州车站。 黑暗中,我把破烂的车站广场逛了一遍,广场上大巴、中巴、的士和摩托车不少,却没有去蓝山的。人生地不熟,只好返回售票厅。忽然听见有位上年纪的妇女问:“你去那里呀?”“我回蓝山哪!”久违的乡音。寻声扫视,几位妇人蹲在走廊里,当一位40岁左右的女人再次说她要回蓝山时,我上前请教,约其同路。 等到六点,天色蒙蒙亮了,我同这位李姓老乡步行十分钟,到郴州城的另一角候车。觉得肚子饿了,便诚恳邀请她一起用早餐,小店卖的粗米粉跟绵阳的一样,湘味甚美,三元钱很大一碗,遂退掉小笼包子。天渐渐大亮,一座落后的城市一角呈现在眼前,七点钟迎着淅沥的小雨,汽车载我们向蓝山西去。 一路上,我和李老乡讲了不少的蓝山土话,她认为我说得最地道的一句是:“dei dei , gui lai yi bei ba (弟弟,回来吃饭了)!”她和同车的人几乎都问我老家还有没有亲人,我答:“mao gu (没有),只是想去看看。”他们对我很亲切,,并告诉我许多家乡的情况。 沿途的湖南民居很有特色,有的错落跌宕,有的依山聚集,仿佛像座古城,它们大都分布在郴州、桂阳、嘉禾境内;在嘉禾与蓝山交界处,还有一些像桂林那样的地貌;蓝山境内山清水秀,二季稻、油茶林白花遍布山野,雨后的景象使我倍感亲切,但民居却没有先前所见的那么有特色了。过火市乡,越舜水河,大约十点半,汽车使进了蓝山县城。 我的心在激动,我的血在沸腾,这是蓝山的血,泪水情不自禁地洒落,但还能抑制。 新城旁边,有一个新的开发区,正在建设的工程颇多,和县城相连的地方,已建成一座座豪华别墅和档次较高的公寓,这些,大都是从海外或台湾归来的乡亲投资修建的;新修的水泥路遍布各街区,通进老城的路也正在建设。很明显,这派新气象比我(片面)看到的郴州强多了。蓝山人都很自豪地说:“蓝山这些年的变化很大!”尽管我是第一次回去,也能体会出家乡的巨变。 县城内并不繁荣,典型的偏远小城风貌,随处都有2元钱坐通城的三轮摩托车(成都叫“火三轮”)供你享用。 下了车,我循着李老乡介绍的二中即解放前的蓝中,步入这清洁美丽且规模档次决不亚于绵阳中学的校园,一问方知该校始建于1947年,现为重点中学,非我要找的蓝中。 我又乘“火三轮”抵县城东隅的巷内,终于找到了这所创建于1912年、与我家人以及家族有着许多一言难尽的、复杂而又紧密联系的、昔日有过辉煌的蓝中——蓝山一中,母亲的母校。这陈旧的学校,经历过很多磨难,一幢象文物一样的二层小楼,是唯一由民国年间保留至今的建筑,也是历史的见证。我用我的心去感悟五十多年前母亲那美丽的身姿是怎样生活在校舍里的,我的脸泛起了红光。 我见到的第一位老师是33岁的教导主任陈先生,当地的小秀才,他十分热情地领我参观校园,介绍正准备扩建的校舍,大概他把我当成海外回国的大老板了。 在办公室,50岁的欧阳昌涛校长送了我一本《蓝山一中校友名录》。欧阳诚恳地询问我此行的目的,我告诉他:我是四十年第一次塌上蓝山的土地,了却多年的心愿,父母离乡几十年且已故去,回到母亲的母校是我首选的目标,我就是想回来看一看。欧阳不相信我才比他小十岁,我说:一个人在40岁以前的相貌靠父母,40岁以后的相貌靠自己把握。 我不想公开其他情况,也不打算与任何族亲相认,因为,我认为没有必要。 在蓝中员工名单里,我特别意外地见到父亲的名字,便脱口相问,欧阳答是在校史员工名册上记载的,详情不知,于是,毕业于国立师大、民国年间近一半时间任校长的大伯与我的关系被他辩出。1992年,前任校长黄加荃先生在蓝中八十周年校庆上,满怀深情地回顾了校史,其中,就正直、公允地评价了大伯在校史中不可回避的事实和功绩。欧阳校长十分敬重大伯和父亲,对我此行也深受感动。遂在他家热情请我一同午餐,我对他把校友的儿子当成校友看心存感激,也对他把自己的青春、自己的一切奉献给蓝中深深感动。 我在地理位置的判断上出了点差错,原以为自古闻名的九嶷山在蓝山境内,可以顺便游览。实际,九嶷山在宁远县,由蓝山往返需一天时间,这次时间不允许,只好作罢。 下午在陈先生住处小憩一小时后,陈陪我去舜水河畔的塔下寺,游览这明代至今400多年的古塔,塔有八层,高30米,登临眺望都庞岭,怀古之情油然可生;而纵览蓝山新旧全城,远山环抱的平坝上,新区、旧城和古城连成一片,约有三个四川安县城大,青山绿水尽收眼底。这古塔、这塔下寺庙,就是蓝山著名的“三蓝一景”中的“景”,所谓“三蓝”是指蓝山县城的三个地址:古时候的土市、清朝的古城和民国至今的新蓝山。偶遇从东莞返乡过节的三位小姐,陈邀其一起照像留念,我也欣然接受。亲不亲?总是故乡人嘛!有点小遗憾,三位小姐中只有一位朱小姐会说土话;她们仨和陈生均不知“三蓝”所指,看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确实有道理,何况,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程度总是因人而异,这并不影响我对他们抽出宝贵时间陪我饱览家乡风光的感激之情。 晚餐地点由陈安排,我执意由我答谢。请来欧阳与蓝中退休教师、仍积极活动于校友联谊和台办工作、71岁的远房堂兄程材先生等四人,菜由他们点,如野乳猪、黄角、血鸭等家乡名菜。谢毕饭后,陈生和程材兄陪我去古城。 秋风夜色,“火三轮”载我们穿城而过。父母给了我生命,古城是我生命的源头。我心潮起伏,热泪盈眶,没等停车,我禁不住泪水夺眶而出,我的血是从这里留出的,这里便是我的根! 踏上古城的土地,一步一步地走进这数百年的光滑石板路的老巷,古墙老屋依旧,一大片低矮的砖墙瓦屋人家,巷内没有路灯,静静的,间或有人照着电筒通过。我默默无语,以极平静的心境走过了爸爸当年的家门口,却没有驻足。尽管古城居民大都是本家族人,我去有何意义?听说有人正在重修家谱,而我无意去认识任何一位族人。偏巧53岁的村党支书、家谱修编人、我的侄辈忠行在黑夜中认出了程材,程材帮我报了名号和父名,“先弟”,忠行立即道出了父亲在家乡的乳名,并称父亲算起来还是他的满叔公呢!聊了几句,知我是程字辈的老满。我告诉他:我在国企工作,目前暂时轮换在深圳工作,平生第一次回家乡。谈话中,我感到忠行的忠厚和憨直,但我不能接受任何人的邀请,声明次日必须赶回去上班。由于不知道母亲早年故居的具体地点,也没法去寻找。 夜晚下榻在蓝天宾馆,才想起两天来只睡了一小时,困意顿生,倒床便睡。 十月二日早晨六点十五分,我从浑身酸痛的梦中苏醒,没吃成早餐就迎着薄雾向东上路了。猛然间,路旁一个不算高大的红色土城楼上,“古城”,两个醒目的大字跃入我的眼帘,这是昨天没有看见的,我的心潮止不住再次涌动。古城,我的血脉源于斯;古城,我的根就在这里,我的情又怎能不系着你!现在,我才真正体验到什么叫做百感交集,这时我相信许多镜头里的类似场景的真实性了。我没有请司机停车拍照,泪水模糊了双眼,我不想让人看出来,双手捧着脸,仅仅是在感动自己,为父母、为自己而感动自己。 越过舜水时,我回眸向蓝山告别…… 回程是按原路走的。在火市乡买了一个夹有菜和肉的糯米耙,味道太美了,它使我想起童年时每逢过节母亲为我们做的夹沙糍粑,真后悔只买了一个。道路蜿蜒,车速不快,沿途因车祸而堵车也有几次,四个多小时才行完118公里,12点到达郴州车站,已经没有时间去寻访母亲当年的另一母校——民国年间的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我从一位邓姓票贩老乡手中买得去广州的卧铺票,多花20元总比花50元才坐音乐茶座强,中午一点,登上227次南下的列车,上铺为我这两天的辛劳作了点补偿。晚上九点四十分,在夏夜的气氛中,我步出深圳火车站,结束了这50小时的短暂旅行。 在来去匆匆里,我也结识了不少朋友,不少人都不约而同地关切我是否要找亲人,然而,老家早已没有嫡亲了,我此行的目的仅仅是沿着自己的心路,去寻觅父母早年的足迹。也有人为我去圆寻根梦所动容,但是,我觉得我自己,才是这个过程中被自己感动得最深切的.   旧站评论:    发表人:pjjmy发表人邮件:[email protected]发表时间:2007-7-21 0:02:00"发表人邮件:[email protected] 发表时间:2007-3-28 9:00:00 很高兴能在这里看到有写到蓝山写到古城的文章,即使不是回去认族,但是真应该多回去看看家乡的山山水水,每一处都会有亲切 " 谢谢你在这里阅读.有机会一定会的.发表人:彭俊琼发表人邮件:[email protected]发表时间:2007-3-28 9:00:00很高兴能在这里看到有写到蓝山写到古城的文章,即使不是回去认族,但是真应该多回去看看家乡的山山水水,每一处都会有亲切发表人:pjjmy发表人邮件:[email protected]发表时间:2007-3-16 14:56:00感谢!发表人:雕刻时光发表人邮件:[email protected]发表时间:2007-3-14 18:19:00根是一腔血脉的源头,根是魂牵梦萦的牵挂。回家的感觉真好,祝福你!
回复